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01

原定兩個小時的演講,拖長到了4個小時,卻幾乎無人提前退場。主講人是一個沒有顏值的使用保溫杯的中年男人,他其實不善表達,且沒有任何的演講技巧,以產品經理的方式囉嗦了一晚上,我堅持聽完了,剛結束。他叫張小龍。

以上,是我發的一條朋友圈。

我一直有個習慣,任何一條朋友圈啊微博啊,都是先在備忘錄裡編輯好,反覆檢查,然後才發出去。現在的網絡環境,大家是知道的,儘量不給自己添麻煩,更不給別人添麻煩。

所以,這條朋友圈是昨天晚上張小龍演講完之後,我就開始編輯的,等檢查無誤再配上兩張他在臺上用保溫杯喝水的照片發出去以後,就已經「跨天」了。發出去的時間,顯示是今天的零點零三分。

發出去之後過了20分鐘,馬化騰在這條朋友圈下面如是評論:「很認真的八年總結,史無前例!」

我給他回覆:「把微信的前世今生都講了。」

凌晨一點的時候,我又發了條朋友圈:在酒吧已喝得二麻二麻。照片裡的這些東東,都是酒。被小龍拖堂,朋友們等了我兩個多小時。

這條朋友圈發出之後不到一分鐘,馬化騰又評論道:「拖得值得,十年不遇!」

我又給他回覆:「很值得,我認真聽完的,連發了七八條朋友圈。」


02

對於這場4個小時的演講,馬化騰在我朋友圈的前後兩條評論裡,分別用了兩個詞: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評價很高,很高。

據悉他倆今下午要在一起開會,不知當面又會怎麼評價。


03

現場的4000多名聽眾又是怎麼評價的呢?先來看三張照片: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這張照片拍攝於男廁所門口(幸虧不是女廁所門口)。男廁所門口排隊本來就很少見,排這麼長的隊伍更是罕見。

在4個小時的演講過程中,休息了3次,每次5分鐘。從這照片可以看出,演講全程無尿點,就集中在了休息時間。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這張照片也是拍攝於中間的休息時間。一位聽眾正在劈叉放鬆。

雖然聽的津津有味,但4個多小時停下來,很是挺累的。於是,就有了劈叉娛樂、休息的聽眾。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這張照片拍攝於最後一次休息時間。

張小龍踐行自己對用戶的尊重,不斷為超時預警觀眾,講一個小時就休息一下,並且鼓勵大家累了就回去休息。回答他的是現場的掌聲。

從這張最後一次休息時的現場照片可以看出,提前離場的人,寥寥無幾。


04

和馬化騰相比,張小龍在我朋友圈裡留言的頻次要低得多。但是在最近上線的「視頻動態」裡,他倒是很活躍。

作為中國最頂級的產品經理,張小龍對新產品保持了極為高度的關注。在我發的大約一半視頻動態裡,都有他的身影。

視頻動態這個產品剛上線的時候,叫做「時刻視頻」。在上線之後的10來天時間裡,名字就被改掉了。改名速度之快,應該是創下了騰訊公司的紀錄了吧。

昨晚張小龍也解釋了為啥改名。他說名字本來是叫時刻視頻的,結果被大家以訛傳訛都叫成了即刻視頻。哈哈哈,其實這個主要怪和菜頭老兄,是他先在文章裡寫錯的。

小龍說他不能容忍大家把時刻視頻叫成即刻視頻,索性就改名了。改了一個用戶更好使用的名字,這也是微信一貫的風格,比如掃一掃、搖一搖之類。

視頻動態上線後,很多人說微信要大力來做視頻了,張小龍說他並不認同,微信怎麼可能去做某一種技術領域的事情呢?

視頻只是一個技術,微信要做的是通訊社交的事情,所以視頻對於微信來說只是一個載體。

在他眼裡,視頻動態是朋友圈的反面。對於朋友圈,他說了一句扎心的話——越是自己的短處,越要發個朋友圈強化它。

視頻動態跟朋友圈不一樣,提倡的是真實的,而不是美的。所以拍完一個視頻動態底下的按鈕不叫「完成」、不叫「發表」,而是「就這樣」。

「就這樣」包含了一個含義是,這個視頻可能並不好看,但是就這樣了,我就發了。這就是很真實的。然後為了讓用戶能夠勇敢發的,故意讓別人看不到你的這個視頻,必須要點你的頭像進去再下拉一下才可以看到,來減少你發一下「就這樣」視頻的壓力。

「就這樣」這三個字,體現了微信的特點和文化。


05

馬化騰說這場演講是「很認真的八年總結,史無前例!」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要在八年的時候總結呢?

