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問孔子:儒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孝道?

百問孔子:儒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孝道?


南山客:“遍觀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儒家把‘孝’當成主要內容至今還常被提起,這是為什麼呢?”

孔子:“這個問題有點小尷尬,因為這是‘儒’的職業接觸最多的內容。儒,原來是一種主持祭禮、喪禮的職業,和天、神、鬼打交道,看得多了也就心生感悟,進而由喪禮發展出生而對父母的孝順。如我所批判的‘臨喪不哀’,是在喪禮上不尊重父母,神情自得甚至觥籌交錯歡聲笑語,這我很反感。”


南山客:“說到喪禮,自古都有‘三年之喪’,這三年時間是不是太久了,工作怎麼辦?”

孔子:“‘三年之喪’是古制,不是我的發明,《尚書》對此也有記載。我的理解是,人在三歲之前,總是在父母身邊,得到父母的擁抱和關懷,必須要懂得感恩,因而‘父母之喪’也要用守喪三年來回報。至於工作和收入,士人以上有工作的,可以‘帶俸祿’守孝;百姓則是將墓地選在附近,也不影響勞作。”


百問孔子:儒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孝道?

南山客:“墨子曾批評儒家‘厚葬’浪費資源,你怎麼看?”

孔子:“厚葬,從來不是儒家的觀點,儒家提倡的是‘依禮而葬’,比如顏回是士人身份,和孔鯉一樣是有棺而無槨的,我也不會因為喜愛顏回而厚葬他,因為這不符合禮制。”


南山客:“回到‘孝道’的問題,孝道已經成了傳統,孝道真這麼重要嗎?”

孔子:“孝順與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儒學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求從身邊做起,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需要好高騖遠,‘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能這樣做就是修身了。況且,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親人,卻誇誇其談地說著博愛,這樣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又怎麼能委以重任呢?”


南山客:“那麼,怎樣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孝順呢?”

孔子:“看他父母的神色吧!父母的安詳而無憂,臉上常有愉悅快樂的神情,有著從內心發出來的笑容,我想,他們的孩子一定很孝順;若是父母整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說話有氣無力,偶有笑聲也是賠笑,那麼,我想他們的孩子必定不孝順。”


南山客:“孝道,既是孝順,也是孝敬,心存敬意並讓父母順心,還真沒那麼容易。謝謝您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