備戰科創板:券商龍頭四個標準找尋首批“幸運兒”

龍頭券商備戰科創板的大賽已經拉開了帷幕。

自11月5日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消息宣佈以來,科創板已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三週的時間,市場各方對科創板相關制度的設立猜想不斷,券商行業對科創板的態度歷經了從彷徨、猶豫,到積極備戰的轉變,包括中信、華泰、中金、中信建投等大型投行已經展開行動搶奪市場先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部分券商已收到上證所下發的科創板相關規則制定徵求意見函,有大型券商已經初步確定了篩選潛在科創板項目的標準。而隨著科創板的到來以及註冊制的試點,券商的市場中樞地位更加明顯,同時也將面臨更多挑戰。

龍頭券商率先行動

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曾調研了3家券商,他們對科創板的業務多是被動等待。彼時華東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他們對科創板的未來持觀望態度。半個月後,該投行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在心態、策略、行動上已經開始“緊張”起來,“對於科創板我們已有任務在身。”

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級副總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們已在緊鑼密鼓地尋找企業。“由於對第一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時間限定較緊,我們只能通過此前積累的客戶中尋找,這些客戶我們已做過盡職調查。”

當前大型投行之間的競爭初見鋒芒。由於第一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是“試探型項目”,監管層為保證科創板第一炮就能打響,勢必對第一批試探型項目給予厚望,因此對它們的要求也會比較高。前述投行部門負責人說,第一批登陸的科創板的企業能達到二、三十家。優質企業投資機構早就瞄上了,當前這批優質企業周圍已聚攏大批投資機構。不同的投資機構擁有不同的券商資源,有的投資機構同時和幾家券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投資人多會請“自家”的券商去調研他看重的企業,這使得同時有不同的券商圍繞在這些公司周圍。由於科創板實施細則未定,券商目前還無法和這些企業簽訂業務合同,“現在能做的是和對方建立一個互信關係。”該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

對於大型券商而言,搶佔市場先機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該投行負責人表示,他所在的券商發展策略是“打出品牌”,因此在市場的戰略轉型期投行要衝鋒在前,佔據有利地位。

對於中小券商而言,目前還多處於觀望階段。

西部省份的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科創板項目他們尚未採取行動。該人士解釋,一個IPO項目從梳理到報會需2年,當前能登陸科創板的部分企業原本是要登陸主板或創業板的,恰好趕上設立科創板的風口,這就要看投行是否有合適的項目在手。前述大型投行負責人表示,當前科創板之風吹來,頭部券商存在搶佔市場領先地位的壓力,但科創板制度未設、前景未明,中流投行做傳統業務更靠譜。

“第一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的承銷商多是排名前列的大型投行。”前述投行部門負責人預期。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統計,2017年至今,IPO承銷項目最多的前10大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華泰聯合、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和國泰君安。

券商初定四個篩選標準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部分券商日前已經收到上證所關於科創板相關規則制定徵求意見函。前述北京某大型投行高級副總裁透露,他們和交易所方面溝通密切,幫助上證所推薦企業並對科創板的制度設計提供意見。

當前,市場人士對科創板的定位問題尤為關心。前述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門負責人認為,應該把眼界放得更高——這並不是板塊之間的競爭,亦非上證所和深交所之間的博弈,而是管理層意志的反映。要推進“中國創造”、體現中國的“科技自主性”、扶持明星民營企業,在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要體現自身的支持力度。

當前該大型券商將按照以下四個標準來篩選潛在的科創板首批“幸運兒”。其一所在行業屬於高新技術行業、國家重點扶持和鼓勵的行業;其二在行業中處於龍頭領先地位;其三產品有進口替代化作用,能提升產品的國產化率;其四不注重收入和利潤的多寡,更注重企業的專利、核心團隊在業內的影響力。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科創板將以較快速度推進,預計相關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將在近期出臺,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業即可在科創板掛牌。隨著科創板和註冊制的漸行漸近,券商的市場中樞地位將更加顯現,也面臨更多挑戰。

有市場人士指出,由於科創板將試點註冊制,對企業作出實質判斷的主體變為中介機構,對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執業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於實行市場化定價和配售,這對券商的定價能力、配售能力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走訪的多家大型券商人士並不表示擔憂,包括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在內的多家券商早已對投行人士按行業予以分類。前述投行負責人表示,歷經多年發展券商貼近市場,能夠按市場規律辦事。

從長遠看,科創板和註冊制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加考驗券商的長期應戰力。

“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登陸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均對企業的淨利潤有較高的門檻,但科創板並不注重企業的盈利性,這使得券商推薦的企業或面臨風險,譬如生物醫藥企業若研發失敗或面臨業績下滑、持續虧損甚至退市的風險,市場對投行的判斷將生疑。”

同時,科創板能否成功、成功到何種程度?目前還是未知之數;註冊制亦是新鮮事物。原券商投行人士、協縱國際企業港有限公司CEO黃立衝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回顧新三板的發展,正是由於企業風險較大、投資者門檻較高等因素,導致該市場流動性不足,逐步降溫。這反映在券商業務上——新三板投行業務沒有動力,部分券商甚至撤銷了新三板業務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