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A:2018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069.5億元

万科A:2018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069.5亿元

萬科A(000002)早間公告,2018年12月份公司實現合同銷售面積438.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630.1億元;2018年1至12月份公司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4037.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6069.5億元。

【相關報道】

萬科劉肖:我們喊了三個詞 輿論只關注了“活下去”

12月28日,全聯房地產商會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召開“全聯房地產商會2018年會”,萬科集團副總裁劉肖在會上表示,萬科要做時代的企業。不僅要“活下去,還要活得久,活得好”。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跑者,萬科於今年9月份高喊“活下去”,從而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因此房地產行業危機感劇增。對此,萬科集團副總裁劉肖解釋說,“第一是活下去,第二是活得好,第三是活得久。大家覺得‘活下去’可能更能打動讀者一點,表達了我們的危機意識。萬科每年都很有危機意識,不巧標題被洩露出去了,稍微做個解釋。”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劉肖表示,萬科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在過去34年的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都和房地產行業的大發展有關。在過去三四十年裡面,萬科堅決做美好生活場景營造師,不斷滿足人民居住需求的同時,開拓物業服務領域的新創新,比如增加社區生活配套、解決社群關係、增加教育等服務配套等,房子的內涵、質量都有提升。此外,萬科也通過做城市配套服務商,為房地產行業做出貢獻,為城市發展提供助力,比如舊城改造、一二級聯動等等。此外,萬科在地鐵、軌道交通、產業園發展等方面也做出努力。

劉肖還表示,人民美好生活場景營造師和城市配套服務商是萬科發展的兩條主線。(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鬱亮:“活下去”是因有憂患意識 萬科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12月14日,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大鵬浪騎遊艇會舉行華南媒體交流會。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萬科執行副總裁孫嘉、首席財務官孫嘉,萬科高級副總裁、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張紀文以萬科合夥人的身份出席,與來自深圳、廣州、廈門、長沙、南寧等10多個城市的160多位媒體記者進行了交流。

“活下去”是因為有憂患意識

“萬科要做城鄉建設、生活服務商。現在可以堂堂正正說,我們(萬科)就是農民。”在交流會上最後一位出場的鬱亮,以一句幽默的開場白,開啟了與媒體的對話。

在回答媒體關於萬科為何提出“活下去”的口號時,鬱亮又自我地調侃了一下,“大家一想到活下去,就認為是要飯。其實這是萬科的憂患意識,害怕碰到黑天鵝事件。大企業更加要如履薄冰地發展,不然就會遇到黑天鵝事件。”

談到對於當下房地產行業的看法,鬱亮打趣說:“兩個禮拜前我就解釋過了,房地產行業還不錯啊,不然你們媒體不會來的。媒體是風向標,如果搞個媒體會沒有人來,那就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當被問到如何預測未來的房地產政策,鬱亮表示,“萬科從來不預測政策,我們沒有時間研究政策怎麼出臺,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幹活。政策好跟不好都不要抱怨,沒有這個時間,把活幹好就行。”

不過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基本判斷,鬱亮還給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表示,國家長期基調已經定下,即租售並舉。第二,全國範圍內住房全面短缺時代基本結束。第三,城市化進程階段已變,之前是大家從農村往城市跑,而今天是都市圈化。這裡面都有機會,不應只寄希望於政策放鬆。

不再追求老大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萬科在2012年就提出轉型,幾年過去了,近年來萬科銷售規模屢被其他同行趕超。現場有媒體提出,萬科的轉型是否早了點,如果專注於房地產開發,現在應該能繼續保持老大地位。對此,鬱亮表示,“不要以為我們過了點好日子,好日子就能一直過下去。如果我們2012年不轉型,今天做到老大,有意義嗎?我們當初轉型就是告訴大家,我們不再追求老大。今天萬科儘管不是老大,但我們還在第一集團。而且萬科在第二階段的城市化佈局也相對穩固。萬科從來沒有說房地產行業沒有機會,只是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再想實現50%、100%的高速增長,機會很少。如果只是用短期目光,從絕對規模來衡量,這是有問題的。”

