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 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士多」要做紮根香港本土品牌的電商平

此前,士多還曾獲得順豐集團的種子輪融資及桂洪集團的 A 輪融資,自 2015 年成立至今,融資額累計超過 2000 萬美元。

香港零售業高度發達。在千餘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五步一Sasa,十步一卓悅”外,還有每條街道幾乎必有的屈臣氏、萬寧等零售店,以及 900 多家 7-11 便利店,密度極高。然而,在內地電商快速增長的同時,香港的電商市場卻沒有跟上步伐,只能成為補充的購物手段而存在。

究其原因,市場規模小、實體零售業太成熟、租金人力物流成本高都是老生常談。不過,士多創始人兼 CEO 岑廸贊對 36 氪表示,近年來香港政府大力發展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紛紛進場,香港政府金融管理局也推出“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以及本土零售業線下轉線上的趨勢,都讓他感到線上紅利依然存在。目前香港網購只佔香港零售業的 4.7%,市場還有廣闊的增長空間。

“實體店再多,用戶也不會希望下班後還要去便利店把米糧油麵扛回家。另外,很多品類並不都能在家附近的便利店全都買到,比如特殊的寵物用品、有機食品等,”岑廸贊表示,“香港消費者對於電商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平臺能夠很好地滿足。”

新興電商怎麼在線下渠道高度覆蓋的香港圈住市場?我們或許可以先從「士多」的名稱找到答案。

士多來自英語單詞“Store”,是粵語地區對於小型雜貨店的普遍稱呼。岑廸贊表示,香港的傳統士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產品十分多元,但隨著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進駐,傳統士多店日漸式微,許多香港本土品牌礙於上架費和苛刻條約,漸漸淡出香港消費者的生活。

但現狀是,香港本土的中小企業超過 33 萬間,佔全港企業總數超過 98%。許多零售品牌甚至以家庭式經營,產能不大但質量過硬,是香港消費者的共同回憶。因此,士多希望以香港本土品牌及香港製造的產品切入電商市場,為這部分產品建立銷售渠道,通過多種方式挖掘品牌潛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買服務。

獲 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士多」要做紮根香港本土品牌的電商平

香港本土產品「姜棗醸」

目前,士多平臺上擁有超過 1000 個香港本土和香港製造的品牌。岑廸贊表示,品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小而美的品牌,銷售渠道在線下並極其有限,如只在線下售賣的蛋卷店;另一種則是較為成熟的大品牌,但通常只面向企業銷售,面向 C 端的產品認知度不高,如香港本土醬料品牌廖孖記。此外,士多也會和公益組織合作,將公益產品納入平臺。

除了這些品牌合作,幫助他們電商化外,士多還會以原創內容挖掘品牌的潛力,幫助品牌宣傳。以和士多達成合作的本土蛋卷店為例,這家蛋卷店主打手工蛋卷,每人每日限購 10 盒,士多與蛋卷店建立合作關係後,還將其背後的製作故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吸引顧客。

“我們的用戶平均年齡在 28 - 45 歲之間,但是許多年輕人看到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後,也對本土品牌產生了興趣。”岑廸贊說。

本土品牌可以喚醒消費者記憶,建立平臺的品牌認知,但為了擴大品類增加規模,士多不僅主打本土製造,也囊括了普通超市中的常見商品。

目前全平臺 SKU 超過 1 萬,成立兩年來累積了 20 萬註冊用戶,平均獲客成本為港幣 100 元,客單價為港幣 580 元(約合人民幣 508 元),用戶每月復購一次。支付方式上,士多支持傳統的信用卡、銀聯、PayPal、八達通等,另外也支持支付寶。

租金、人力、物流成本也是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士多目前在香港擁有 1 箇中央倉庫,週轉率為 15 天左右。物流方面,士多選擇自行研發物流管理系統,與本地物流企業合作,時效目前控制在 1 - 2 天,最快能做到 7 小時送達,免運費門檻為 350 港幣。

獲 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士多」要做紮根香港本土品牌的電商平

另外,士多最近還上線了名為「鄰住買」的新業務,以社區團購模式運作,每天會根據各小區用戶的需要推送不同精選產品,目前以銷售生鮮食品及糧油雜貨為主。「鄰住買」及士多在全港有超過 40 個線下自提點,平均 2 件商品起就可配送。

岑廸贊表示,士多在過去的三年中主要服務本地市場,本輪融資將用於士多的倉庫和物流系統升級,提供更多服務;在銷售上,士多將採用算法推薦,從而更加精準地觸及用戶,提升購物體驗。此外,士多希望在未來兩年發展跨境電商服務,讓香港本土製造的產品也能出口到亞太其他城市。

至於本輪領投方微光創投,前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微光創投(Welight Capital)創始人吳宵光表示:“我們對香港電商市場發展前景保持樂觀,士多的商業理念與運營模式也拓展著零售行業的整體規模,我們十分高興能夠支持香港有潛質的初創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