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菩薩地】:菩薩,梵語皆稱“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謂菩薩從空入假,深觀真俗二諦,進斷見、思習氣與塵沙惑,得法眼淨,成道種智,故名菩薩地。《瑜伽釋》十八頁雲:“菩薩地者:希求大覺,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願堅猛;長時修證永出世間大行大果;故名菩薩。如是菩薩種姓發心修行得果,一切總說為菩薩地。”

(“從空入假”,謂菩薩從涅槃空,出生死假,為了教化渡脫眾生而化現作凡夫形相入眾生中,示現為與眾生同樣的有生有死,故名“假”也。“真諦”,即亡泯一切法之真空妙。“俗諦”者,即建立一切法之妙有。“塵沙惑”者,謂眾生見、思之惑種類數之多如塵若沙也。 “法眼淨”者,謂菩薩之眼,觀一切法而無染礙也。“道種智”者,謂菩薩化眾生,行種種方便,以一切道,起眾生一切善種也。)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泛指十地,即菩薩修行過程中需經歷的十個階位。一般多指“三乘共十地”之十地,或大乘菩薩修行過程之十地。三乘共十地,亦稱共地,即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之人所共修的十個階位。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 即修佛果因行之位。特指“三乘共十地”中之第九地,亦即天台宗所稱“通教十地”之第九地。此階位乃菩薩自最初發心至成道前之階位。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1、據《大品般若經》卷六載,菩薩住於第九地中,具足下列之十二法:

(1)可蒙受無邊世界之度化;

(2)得遂如是之願;

(3)了知諸天、龍、夜叉等之語而為之說法;

(4)處胎成就;

(5)家成就;

(6)所生成就;

(7)姓成就;

(8)眷屬成就;

(9)出生成就;

(10)出家成就

(11)莊嚴佛樹成就;

(12)成滿具足一切諸善功德。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2、另據《法華玄義》卷四下、《摩訶止觀》卷六上等所載,則謂於此階位之菩薩為化益眾生,而生於三界,福慧深利,深觀真俗二諦,進而更斷除習氣、色法、心法等諸煩惱,得“法眼道種智”,乃至學佛十力、四無畏等法,於此之時,殘習將盡,恰如餘燼。於三乘之中,唯有菩薩能進至此位,故稱菩薩地。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三)泛指菩薩修行之十個階位,即《舊華嚴經》卷二十三所說之歡喜地、離垢地、明地、焰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等十地,為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之修行階段。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瑜伽》五十卷十六頁雲:“如是圓滿、顯示一切菩薩學道、及學道果,名菩薩地。具說一切菩薩學道、及學道果、一切種教、實依處故。又此菩薩地、亦名菩薩藏摩怛理迦。亦名攝大乘。亦名開示壞路。亦名無障智淨根本。”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別列示

FROM:《佛學大詞典》

【菩薩地】:(一)泛指十地,即修行過程之十個階位。一般多指“三乘共十地”之十地,或大乘菩薩修行過程之十地。三乘共十地,亦稱共地,即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之人所共修的十個階位。

(二)特指‘三乘共十地’中之第九地,亦即天台宗所稱‘通教十地’之第九地。此階位乃菩薩自最初發心至成道前之階位。(一)據大品般若經卷六發趣品載,菩薩住於第九地中,具足下列之十二法:(1)可蒙受無邊世界之度化,(2)得遂如是之願,(3)了知諸天、龍、夜叉等之語而為之說法,(4)處胎成就,(5)家成就,(6)所生成就,(7)姓成就,(8)眷屬成就,(9)出生成就,(10)出家成就,(11)莊嚴佛樹成就,(12)成滿具足一切諸善功德。(二)另據法華玄義卷四下、摩訶止觀卷六上等所載,則謂於此階位之菩薩為化益眾生,而生於三界,福慧深利,深觀真俗二諦,進而更斷除習氣、色法、心法等諸煩惱,得‘法眼道種智’,乃至學佛十力、四無畏等法,於此之時,殘習將盡,恰如餘燼。於三乘之中,唯有菩薩能進至此位,故稱菩薩地。

(三)泛指菩薩修行之十個階位,即舊華嚴經卷二十三所說之歡喜地、離垢地、明地、焰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等十地,為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第四十一位至第五十位之修行階段。(參閱‘十地’419)

FROM:《佛學大辭典》清·丁福保 編

【菩薩地】:(術語)通教十地之第九。修佛果因行之位也。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菩薩地】: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謂菩薩從空入假,深觀真俗二諦,進斷見、思習氣與塵沙惑,得法眼淨,成道種智,故名菩薩地。(從空入假者,謂菩薩從涅槃空,出生死假,而化眾生,示同生死,故名假也。真諦者,亡泯一切法也;俗諦者,建立一切法也。塵沙惑者,謂眾生見、思之惑,種類數多,如塵若沙也。法眼淨者,謂菩薩之眼,觀一切法而無染礙也。道種智者,謂菩薩化他,以一切道,起眾生一切善種也。)

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 編)

【菩薩地】:p1127。瑜伽釋十八頁雲:菩薩地者:希求大覺,悲愍有情,或求菩提,志願堅猛;長時修證永出世間大行大果;故名菩薩。如是菩薩種姓發心修行得果,一切總說為菩薩地。

二解:如《瑜伽》三十五卷至五十卷廣說。

三解:《瑜伽》五十卷十六頁雲:“如是圓滿、顯示一切菩薩學道、及學道果,名菩薩地。具說一切菩薩學道、及學道果、一切種教、實依處故。又此菩薩地、亦名菩薩藏摩怛理迦。亦名攝大乘。亦名開示壞路。亦名無障智淨根本。”

FROM:《藏傳佛教辭典》(中華佛典寶庫編)

【菩薩地】:大乘十地。《藏漢佛學詞典》

菩薩地——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