鬱亮表示,萬科在多元化戰略下並沒有落後什麼。房地產銷售規模仍然在第一梯隊,在都市化的戰略佈局上也相對穩固。我們能跑贏大市,跟著市場走就好。白銀時代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不在某一階段的輸贏,最終目標是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白銀時代勝出。每一年都要勝出,這要求太高了。而隨著行業背景的轉變,對萬科和萬科的多元化業務也不應以簡單的速度、規模來衡量。從財務報表分析業務價值,雖有必要但不充分,萬科的原則是能夠創造真實價值。

“當一個孩子過了青春期,再以個子長了多少釐米作為成長標記的話,那是錯誤的。因為過了青春期之後,長的是力氣和心智成熟,而不是身高。”鬱亮表示,“我們對自己有兩個告誡特別清楚,首先是一定能夠為客戶創造增值價值;只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符合老百姓需求,他們願意買單,這個業務就是有價值的;其次是在萬科經營工作原則裡面,有一條規定——不賺最後的銅板。我們任何業務不能以賺夠最後一分錢為主,萬科只不過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沒有貪婪而已。”

城市更新要保留記憶煥發活力

“城市更新改造這個業務不是簡單用錢去衡量的問題,這個賺錢不如開發。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煥發城市新的活力,慢慢也能賺到些錢。”針對“萬科怎麼留住老城區”的問題,鬱亮表示,以前的房子質量很多不符合現在的要求,經過大拆大建才開始重視城市的文化,萬科過去便很重視這種文化,保留遺存,今天不僅要保留歷史記憶,還要煥發城市活力。城市的更新改造目前看來大有機會,萬科會繼續花功夫做好。

對於此前媒體報道的萬科深圳城中村改造計劃“萬村計劃”已經全面暫停新拿項目的說法,萬科高級副總裁、南方區域首席執行官張紀文在交流會上也做了回應,稱公司確實決定在今年9月份之後暫停拓展新項目。

張紀文表示,萬村業務安排了四部曲,第一步是進去做一個嘗試,找到未來方向再去運營它,這在一年前就完成了。第二步是鋪排出一定的規模,目前萬村的房屋大概有7至8萬間;第三步是打磨,所有萬村業務在7至8萬間的運營和建造中間,我們需要把它運營起來、運營好;第四階段是打磨後未來用什麼樣的方式把這個業務再擴大。現在正在進行第三階段,即如何把7至8萬間開出來,運營好,服務好。

針對萬科是否“收斂業務”的疑問,張紀文回應稱,在不能維持發展的時候,萬科都會停掉這些業務,停掉的意思是暫時減緩發展的速度,觀察這個模式應該怎麼去做,未來如何複製,如何發展規模,如何更好地運營它。現在萬科正在收斂一些小的業務,其中包括教育業務以及萬村業務,收斂是要保證經營質量,是為了在現在的階段下如何去打磨以獲得未來更好的發展。不能進一步推廣的,我們就選擇關掉。

提出“穩住基本盤”的口號

未來萬科會不會做完全不相關的業務?鬱亮表示,未來有可能,但目前不會。萬科現在所做的嘗試和努力,其實都是有一根線連在一塊的,萬科是圍繞相關主業在做多元化。今年萬科提出“穩住基本盤”的口號,這個基本盤就是指開發業務。不過,在每個不同的業務單元,萬科都各自有自己的基本盤。

“建房子賣房子,那只是一個生意。但如果做一個城市的生意,那城市裡與不動產相關的業務就會有很多。”張紀文表示,萬科多元化的目標是“美好生活場景師”。早在2017年,萬科就將旗下業務歸為五個類型,其中,房地產開發和物業管理作為核心業務,商業、物流是優勢業務,冰雪度假和長租公寓是拓展業務,養老和教育是摸索業務,軌道+物業模式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則是潛力業務。

