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盤山血戰,伏擊戰打成了遭遇戰,大明王朝的一曲悲歌

公元1659年,清軍幾路大軍在昆明會師,隨後一路南下,追擊潰逃的殘餘明軍。大將軍李定國讓人護送南明永曆皇帝先撤,自己留下來負責殿後。二月二十日,李定國大軍渡過怒江,過江20裡地後,李定國發現前方不遠處一座高山,名曰磨盤山。李定國環視四周,但見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只有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從磨盤山中間穿過,頭頂上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看到這裡,李定國忽然心生一計,決定在此地佈置伏兵,以逸待勞,一舉殲滅追擊而來的清軍。磨盤山血戰,伏擊戰打成了遭遇戰,大明王朝的一曲悲歌!

李定國根據地形佈置了三道伏兵,沒道伏兵為2000人,伏兵共計6000人。這些士兵都是以一當十的勇士。按照李定國的部署,待清軍全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後,以炮聲為號,三道伏兵全部殺出,首先將清軍首尾斬斷,然後前後夾擊,勿要使一人一騎逃跑!

二月二十一日,吳三桂率領大隊清軍渡過怒江,氣勢洶洶向磨盤山挺進。吳三桂在之前屢敗明軍,其部隊已成驕兵。看到眼前這座地勢險要、極易設伏的磨盤山時,吳三桂並不在意,他認為明軍已經被清軍嚇破了膽,早就逃之夭夭了,不會在此設伏的。而且由於李定國大軍隱蔽的相當到位,旗幟、兵器全部藏於雜草之中,吳三桂看不見半點伏兵的跡象。就這樣,清軍12000餘人浩浩蕩蕩向李定國佈置的口袋陣走來。

就在這時,明軍叛將盧桂生私自潛逃,向吳三桂報告了伏兵一事,使得李定國的伏擊計劃完全失效。聽到盧桂生的報告後,吳三桂馬上命令軍隊停止行軍,迅速回撤,並且組織人馬開始向李定國伏擊位置搜索進攻,同時命令炮兵向李定國伏兵位置發炮,命令弓箭手放箭。

一時間,炮聲隆隆,箭矢如雨,李定國部隊損失慘重,伏擊位置完全暴露在了清軍的攻擊下。無奈,李定國只好命令全體明軍衝出去,與清軍短兵交戰。雙方在山上短刀肉搏,血流成渠,遺屍遍野。不久,清軍徵南將軍卓布泰、多尼率所部人馬趕到,清軍軍力大增,明軍損失慘重,漸漸不支。李定國悲憤萬分,想不到因為叛徒告密,一場伏擊戰竟然打成了遭遇戰,部下傷亡殆盡,讓人可悲可嘆!為避免全軍覆沒,李定國只得在入夜後,帶領剩餘明軍倉皇撤退。

磨盤山戰役中,李定國設伏三道,可謂天衣無縫。然而只因叛徒告密,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經此一戰,南明的軍隊再也無力對抗清軍。在明軍兵勢已如強弩之末時,李定國仍然能夠組織和指揮這樣一場勇猛的阻擊戰,證明他不愧是明清之際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