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很多朋友总在争论到底哪天才是“小年”,因为北方的朋友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的伙伴们则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其实嘛,哪天过节不是都一样高兴嘛。反正呀,小年已至,大年不远。一年的辛苦,一年的付出,就是为了岁末的团圆喜乐。

虽然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不过,一般从这天开始,人们就都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了,而祭灶王、扫尘土一直都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小年习俗。

为什么要祭灶

为什么家家户户都重视灶王爷呢?一是由于其专司饮食,赐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由于他是玉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的天官。

汉代郑玄注释的《礼记·记法》说:“(灶王爷)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灶王爷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言行记录保存于罐中,等到年终时向玉帝报告。因而,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位可以带来吉凶的家户大神哟!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灶王爷作为家户大神,其本身是男还是女呢?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灶王爷是一位女神,或是一位老妇,或是一位美女。先秦时期《礼记》记载:“奥者,老妇之祭也。”汉代郑玄注曰:“老妇,先炊者也。”认为灶王爷是一位老妇。后来,隋唐时期的经学家孔颖达在《仪礼·特牲馈食礼》的疏中说灶王爷不是火神,而是一位主司厨房烹调事务的女神——先炊,因为烹调需在灶上操作,所以对她的祭祀表现为祭灶。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与女神说相对,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灶王爷是一位男神。先秦时期,《庄子·达生》中就有“灶有髻”的记载。西晋时司马彪注说:“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司马彪认为灶王爷是一位身穿赤衣、貌似美女的男神。这种看法在唐代文人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书中记载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状如美女。就如民间流传的俗语所说:“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除了女神和男神的说法外,民间供奉的灶王爷有时还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在一起,即灶王爷和灶王奶。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的女婿,话说有一年,玉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待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小伙子勤劳、善良、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贬下凡间,不许其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了。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灶王爷的祭典仪式

灶王爷的祭典仪式可上溯至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典籍《礼记·祭法》,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祭灶作为一种重要的习俗一直得到重视和延续。

在传统社会中,祭祀灶王爷的仪式非常隆重。说到祭灶,首先需问谁能祭灶?民间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在一些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是状如美女的“小白脸”,如果女人祭灶,恐有“男女之嫌”。关于祭灶的时间,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王爷。关于何时祭灶,民间又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祭灶的供品首先是甜品,比如糖瓜、汤圆、麦芽糖、花生糖、糯米团子等,用这些又黏又甜的甜品祭灶,目的是要塞灶王爷的嘴巴,让他回天庭时和玉帝多说些好话,即“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

祭灶的另外一种重要供品是酒。人们用酒糟涂灶王爷的嘴巴,称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王爷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少向玉帝打几个小报告。

若是富家大户,祭灶时还要准备三牲祭品,即鸡、猪、鱼三种肉类。三牲祭礼是传统社会最高等级的礼仪形式,以三牲祭灶是对灶王爷的极大恭敬。在祭灶之时,首先是摆齐供品,将三牲祭品摆放中间,猪居中,左鱼右鸡,然后是各色甜品,两侧摆放酒水,并在灶的两侧贴上对联,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一切准备完成后,主人开始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王爷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第三次进酒之后,将旧有的灶王爷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王爷上天,仪式便完成了。送走灶王爷后,可别忘了除夕夜再把灶王爷接回来,谓之“接灶”或“接神”。接灶王爷的仪式较为简单,只需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王爷纸马或点燃一盏新灶灯即可。

掸去尘土 扫去不快

举行祭灶后,家家户户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春节的准备。每年从小年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也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别再争“小年”是哪天了,我问你,灶王爷是男还是女?

年是家人期盼的日子,

年是亲人团圆的日子。

小年已至,大年不远。

一年的辛苦,一年的付出,

只为岁末的团圆喜乐。

新年将至,愿你和家人吉祥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