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數據爆冷,“滯脹”觀點不攻自破


週末期間國家經濟統計局公佈了11月份 CPI年率和PPI年率等通脹數據,數據顯示CPI年率為2.2%、預測值2.4%、前值2.5%,PPI年率為2.7%、預測值2.7%、前值3.3%。整體來看,相較於上個月都有環比下跌態勢,表明當前終端產品價格和生產端產品價格增速都有下行態勢。

CPI數據爆冷,“滯脹”觀點不攻自破

CPI數據爆冷,“滯脹”觀點不攻自破

對於PPI年率的走低,從今年7月份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截止目前已經是連續五個月的下降。現在生產端產品的價格下調開始有效的向終端傳導,CPI年率在上次保持持平後本次數據出現向下拐點。

兩項數據下行的影響因素我總結了一下,有四個方面:

一、11月份溫度過高,瓜果蔬菜和雞蛋價格表現弱勢。

二、非洲豬瘟肆虐,豬肉需求的走弱導致豬肉價格低迷。

三、房地產和製造業市場低迷對上游原物料產品需求降低。

四、原油價格下調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可以說前三項是需求降低所致,第四項是成本降低所致。其實數據之間都是有聯動性,當大家看到近期的製造業PMI數據之後就應該能夠推斷得出這種結果。在前期我寫過一篇文章,時間沒隔多長時間,想必大家應該還記得,這篇文章標題叫做《PMI跌至枯榮分界線,中國製造業正式步入寒冬》。文中觀點明確闡述了製造業低迷將會導致的後果,大家可以再去翻看一下。

CPI數據爆冷,“滯脹”觀點不攻自破

通脹的走低和今年兩會期間制定的年內3%的目標不符,靠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路子沒有打通。看到數據多數讀者顯現出的可能是對國內經濟更多的擔憂,但是我想說的是在現階段通脹數據下行其實要比上行要好許多。

在前期很多經濟學者包括我在內其實都擔心國內經濟出現“滯脹”局面,也就是經濟停滯、通貨膨脹。這種局面本身在充滿競爭的自由經濟市場中比較難出現,出現都是由於不當的經濟政策或者市場存在過度壟斷導致,這種局面一旦形成比較難根治,對於經濟的損傷、對於下游企業以及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種噩夢。很慶幸本次數據終於迎來一種拐點,對於經濟疲弱的現象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對於下游企業和消費者不得不說是一種福利。

首先對於下游企業來說,本身營商環境較差,外部貿易摩擦衝擊、內部房地產調控和去槓桿的推進都影響了企業擴張和盈利能力,如果上游成本一直上漲,將會持續壓縮下游企業盈利空間,威脅到企業生存。前期由於環保趨嚴和去庫存的推進,上游原物料產品價格飛漲,但是上游價格的漲升並不能成功向下遊傳導,所以,下游企業苦不堪言。現在上游產品價格終於下降了,我想對於後期下游企業擴張會有一定帶動作用,進而經濟進入到良性循環。

對於消費者來說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對於工薪階層的薪資影響是比較大的,今年工薪階層頻頻遭遇裁員、降薪,物價的上漲會加大消費者的支出佔比,影響消費者的幸福指數。

數據的走弱肯定是能夠反映出一些上游原物料企業、農牧飼魚行業在走下坡路,小部分群體利益受損,但是就整體而言這小部分群體利益的受損換來的集體利益的漲升,所以,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為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