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 每日一症—肩周炎

今天,我們來講講“肩周炎”這個問題,目前,對於廣大的人群來說,患上肩周炎的幾率也越來越高,比如說:上班族、教師職業寫黑板字、粗重活較多的工人;長期性週而復始的重力作用,造成累積性疲勞損傷,雖然受力一般仍在肩關節軟組織強度內,但組織出現了慢性疲勞,強度和韌性即下降,有的表面無特殊變化,但內部組織結構已出現損傷或病理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易發病,成為易患肩周炎的因素。

 所以,瞭解自己身體的機能、病發原因,才能更好地採取措施預防,下面我們就先進一步認識“肩周炎”這一情況。

首先,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1.主要症狀: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

2.多發群體:50歲左右女性

3.主要病因:軟組織退行病變,長期過度勞損,傷後治療不當等

4.治癒性:一般難根治。

  • 肩周炎是由於什麼引起的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勞損;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治療不當等。

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 肩周炎症狀有哪些

肩周炎的病程傳統上分為三期:即凝結期、凍結期、解凍期。凝結期,主要病變位於肩關節囊,關節囊緊縮,關節囊下皺褶互相粘連而消失,肱二頭肌長頭髒腱與腱鞘間有粘連。隨後進入凍結期,此期除關節囊嚴重萎縮外,關節周圍軟組織均受累,退行性變加重,滑囊充血、增厚,組織缺乏彈性,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經7~12個月後進入鬆動期,炎症逐漸消退,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能逐漸恢復。

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1. 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 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 怕冷

部分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 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 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如何調理肩周炎

第一步:患了肩周炎,應該要積極適當活動活動肩部,但是也不要運動過量,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搓背:就像平常撓癢癢一樣把手往後面拉伸,肩周炎患者兩手應該很難夠到,可以拿著一根毛巾就像洗澡搓背一樣活動肩部。

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第二步:背後拉手

一隻手從上面往下伸,另一隻手從下往上伸,去拉上面的那隻手,兩隻手可以互相拉一拉活動肩膀。

第三步:包頭

像仰臥起坐一樣用兩隻手十指交叉放在頭後面,兩手拉緊後重復做夾緊頭部和放鬆數次。

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第四步:甩手

可以隨意地在空閒時間甩一甩手,可以在身前身後以圓圈狀甩手,也可以上下甩動,注意在甩手時要把握好力度,不要太使勁。

第五步:伸展肩膀

兩手展平,可以向後慢慢向著後背拉伸,也可以慢慢向上拉伸,只要是可以拉伸的方向都可以適當地活動活動。

肩周炎,你還在復發嗎?

第六步:活動肩膀

控制肩膀可以做聳肩,想象用肩膀夾住腦袋,接著可以交替聳肩,也可以控制肩膀轉圈活動。

小貼士

因而,對於易患肩周炎的同胞們,大家都要適時地去運動,舒展神經;上班族,久坐在辦公室,可適當的伸展一下筋骨;預防肩周炎影響身體的機能。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互聯網,專業問題需諮詢專業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