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家平臺要清盤退出的時候,它們卻瘋狂燒錢!


上千家平臺要清盤退出的時候,它們卻瘋狂燒錢!


上千家平臺要清盤退出的時候,它們卻瘋狂燒錢!


據有關報道稱,北京地區網貸平臺合規自查“108條”與“119條”的上傳,截止日期分別為10月15日與10月31日,這意味著,隨著11月的正式到來,北京地區合規檢查工作的第一階段,已經告一段落,無法按期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將直接面領著清盤退出的局面。

而根據數日前零壹財經的報道,在全國範圍內,僅有400餘家平臺提交自查報告,還有1100餘家平臺尚未提交,雖然目前截止期已過的僅有北京等部分地區,但其他地區的截止期想來已經不遠了。

按照互金整治辦的文件要求,本輪合規檢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平臺提交,第二階段由協會展開自律檢查,第三階段將由互金整治辦抽查,三個階段的工作必須於12月31日前,形成工作文檔提交至全國互金整治辦,而如今已經11月了,距離最後期限僅兩個月的時間,所以在第一階段的工作,各地方單位不會等待過久,截止期不會太遠。

這同時也意味著,有近千餘家平臺,將因為無法按期提交自查報告而走向清盤退出,當然,這裡的清盤退出一定是良性清盤,此前根據有官方媒體報道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區已有平臺按照清退機制完成良性清盤,這說明監管層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穩定審慎的平臺退出機制,主動引導能力的平臺完成清盤退出。


窮是原罪

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平臺選擇告別網貸行業,是不看好後市的原因嗎?

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還出在“錢”的問題上。

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一方面是每況愈下的平臺待收,在整個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平臺收支開始嚴重失衡,與此同時他們還要承受著漫漫無期的備案壓力,許多平臺面臨著一種越運營越虧損的情形。

此外,資本的角度來看,資本正在從各行各業撤離,互金行業也不例外,進入9月份後,互金行業傳出的融資消息愈發愈少,而從昨天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一項數據來看,也能很好地佐證這些平臺在面臨著“錢荒”的困境。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0月份的PMI指數,其中大企業的PMI指數為51.6、中型企業為47.7、小微企業為49.8。

PMI,又被稱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名為採購人經理指數,這是反應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PMI指數越高,代表經濟越有活力,其中50點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分界線,又被稱為榮枯分界線,如果PMI大於50,那麼意味著經濟處於擴張中,低於50,則意味著縮減。


從中小企業的PMI指數來說,中小企業的發展規模已經出現倒退的趨勢,非常巧合的是,近千餘家P2P平臺,基本上都屬於中小企業,他們因為無法尋找到資本投資,無法承擔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不得不選擇清盤退出。


燒錢大戰


非常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千餘家平臺因為“窮”而不得不選擇清盤退出之時,頭部平臺們卻在爭相展開一場燒錢大戰,其實這場戰爭在行業早期也燃起過,不過因為合規備案的插手而被叫停,如今,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

你可以在鬥魚的直播間裡看到滿屏的「借錢就找人人貸」,你可以在知乎的任何一個地方看到悟空理財,你還可以在熱播的電視劇裡看到互金平臺的廣告。從電影院到電視,從直播APP到社交APP,這場頭部平臺的燒錢大戰在你所能見到的每一個渠道,怦然而起,戰場裡隨便一發子彈,成本都是數以百萬乃至千萬計。

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出現如此兩極分化的現象,在部分參與者加速逃離P2P的時候,市場的頭部們卻爭先恐後的投入這場燒錢大戰呢?

或許是因為這場自7月份就掀起的激濁揚清的行動,已經度過激濁,來到揚清階段了。自16年P2P行業進入開始啟動合規備案程序至今,已經接近兩年了,各個平臺也在合規備案的進程中前行了兩年了,這兩年裡,相應的合規指標及系統建設,各平臺也已經基本達成(特指頭部)。

我在7月份的時候,和大家討論過網貸行業發展重心應該放在哪裡?是集中發力增長行業規模,還是加強行業系統建設?

當時我的看法是,應當以合規為主,建立起一套系統的行業自律規則,只要當這些基礎條件滿足後,我們才可以將精力放在規模增長上,各平臺才可以開始建設自己的平臺,打造獨特的平臺特色。

這是我的看法,也可以說是事實,隨便在各個排行榜上點開幾個頭部平臺看,

都會發現平臺與平臺之間都異常的相像,從網站架構,到排列組合,用1:1復刻來說也不為過,頭部平臺之間千篇一律,鮮有特色,這不是說各個平臺的市場建設人員工作能力不行,而是歷史階段和客觀現實決定的,在以前的階段,平臺要以合規建設為主,首先要活下去,再來談發展。

而經過兩年的合規建設,現在已經到了談發展的時候了,在提交完自查報告後,各平臺在合規建設上能做的事,已經非常有限了,剩下的無非就是等待協會及行政單位提出的整改意見,這也意味著從合規建設工程上解放出來的平臺,要開始發力品牌建設了,或者換一個話說,要開始搶用戶啦!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是存活的唯一準則,在爭搶用戶這件事上,「誰動作慢,誰就淘汰」的黃金準則,已經上演了無數次了。

百團大戰,餓了麼美團,滴滴快滴,摩拜小黃,這些屬於互聯網公司的燒錢大戰燃燒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從出行到消費,從衣食到住行,每一個領域都有互聯網公司們戰鬥過得痕跡,而現在這場戰爭在至關重要的金融領域,轟然燃燒,這場大戰,也註定比以往任何一次來的更瘋狂。

接受了合規整改後的平臺,意味著得到來自監管層發放的信用背書,這個背書也是從業牌照,而P2P行業等這一張牌照,已經等了整整11年。

對於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這場燒錢大戰,是決定普羅大眾接受普惠金融的重要入口,是他們站在陽光之下,最為重要的一次市場擴張行為,這今後一段時間能讓打響自家平臺的知名度,完全可以在此後的此後的用戶爭奪中搶佔先機。


一成不變


從07年第一家P2P平臺,到18年的1500家平臺,在可以預見的19年,或許是500家,這11年裡,行業一直在變化,無論是行業,還是平臺,抑或監管,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然而作為市場參與主體的出借人們,彷彿還是呆在原地一成不變,作為資金來源的出借人們,依然如11年前一樣,對這個行業一知半解,依然如11年前一樣,毫無話語權,依然如11年前一樣,對平臺知之甚少。

投資人彷彿不會變化,即使到了2018年,還是這麼一茬又一茬的被自融、詐騙平臺收割,從07年到18年,11年了啊,整整11年,自融與詐騙的例子早在10年就已經引發一波雷潮,然而直至2018年,還是有人上當受騙。隨著形勢變化,真就那麼難嗎?

網貸行業正要朝著一個全新的階段邁進,這個階段是我們此前不曾踏足過得,這也意味著,此後會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不知道,一個新的階段,必然會有新的問題,而如果投資人仍然如以往般一成不變,還會被收割嗎?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丘吉爾曾嘲笑凱恩斯,他說:“如果有三個經濟學家,就會有四種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兩種都是凱恩斯爵士的,因為他隨時改變自己的看法。”

凱恩斯對此回答道:“是的,當形勢變化了之後,我的觀點會改變。那麼,您呢,先生?”

那麼,您呢?


本文及本公眾號觀點僅供交流探討,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投資人依據文中觀點進行投資需風險自擔,責任自負,由本文及本公眾號觀點造成的一切損失本人及公眾號概不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