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俠義永傳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俠義永傳

據媒體報道,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於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俠義永傳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的一生,創造了耳熟能詳的十五部"天書"小說,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很多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影響力並不只在於其所寫的作品,就像三國、西遊等名著。看過三國,西遊的原著的人可能並不多,然而它們依舊影響深遠、家喻戶曉。不單是靠小說本身,大量的改編的電視、電影、漫畫、遊戲,這些東西都極大的促進了它們的推廣,做到了家喻戶曉。金庸的作品也是一樣,可能很多人都沒看過他的小說,但是卻對"少林武當、峨眉丐幫、五嶽劍派、郭靖喬峰、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這些耳熟能詳,這就是金庸作品的影響力。

文學作品流傳的必備條件是深度的、能引人思考喚起人們共鳴的內核。金庸在書中所說的俠義,講的灑脫無為,描繪的執念心魔,可以說是很多人內心當中與生俱來的情愫與追求,而這些在作品中都被很好的詮釋與表達,作品無論何時都可以喚起人們心中的思緒讓讀者產生共鳴,金庸的文化內核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都會保持著它的魅力。

武俠小說的一大魅力就是擁有獨立的完整的世界體系,金庸的武俠世界既來源於我們的歷史,讓我們有代入感;又脫離了現實世界,增添了一分神秘,令我們神往。因此即使是後來的讀者也不會覺得它是過時的。金老已封筆將近50年,這段時間他都是在對之前的作品進行查證和修訂,現在回味那些著作仍可以讓人沉浸其中,不斷翻拍的電視劇也足以證明當代人對這些作品的認可。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觀念變化如白駒過隙的當代,金老的作品能對當今三代人產生如此大之的影響,我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著作依舊能保持相當的知名度。遠的不說,我想"降龍十八掌"和"滄海一聲笑"依舊會在,支付寶的員工依舊會知道他們的創派掌門馬雲-"風清揚"。

金庸去世,斯人已逝,俠義永傳

金庸與馬雲見面

金老本身也是一個頗具俠義精神的俠客,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道的"虛假事實"。他說:"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他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從只有六千份的發行量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不少名專欄作家,如張小嫻、亦舒等都是從《明報》出的名,金庸一個人扛起一個報社,扛起一個媒體的良心。除此之外,金庸還曾因為愛國情懷婉拒過諾貝爾獎的提名。1999年3月27日,在杭州出席一次活動時,金庸明確表示曾在1996年婉拒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說自己絕不會為迎合西方的理念而犧牲自己的信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曾說為了旁人、為了社會、為了國家利益而奮鬥的人,有俠氣。看了金庸的作品,能夠了解中國的文化,傳播一點俠氣,必要的時路見不平,秉著俠義精神拔刀相助,如果中國人民都是這種精神的話,整個國家品質就會進步。

江西百悅也是俠義精神的踐行者,在國家重點發展農業的背景下,從農資行業的供給側入手,以農業繁榮、國家利益為目標而努力奮鬥。在農資經銷商面臨賒銷難題、生產廠家資金鍊弊端、農戶缺錢買農藥化肥等等困難之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提供低息或免息的貸款,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金庸的作品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其作品內核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與發展,武俠小說或許終將熱度不復,但那抹浩然俠氣定會長存人間。

江西百悅以科技惠農、精準扶農為目標,致力於聯合全國各地農業局、農資市場監管部門和銀行共同打造規模化農資供應鏈平臺。秉持不斷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農業大數據服務的理念,著力解決農戶缺資金、農資店缺週轉、政府缺信息等一系列農業產業鏈相關問題。

我公司期待能與各地農資市場監管部門合作,與各地農資供應商、經銷商合作,共同為逐步實現黨中央"振興鄉村"戰略思想而努力奮鬥!

電話:13307174929

服務熱線:0792-8156929

網址:www.baiyuenz.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