“萬科依然以不動產銷售為主,毫無疑問這仍是十萬億的市場。但我們還有百億級、千億級市場。”張紀文表示,“這些百億級、千億級市場,是基於城市多個新場景對不動產提出的新空間訴求。如今一個城市除了物理空間的溝通方式之外,接近一半生活已經被線上虛擬方式所覆蓋。”

張紀文表示,萬科目前在做的,正是將所有新場景在所有不動產群中打造出來,將所有場景、所有人之間連接起來。但萬科不是要做所有的線上場景,而是與城市裡更多的人發生交互,在場景與不動產的關聯之間,承擔建造、運營管理、改造、服務等功能。

他表示,未來萬科將深入參與包括四大類業務:新型城市核心的建設與舊核心區域的改造;以功能多元化的複雜綜合體形式完成核心構建;城市生活、生產場景的打造與運營(就是多樣化生產、生活場景,包括公寓、商場、寫字樓、停車場、學校、養老院);基於虛擬城市完成城市細胞間的相互連接(即線上與線下場景的結合)。

暫時不會讓萬科物業上市希望媒體為養老業呼籲

今年以來,多家大型房企的物業公司扎堆赴港上市,不過鬱亮卻說,“我就是特意讓物業保持與資本市場的距離,不讓它想這個事。上市之後要短期業績、發公告,還需要季報、年報,每年還得面對媒體朋友的關心,我怕資本將萬科物業引導壞了,這會干擾長期戰略的基礎打造。鬱亮表示,物業對我們的收入貢獻不大,目前上市,市值也就是一兩百億。我們的物業有機會達到千億市值,我希望它具備了基礎和實力之後,再談上市問題會好一些。”

談到萬科的養老業務,鬱亮坦言,到目前為止,他沒看到任何養老業務的盈利模式,也沒看到任何可以推廣學習的模式。如果一個業務已經市場化,但不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盈利模式的話,就沒法做大,所以萬科現在還在不斷尋找可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鬱亮表示,“儘管我們很努力想做好這個業務,但感覺特別困難。比如我們在實操中才知道,養老院不能超過三層。我們有一個養老項目共有五層,被勒令必須關掉,因為不符合安全規範。我們在很多社區嘗試嵌入式養老模式,但遭到了很多業主的反對。養老領域的很多東西還不完全配套,阻礙了業務的發展。希望媒體能幫萬科呼籲,養老領域加強規則的修訂和政策的制定,使萬科有一個良好的實操環境。”

科技能成為萬科的行動力

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孫嘉以科技賦能官的身份出席交流會,他以Katerra、WeWork兩家國外公司舉例說明,它們應用大數據分析、建立機遇BIM的核心數字化開發平臺,來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企業管理,提升辦公體驗。

孫嘉表示,科技在改變,也許會徹底顛覆傳統的不動產業。我們的業務越來越複雜,客戶越來越廣泛和多樣,利用科技賦能,既有內部動力也有外部壓力。他介紹稱,萬科科技賦能的發展路線圖是,2016-2018年實現信息化,主要是打基礎為萬科業務服務;2019-2021年實現數字化,建立連接促進共享,充分實現數據價值;2022-2024年實現智能化,利用智能應用,構建行業生態平臺。

針對“科技賦能每年給萬科節省了多少成本,增加多少利潤?”的問題,孫嘉表示,“萬科做過模型測算,但現在很難給出IT方面的投入產出比的具體指標,其實很多公司的投入比萬科多得多,他們告訴我這些投入很值得,我也相信。萬科短期內並不指望科技賺錢,其更遠期的目標是在萬科40歲時,科技能成為萬科的行動力。”

“歷千帆,仍熱愛”,這是萬科這次媒體交流會的主題,也是對萬科成立30多年來,一路走來雖然過程曲折艱辛,但依然對前途充滿信心,探索永不停步的真實寫照。(來源:證券日報網)

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