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朝廷功勳配享太廟以明清為多,皇帝本著激勵列位臣工效忠皇家,忽悠他們勵精圖治便會賞賜那些自己喜歡且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工死後配享太廟的殊榮,這對於人臣來說可謂是最無上的榮耀,皇恩浩蕩。

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到了清朝,滿漢臣工以生前位列內閣大學士,死後配享太廟為最高追求,得到以上殊榮無論在世還是後世都將成為神一樣令人膜拜學習的對象享人間煙火供奉。

同時,配享的還有皇后、皇室直系宗親。唐朝武則天聽了狄仁傑建議,本著自己百年之後能夠配享太廟的考慮才還政於李家而不是女兒或侄子武氏,足見配享太廟的榮耀。

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所謂配享太廟的就是在百年之後自己的靈牌能夠作為配角位列主靈牌皇帝后側左右,位列皇室宗廟,享人間最高等級的香火與供奉,成為在世乃至後世列位臣工學習的最高典範。

從以上方面理解就能夠解釋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配享太廟了。

張廷玉在朝時早在康熙年就已達到了位極人臣的成就,後來在康熙晚年投於四皇子胤禛門下,在九子奪嫡中擁戴其榮登大寶可謂居功甚偉,也因此雍正對其恩寵更甚之前,乃至雍正在生前就允諾給予其死後配享太廟的無上殊榮。

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雍正去世,乾隆繼位,這一年張廷玉63歲。他與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同為輔政大臣。但新皇帝已經25歲,並非幼童。最初的幾年時間,新君與前朝舊臣相處的還算融洽。有把張廷玉晉封為三公之太保,又以文臣封了伯爵,都是特別待遇。乾隆十年,政治老對頭鄂爾泰死了,滿洲新貴訥親取代了他。在訥親與張廷玉的排名上,就暗潮湧動。實際上的背景是乾隆帝對鄂爾泰張廷玉兩位前朝大佬政治勢力的打擊,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感覺張廷玉年歲老弱認為其再難堪大用便將其晾了起來。實際上是乾隆自己重滿輕漢的思想作祟認為此前康熙雍正太過重用偏信以張廷玉為代表的漢臣致使滿清八旗臣工不滿而朝政紊亂。

這一晾可把事情晾出來了,外界文武百官可聞出了味道,看到乾隆皇帝如此對待張廷玉紛紛認為,他配享太廟的殊榮將成為黃柯一夢一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張廷玉曆經三朝,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對於富貴權位他早已不再眷戀,唯一在乎的就是自己死後世人口中的評判因此對於自己死後配享太廟的事格為看重,眼見皇帝晾著自己,外界謠言紛紛,年歲一老竟然犯了糊塗寫奏表去“要挾”乾隆要遵守先帝遺旨。

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乾隆看後勃然大怒,膽敢威脅挑釁皇權天子威嚴的人不多啊,但是礙於雍正遺旨不寒天下漢臣的心與外界議論只得書面允諾其自己未忘將其配享太廟的事。

張廷玉也是年老糊塗、傻透了家,居然不相信乾隆書面承諾非得要乾隆寫一份保證書,乾隆忍著怒火寫了他居然又讓自己兒子代自己去謝恩而不是自己去。這可讓有脾氣的乾隆在心裡記下了“這老傢伙必須得治!”

終於,機會來了,乾隆十五年,乾隆長子永璜去世,早已厭倦了朝堂風雲又有氣無力的張廷玉是年七十八歲在急匆匆緬懷祭奠了永璜後就上表乾隆要求辭官引退。

乾隆一看,內心又喜又怒回書“你張廷玉曾經陪我讀過書,更是以前定親王永璜的老師,現在他去世你怎麼一點傷感緬懷之心都沒有,你為人師表的良心哪裡去了?你為官時,毫無建樹(指乾隆年間),就是一老古董也膽敢在朕面前拿捏作態,如果先皇還在,看到你今天如此不恭、不臣也會收回你配享太廟的成命!”於是,乾隆天子盛怒剝奪了張廷玉所有爵位降為最普通的大學士,更要命的是順手就把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摟了。

張廷玉得表,猶如晴天霹靂,沒曾想自己能夠威風八面的辭官引退告老還鄉,反倒成為了朝廷上下的笑話。面對京城,效忠三朝七十八歲的張廷玉得此下場,老淚縱橫,滿腔憤懣誓死不回京師,在鄉野田間抑鬱寡歡度過了自己最後的六年。

乾隆二十年既1775年,張廷玉帶著滿心的遺憾死去。乾隆得知張廷玉死訊,突然想起了那個曾經效忠了自己爺爺,父親並且教過自己讀書做人的漢人第一臣工的影子,突然覺得自己對張廷玉實在太過過分,過分到自己九泉之下也無顏面面對爺爺與父親的苛問,於是重賜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但他還是礙於情面只能對外宣旨“遵先帝遺照,賜張廷玉配享太廟。”

一代名臣張廷玉為什麼要絞盡腦汁死後配享太廟


可憐張廷玉,到死也不知道自己還能進太廟。

張廷玉也成為滿清26位配享太廟有且僅有的一位沒有爵位的漢人功勳,當之無愧滿清漢人臣工第一人。其餘25位為滿清宗室、郡王,由此可見,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人生前所宣示的滿漢一家簡直瞎扯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