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中華鱘疑因施工死亡,政府公函都叫不停一個工地?

中華鱘是我國獨有的古老魚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野生中華鱘的數量急劇下降。人工保護性養殖是拯救這個珍惜物種的重要手段。從去年開始,隨著當地跨湖大橋“羋月橋”緊鄰基地興建,湖北荊州一處人工繁育基地36條中華鱘陸續死亡。在多方叫停之下,這座的大橋的施工在上週才剛剛停止。為什麼多方督促外加國寶生命的代價,都無法叫停一個工地?餘下的500多尾極其珍貴的中華鱘又將何去何從?

湖北荆州中华鲟疑因施工死亡,政府公函都叫不停一个工地?

資料圖 新華社

飼養子一代數量

接近全國的60%

在湖北省荊州市的羋月橋施工工地上,外圍擋板將橋面還未完工的鋼筋水泥遮得嚴嚴實實,工地裡沒有任何施工人員走動。從去年開始施工以來,工地陷入了難得的安靜,但400米外鳳凰大道建設工地的推土機依舊不時傳來震動聲。

文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建設成本達9000多萬的羋月橋是連接滬渝高速出口與荊州園博園的必經之路,但目前工地已經全面停工,下一步將對恆升公司的子一代中華鱘進行全面摸排、再製定方案。

文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從9月份開始停工,本來裡面斷斷續續有養護。9月1日園博園開園,這個影響肯定是大了,但是無論多大影響,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園博園的開園也好,羋月橋也好,跟中華鱘的保護比起來,是小事。”

作為1999年被農業部授權的全國首批中華鱘馴養繁殖基地,恆升公司飼養的567尾子一代中華鱘是從長江裡捕撈的野生中華鱘的“親生子”,佔全國子一代中華鱘的近60%,已經在此安居近20年。在羋月橋施工之初,為什麼沒有考慮工地距離基地過近的因素?文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告知了養殖業主,這個地方修橋修路,包括隔音的院牆怎麼打,隔音設施怎麼佈置,取地下水的設施,都是應他的要求做的。”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將工地與基地隔開的院牆三米左右高度,站在羋月橋的主體工程之上,基本可以看到養殖基地內部,而在厚度僅30釐米左右的隔離牆邊緣,裂紋清晰可見。此前媒體報道顯示,由於項目規劃,恆升公司已經被徵遷85畝,基地面積只餘下原來的一半。

多方叫停大橋依舊施工

2017年9月,在馴養繁殖基地內,出現了第1尾死亡的中華鱘子一代,隨後這個數字不斷刷新,最終共有36尾極其珍稀的中華鱘死亡。與此同時,過去一年當中,湖北省水產局工作人員先後10多次赴施工現場檢查、核實。在今年9月份,湖北省水產局派出專家現場探查,以公函形式告知荊州市人民政府,中華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所造成的噪聲、震動、水源條件變化等。

多方叫停之下,工地卻依舊進行施工。羋月橋附近工地的工人告訴記者,羋月橋的施工直到今年11月17日才正式停止。

文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9月份湖北省水產局責令停工後,他們就書面通知工地停工,但主體工程停止,養護工作沒停。為什麼沒有全面停工?文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針對此前的專家意見向記者表達了疑惑:“我們的施工工藝,噪音和震動極小。至於取水,取的是地下水,80米深以上。”

基搬遷補償一直沒談攏

究竟中華鱘之死受施工影響有多大?文旅區管委會與恆升公司各執一詞。但對於恆升公司餘下的500多尾中華鱘子一代而言,無論是緊靠建設工地旁或是交通幹道旁,都意味著安樂窩不再安樂,基地的搬遷補償問題再度成為管委會與恆升公司的分歧點。

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4年開始談判從來沒有停止過,“價格談不攏。國有農用地我們按有證的、非農業地的標準給到上限,全部加起來是4000到4100萬,對方要價9000萬。徵收有政策法律規定,我今天給他了,明天紀委就找我了。”

對於文旅區的說法,恆升公司負責人楊軍並不認可:“3年多來,他們派了五家公司,到現在為止,我們從來沒有接到任何一個正式的評估報告,沒有報告怎麼確定金額和補償方式?”

餘下的中華鱘未來堪憂

雙方僵持之下,基地一直沒搬,大橋一直在建,如此珍貴的中華鱘一直在為自己設立的保種基地內死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告訴記者根據此前對其中一條死亡中華鱘的解剖,可以認定中華鱘的死亡是綜合原因導致,但施工是直接原因:“有一條魚是我們解剖的,魚鰾裡有積水,說明不正常,這是施工導致的。機械在響,打樁震動,就在池子旁邊,這個是比較直接的原因。還有就是環境問題,地表水是主要水源,湖被抽乾了,水源就沒了。一半的魚挪到一起,密度也比較高,死亡是綜合原因。”

儘管工地已經全面停工,但餘下的的500多尾中華鱘子一代將何去何從?恆升公司負責人楊軍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目前的困難,我們企業在這裡經營20多年,這個魚是非常危險,能不能活下來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據央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