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管理是就要淘汰人渣, 激活人員, 培養人手, 重用人才!

管理最怕的不是是被平庸的員工綁架!而是優秀員工的流失!

所以對於管理層來說他們害怕員工離開,負面的員工不換掉,弊大於利。狀態不好的員工不空出來,狀態好的員工就無法進來。員工是越換越優秀!

一個員工輕易離開團隊,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哪個團隊都有問題,哪個團隊都有優點,如果稍有不順或誘惑,就輕易動搖,無論怎樣,這種人是不能託付重任的。

抱怨和埋怨團隊就是打自己耳光,說自己無能,更是在放棄機會!

過河拆橋的員工不可能心懷感恩之心,不要留。創造利潤是你存在的核心價值,創業不是做慈善。

遇到外界的壓力就想逃,這樣的員工留了是風險,遇到問題請先思考,只反映問題是初級水平,思考並解決問題才是高級水平。

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

能始終跟著團隊一起成長的人。

對團隊的前景始終看好的人。

在團隊不斷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為了團隊新的目標不斷學習新東西的人。

抗壓能力強且有耐性的人。

與團隊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人。

同時

人分為五種:人渣,人員,人手,人才,人物

人渣就是牢騷抱怨、無事生非,拉幫結派,挑起事端、吃裡扒外的破壞分子;

人員就是隻領工資不愛做事,安排與自己無關的工作不願幹,屬庸人之列;

人手就是安排什麼做什麼,不安排絕對不做,等著下命令的人;

人才就是每天發自內心做事,做事有責任、有思路、有條理,知道公司的事做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同時真心為公司操心的人;

人物就是全身心投入,用靈魂去思考、做事,決心要和企業做一番事業的人!

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小結

管理是就要淘汰人渣、激活人員、培養人手、重用人才、與人物綁定!用事業合夥人的管理模式,激活員工源源不斷的動力,為老闆幹就等於為自己幹。所以,為了個人長遠發展,就要站在企業與管理層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好惡。

很多時候,職場是殘酷的。因為在職場不看苦勞,只看功勞

看到一個案例,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新來的實習生被老闆罵了,憤而教起老闆做人。老闆批評他的設計太土了,色彩不夠強烈,沒有辨識度,讓他重新改。


他發飆了:

你為什麼說話要這麼難聽這麼直?這樣很影響我的情緒!你明明可以說,你哪裡哪裡做得很棒,只需要修改一點點就完美了,這樣我就會愉快地去修改了……

老闆也怒了:

我給你工資,不是讓你來教我說話的藝術的。愛做做,不愛走!

實習生說,走就走。於是他就走人了。

其實,在職場被罵是很正常的,上司說話直也是很正常的——在職場最重要的就是效率。

職場從來都不是溫馨有愛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不是為了互相寵溺,搞什麼愛的供養,而是為了創造價值,為公司賺更多的錢。不要渴望公司給你溫暖。

所以,當被罵的時候,請收起你的玻璃心。

身處職場,不要過度在意情緒本身,而是想想對方指出了你什麼問題,趕緊去提高就好了。

職場新人,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東西,只有學到真本事,你才能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還有一些新人把職場當學校,總等著有人來教自己,幫自己劃重點。大哥,公司是給你發錢的,學校是向你收費的,所以請收起你在學校裡的那一套,在職場中,是沒有人會憐憫你的眼淚的。

那麼在嚴酷的職場競爭中,我們又該如何自處?

一、結果導向


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在職場,過程不需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老闆來說,他不在乎你做事情的過程,他只會在意你是否完成了這件事情,在領導者看來,對於沒有結果的事情,就是什麼都沒有。哪怕是差一點和差很多,在任務目標前面,都是一樣的。

結果導向怎麼做?

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需要在什麼時間達到怎樣的成果?在目前情況看,能達成嗎?如果不能,怎麼樣才能達成?如果不知道怎樣才能達成,誰可能知道?


二、不斷自我否定,思辨大於執行


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優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優秀的人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對生活的痛感。

我們只有保持謙虛,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才能得到更好方案。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進行一項任務的時候,你可以按這樣的順序跟自己對話:

我的方案一定不是最佳的方案。我在原有的分析思路上,想到位了嗎?需要補充什麼?我能否當作沒接觸過這個任務,去換一個全新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我的這幾個方案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必然成立的嗎?有沒有理想化的?假設眼前的幾個方案是別人拋出來的,我作為資源的提供者,來看看這個方案到底我能否接受。

最後,找到或組合成最佳的方案,然後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

三、時刻明確目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從內心或外界,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變化,以及代表不同立場的聲音和建議。這些信息可能來自於自己、老闆、客戶、同事,甚至路人。

當遭遇這些 的時候,由於近因放大,大多數人會倉促決策,增加或刪減一些之前計劃中的事情,而在操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執一詞、爭辯不休的情況。此時,該怎麼辦?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家都在看著眼前的路,而沒有看長遠的目標和方向,低頭走路的時候最容易走偏,抬頭走路就好了。

如何做到目標清晰?

在爭辯不休或者決策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做這個整體方案的目標是什麼?提到眼前這個修改點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原因和整體目標匹配嗎?如果匹配,就保留;如果不匹配,果斷不要了。


四、時刻明確優先級

同一時間,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只有內心對每件事的優先級是清楚的,才不會慌,尤其在接到新任務的時候,才有可能圓滿、及時的完成每一件事。當然,不要對你的領導抱有很大期望,在他交代給你工作的時候,他未必清楚的思考過優先級,這也是需要你補位的地方。

如何明確優先級?

對應該先做哪件事有困惑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領導說過的優先級是什麼?在所有事情中,哪件事需要的時間節點最近?哪件事我可以更快速搞定,然後移交給下一個環節?有沒有哪件事看似時間節點不近,但是後面工作量巨大的?


回答了這些問題以後,先做 A 的答案、然後做 B 的答案、再做 C 的答案,一件一件來,至於其餘的,順其自然。

五、告別個人英雄主義

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首先,當你覺得自己很強的時候,你會下意識的表現出對“弱者”的不屑和欺凌,因為你聰明。其次,當你希望通過一己之力完成某件事的時候,其成果往往會明顯弱於與其他更專業的人合作的成果。再次,在職場中,越合作,就會越緊密,無論是歡笑還是先有摩擦,再有歡笑。久久不合作的兩個人,兩個部門,將會越來越遠。


職場不需要眼淚: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經典)

因此,合作意識、團隊意識,值得不僅僅是分享,更多的是利用“術業有專攻”的客觀事實,讓你所負責的工作的成果,達到最佳。

在職場中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無論你再怎麼抱怨,再怎麼不開心,飯還是要吃的,覺還是要睡的,工作還是要做的,未來的事情永遠只屬於自己的。

踏踏實實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的價值,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本事,證明自己是不可被取代的。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老闆願意讓員工多幹活,少出錢,員工想著少幹活,多賺錢,老闆和員工無時無刻不在博弈。企業員工積極性差,企業浪費嚴重,企業難以傳承,難做大,難做強,基層糊弄中層,中層糊弄老闆,老闆沒得糊弄了,只好自己擔著,這是很多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現象。很多老闆都找不出問題的原因在哪?想要“打破僵局”?

好了,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各位可以關注本人的頭條號,會不定期的發佈更多的文章,如果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