如果是去年總結的話,大家都會說「七年之癢」,就只能總結怎麼樣「癢」的。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微信的日登錄量超過10億,這是一個特別大的里程碑,這可能是國內歷史上第一款APP有10億DAU的數量級,微信也沒有公佈過,可能在他們自己看過來,這只是哪天達到的一個問題。但是對於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人來說,應該還是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

這是張小龍的解釋。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還有一個原因是最近發佈的微信7.0版本。張小龍調侃說:當然又有5億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了,並且還有8億人看不懂「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到底是什麼意思。


06

PC時代,瀏覽量最大的頁面是哪個?

是Google 的首頁,還是百度的首頁?抑或是Hao123?

答案都不是,是微軟IE瀏覽器的404頁面。這個頁面瀏覽量那麼大,那微軟為啥不在頁面放廣告呢?

微信的開機的那個地球頁面訪問量也非常大,為什麼不放廣告呢?每次打開微信,就光讓大家盯著個地球看?

張小龍的答案是:「微信有8年了。想一想,你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有多少?你花在最親密的朋友家人身上的時間多,還是花在微信的時間多?如果微信是一個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願意花那麼多時間給它。那麼,我怎麼捨得在你最好朋友的臉上,貼一個廣告呢?你每次見他,都要先看完廣告才能揭開廣告跟他說話。」

馬上到過年了,絕大多數公司都在搞節日運營或者Logo的變化,通常是搞一些紅的黃的色彩,都像番茄炒雞蛋一樣。

而微信則從來不做節日運營或者Logo的變化,很多人說微信很「剋制」。張小龍說其實這並不是剋制的結果,本質上是因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種好的設計原則,使得他們不會去做很多影響設計美感的事情。


07

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的產品呢?是說它有很多的用戶?它讓人上癮?還是什麼樣的?

關於這個問題,張小龍分享了一位德國的產品設計師Rams總結過好的設計的十個原則,這位設計師也曾經是蘋果公司特別推崇的一個人。

這十個原則,張小龍記在了心裡,大家可以記在小本子上:

第一個原則是好的產品富有創意,必須是一個創新的東西;第二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有用的;第三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美的;第四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容易使用的;第五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很含蓄不招搖的;第六個原則是好的產品是誠實的;第七個原則是好的產品經久不衰,不會隨著時間而過時;第八個原則是好的產品不會放過任何細節;第九個原則是它是環保的,不浪費任何資源的;第十個原則是儘可能少的設計,或者說少即是多。


08

初心,是一個用爛了的詞,張小龍不喜歡,他換一種說話,叫「原動力」。

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孤傲的較真。微信的Slogon,不用「一種生活方式」,用「一個生活方式」,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一,堅持做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工具。

由於張小龍對工具產品熱愛,他甚至會親自動手寫代碼來打造出一個foxmail這樣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製造慾望。所以做一個優秀的工具,對他來說是值得痴迷的。微信的基礎點,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具。

所以微信一直堅持底線,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可以陪伴人很多年的工具,在用戶看來,這個工具就像他的一個老朋友。

第二個原動力是,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因為微信可以打破很多的信息不對稱,人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服務。那麼,人們會更多地想辦法去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價值,這就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原動力所在。

後來做小程序,也一樣。

微信的很多創新其實都來自這兩個原動力。或者說,一個好的產品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張小龍說他很慶幸,這麼些年過去了,微信的原動力從來沒有變過。


09

往年的微信公開課,張小龍都是上午演講。這一次,改到了晚上。

今年,微信公關部的人問他要不要參加公開課?他決定還是來參加一下,因為連續好幾年來參加,突然中斷了,有一點把一個行為藝術突然中斷的感覺。

他跟公關部提了一個條件,能不能把他的時間放到更加晚一點的環節,因為他特別希望有一個特別好的狀態跟大家做交流。所以他開場就打趣說有可能會拖堂,如果安排在白天,不好拖堂,晚上有足夠的拖堂的空間。

他在開場開玩笑的時候,估計沒人能夠想到,最後竟然會拖到4個多小時。

作為一個演講,長度真的是夠長了。

公開演講,這是張小龍最長的一次。內部演講卻不是,有一次他原定三個小時的內部演講,最後講了八個小時。

從某種角度說,這也體現了張小龍的耐心。微信這個產品的八年,也時時刻刻在體現著他的耐心。永遠不要低估一個跳一跳能跳出6000分、高爾夫打出業餘頂級冠軍的男人的耐心。

一不留神,就囉哩囉嗦的寫了這麼長。本文寫於廣州回北京的航班上,寫於萬米高空。所以,這篇文章的高度,是有了(以一個我們70後的專屬表情收尾)

馬化騰評價張小龍的超長演講:史無前例、十年不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