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企股價崩塌的邏輯

年底是許多長單的談判階段,市場擔心明年的價格會崩盤,股價先行反映了市場非常悲觀的預期。Orocobre的公告引發擔憂,大摩的報告落井下石,藏格控股稱自己的碳酸鋰成本低至3萬,在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投資者紛紛選擇拋售,致使市場的反應自我強化,最後出現相關公司股價的坍塌。

鋰企股價崩塌的邏輯

一直唱空鋰行業的大摩

其實,藏格控股的主業是鉀肥的生產與銷售,他們生產碳酸鋰所用的滷水是氯化鉀的尾液,如果僅計算後續工序的成本,可以得到低至3萬元的估算成本。但項目投產後,實際生產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產品的品質能否被下游接受也是問題。未來可謹慎對待,繼續觀察。

再看,澳大利亞Mt Marion 2018年鋰精礦的銷售情況,兩種規格產品的四季度售價均比三季度提升近7%。

鋰企股價崩塌的邏輯

澳大利亞鋰精礦的價格堅挺

雖然不能用後視鏡數據去判斷未來的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悲觀的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持續存在,唯有優秀的企業才能不斷創造價值,在長期為堅定的投資者帶來回報。回想一下過去十年的空調行業,天花板到來的擔憂一直存在,但龍頭企業依然實現了巨幅的成長,長期持有的投資者收穫了豐厚的回報。

鋰企股價崩塌的邏輯

鹽湖提鋰的生產設施

回到鋰行業,元素週期表決定了這是一條較長的賽道,龍頭企業也具有一定的護城河,無論悲觀預期如何困擾,無論短期股價如何波動,我們只需使自己大概率處於長期的不敗之地,配合成熟以價值為錨的投資體系,依然能穩坐釣魚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