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品還是發展趨勢?三缸機將何去何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新事物的出現,舊事物的消亡,世界就是在新舊交替間悄然向前發展。縱觀汽車行業百年曆史也是如此,無論是福特的流水線將汽車量產化,還是大眾集團將汽車平民化,汽車行業就是在一次又一次變革中進步,變得更加繁榮。

過渡品還是發展趨勢?三缸機將何去何從

而三缸車也是如此,在四缸車依然繁榮昌盛,電動車層出不窮的現在,三缸機似乎是個異類,它究竟是四缸向電動發展中對環保妥協的產物?還是確實就是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二姐今天就簡單談談。

三缸機的優點很容易看出,體積小、重量輕、少一個缸,同時做功摩擦力小,比較省油,價格相對便宜;而其缺陷也很致命,天生帶有抖動的缺陷,雖然有平衡軸、緩衝橡膠等措施,但仍比四缸機抖動,另外,用戶認知度和認可度差。

過渡品還是發展趨勢?三缸機將何去何從

從技術層面來說,現有的環境是不適合三缸車的發展的。首先是現有階段在技術上難以克服三缸機的抖動問題,即使是寶馬的技術也只是能號稱"開起來不抖",而起步時的抖動仍無法避免,而這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過渡品還是發展趨勢?三缸機將何去何從

其次是三缸車與四缸車在動力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三缸車在駕駛時確實存在動力不太平順的狀況,這是三缸車的天然缺陷。發動機平順與否,取決於發動機一個循環內的點火次數,而三缸車相對於四缸車的點火次數較少,帶來的轉速波動就會大一些,顯得不那麼平順。二是在動力輸出上,這也是很多車友顧慮的點。畢竟少了一個缸,純粹的三缸車在動力上自然也是比不過四缸車的。

而從發展趨勢來看,現在又是相當合適的。首先,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節能減排是總的基調,國六施行,三年一個排放標準也是佐證。公認的發動機單缸最優排量為0.33L到0.5L,也就是說四缸車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排量降到1.4L就是極限了,再繼續進行深入的投資來研究車輛的節能減排無論是對於車主還是車企來說都有些得不償失。

而電動車的研發需要更大資本的投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這顯然也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的,相比之下,直接減少一個發動機缸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這也是三缸車在沉寂許久後重新興起的原因。

過渡品還是發展趨勢?三缸機將何去何從

其次是各大車企加大投入,寶馬(X1)、本田(思域)、別克(英朗)、吉利(領克03)等一批車企紛紛將三缸車投入量產。資本的介入,三缸車的技術將會以一個較快的速度向前發展,較快的達到適應市場的程度。畢竟同屬於內燃機,其在技術上有許多相通之處 。

在未來的幾年中,深度電氣化與智能化將是三缸機的主要發展方向,三缸車在空間方面非常緊湊,十分適合搭載混動技術,48V、HEV、PHEV等技術不僅會彌補三缸機在動力方面的弱勢,更會進一步提升其節油性。而隨著平衡軸技術、大質量慣性曲軸皮帶輪、緩衝橡膠等相應減震措施的發展,三缸車的抖動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結論

總體而言,三缸車的前景還是有的。現有的四缸車市場認可度太高,人們的觀念難以轉變。早在第一批大眾車型進入國內的時候便是採用的四缸機,幾十年來國人早已習慣四缸機的存在,面對三缸車存在天然的觀望態度。而電動車在國家的政策扶持補貼之下也是蓬勃發展,給大部分受眾一種未來趨勢的感覺,三缸車在夾縫之中求生存,不被看好也在情理之中。但節能減排必然是未來車企發展的重要指標,而電動車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機的,而三缸車則相當於兩者之間的產物,兼顧了四缸車的性能和電動機的節油性,在其技術進一步成熟之後,相信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但現有的三缸機在技術上確實尚未成熟,部分企業就因為排量問題而開始量產,難免有用消費者做實驗的嫌疑,這也並非一個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應有之舉,各位車友可以暫且觀望,持幣而沽,待到真的技術成熟時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