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斜槓青年”成功變現,個人成長爆發簡史

有人說今年的寒冬提前來,江湖相傳的那份裁員名單人人自危。

據億歐網統計,通用汽車計劃裁員1.47萬,福特預計裁員2.5萬元,拜耳計劃裁員1.2萬元,宜家計劃裁員7500人。阿里巴巴被曝大規模裁員,連硬件大廠富士康也被曝裁員……不知真假,但自媒體大咖們傳播這份焦慮的同時,也連連為讀者指點江山,同甘共苦的樣子。

有些人卻除外,活的生活活虎,虎虎生風,風生水起,生活好像對待他們格外開恩,他們就是斜槓青年。裁員寒風雖冷,“斜槓青年”早已變現買貂了!

第一批“斜槓青年”成功變現,個人成長爆發簡史

出入茅廬

"斜槓青年“是2018上半年時髦詞之一,來源與英文 Slash,一本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在同樣的時間中,擁有著多重身份,每天做著不同職業的事,過著多樣化的人生”的這群人。

其實這個詞不新鮮,新瓶裝老酒。

比如魯迅,他老人家就是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斜槓青年,著名文學家 / 思想家 / 五四運動重要參與者 / 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擁有三根槓的中級玩家。再比如,馮唐也一度被推崇為現代斜槓青年的典範,詩人 / 醫生 / 作家 / 商人,拿起手術刀遊刃有餘,玩起筆桿子妙筆生花的四槓玩家。

第一批“斜槓青年”成功變現,個人成長爆發簡史

不過早期的“斜槓青年”還停留在“提升自我修養”的層面上,大多“斜槓青年”還是多才多藝、精神豐富的初級玩家。文藝青年紛紛效仿,做著自己主業的同時開始發展粗淺的興趣愛好。

2008年,10年前的豆瓣無疑是那個時期的思想承載地,大家三言兩語、七嘴八舌的書評影評、影視分享、技能交換……新世紀的斜槓玩家出入茅廬、不亦樂乎。

天平傾斜

2009年微博上線,多元開放的交流、分享環境吸引了斜槓青年主動入駐。那個純淨的年代還沒有“流量變現”的商業目的,斜槓青年如鳥進了林子,歡快的和鳥獸蟲子們嘰喳起來,尋找同類。

斜槓青年積極貢獻自己的斜槓經驗,懂酒的品酒,教網友做酒識酒;會做飯的曬飯,食譜好店分享……與陌生人的互動樂此不疲。此時的斜槓青年的愛好、技藝上有了更多的沉澱,聰明的玩家開始學著“博客第一人”徐靜蕾用微博記錄個人生活,只是文字不再零散、毫無章法。

第一批“斜槓青年”成功變現,個人成長爆發簡史

此時的斜槓青年還是那個做著主業,啃著鴨脖,碼著文字,分享生活的記錄家。隔三差五和新朋友線下聚會,有主題、有概念的同城聚會,事業的天平開始向斜槓傾斜。

自由專職

微信公眾號像一隻“蝴蝶”在2012年悄然扇動翅膀,六年間超過2000萬個大大小小的公號像雨後春筍爆發,掀起互聯網巨浪。斜槓青年混跡網絡有了人氣,敏銳地嗅到了第一桶金。

看著自稱宇宙第一網紅的“咪蒙”把斜槓事業文字從豆瓣遷徙到公號,紅紅火火。品酒青年、做菜青年等眾斜槓們利用業餘時間正式搞起了副業,駕著互聯網的東風真正將興趣愛好變成麵包和米飯。

第一批“斜槓青年”成功變現,個人成長爆發簡史

流量為王的時代,愛分享旅遊信息,蒐集攻略的斜杆成了自由旅行家,環遊世界贊助買單;愛品酒分享品酒經驗的斜槓做了美酒博主,順便賣起了自己精釀的美酒;愛分享美食菜譜的斜槓乾脆做了個美食測評平臺。他們的生活蒸蒸日上。

轉眼,後公眾號時代,年輕的斜槓意識到互聯網發展的迅猛之勢,開始精心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作為個人品牌去經營,甚至“微商”是另一種風向的代名詞。(竟然發現同事在朋友圈搞起了“菌達多”代理,難怪不愁吃穿,哼)裁員的寒風颳不到這些已經成熟、想法自由、經濟自由的斜槓身上了,因為他們早已打造出獨立的供暖系統,變了現買了貂。

斜槓指南

斜槓青年過著過著又成了專業青年,只是以興趣愛好養活自己沒什麼不好!何況根本不受裁員寒流的干擾。不過自由的斜槓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1. 你得有一門拿的出絕技,可以給別人提供價值,不然誰閒的慌呢
  2. 愛分享,分享的形式還要很美很獨特,可以吸引人注意
  3. 強大的自律,持續的腦洞和執行力都是巨大的考驗
  4. 商業思維,這個很重要,做事有章法。
  5. 等待時機,裸辭後專職斜槓的風險太大,不如順勢而為。

“斜槓青年”不知不覺成就了歷史,改變了命運。你又處在哪個人生階段呢?我猜很快到達人生巔峰了吧,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