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為啥給孩子立規矩要關起門來?這五件事最好一對一

公安大學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6歲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造成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就拿現在孩子身上最普遍的問題:對父母沒大沒小、遇到問題只會哭鬧、性格上任性霸道來說,就說明父母在孩子心中沒有權威感,父母也沒有學會如何給孩子樹立規矩,從而導致孩子行為上沒有界限感。

李玫瑾教授:為啥給孩子立規矩要關起門來?這五件事最好一對一

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有規矩?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管理孩子就跟管理一個公司是一個道理,一個公司有十幾號人,甚至是上百號人,都是大人也都有做事的行為準則,可也需要有制度來規範,需要抽出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好的管理者能夠讓大家齊心協力,有勁往一處使,人心充滿正能量,給公司創造財富,可是管理者能力不夠,大家就是一盤散沙,都想著偷懶耍滑,甚至鑽公司的空子,人心向背,公司也就完了。

管理孩子也是如此,即使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仍然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管理,讓孩子變得有規矩,就是有做事的行為準則,孩子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父母心中有底線,孩子心中也有底線,而且孩子的底線要高於父母的底線,這樣父母才能有掌控權,才能有權威感,不然,孩子和父母沒有高低之分,把孩子寵溺得無法無天,天不怕地不怕,等到孩子長大後,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裡,想幹啥就幹啥,到時候真的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父母再後悔就晚了。

立規矩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家庭是孩子最放鬆的地方,也是家庭教育的重心,既要讓孩子覺得家庭的溫暖,但又要抱著底線成長,這就需要樹立規矩,那麼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成了大難題,無時無刻肯定不行,孩子高興時也不行,這個時機就要選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跟規矩進行抗爭的時候,父母就要適時地打壓孩子的囂張氣焰,給孩子心中畫一條線,這邊是自由區,那邊是禁區,過了線就要捱打,即使孩子如何哭鬧,父母也不要動搖,這就是立規矩了。

李玫瑾教授:為啥給孩子立規矩要關起門來?這五件事最好一對一

給孩子立規矩時,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這五件事要關起門來一對一進行,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對一管教

很多父母管教孩子不分場合,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尊心,父母要顧慮到這一點,如果你不給孩子留面子,他就不知道給父母留面子,人都是互相成全,如果孩子犯了錯,父母要對錯的行為進行糾正,但最好是關起門來一對一管教,父母要確定誰是孩子的主要管教者,比如孩子六歲前,媽媽是主要引導者,如果媽媽也比較有原則,就可以單獨跟孩子待在一起,最好爸爸也不要在場,孩子更容易冷靜下來,也不容易找幫手。

不要罵孩子

很多父母生氣孩子犯錯,上來就是一陣罵罵咧咧,這是非常不提倡的,罵人是不好的行為,這只是父母在發洩不良的情緒,對孩子來說,他有可能有樣學樣,以後也用罵人來解決問題,所以父母管教孩子,切忌態度不良,尤其是罵人。

不要打孩子

孩子犯了錯,此時肯定是哭哭啼啼,父母再把孩子打一頓,此時孩子的委屈一時半會消解不了,也很容易讓父母陷入自責的情緒中,對孩子稍加安慰,就淡化了錯誤的嚴重性,這也是不提倡的,單獨管教孩子,既不要打也不要罵,心平氣和最重要。

李玫瑾教授:為啥給孩子立規矩要關起門來?這五件事最好一對一

不要上來就講道理

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此時他只想父母安慰她,藉此逃避錯誤的懲罰,所以哭得越可憐,越委屈,也就越能糊弄過關,他只在乎父母的態度,所以父母不要講道理,等到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再說孩子的問題,他更容易聽進去。

不要把孩子單獨扔一邊

媽媽跟孩子單獨待在一起,可以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但是不能生氣地走開,不然他的情緒會再次崩潰,既要讓孩子覺得媽媽是愛他的,也要知道媽媽對他的錯誤不能隨便原諒,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表情,揣測事情的嚴重性,他就不會挑戰父母的底線,下次就會規矩多了。

孩子會不斷挑戰父母,這次犯了錯誤,父母輕描淡寫,下次就敢再深一層,這就是孩子難管教的地方,也是立規矩的必要性,很多孩子小時候沒規矩,長大了就闖禍,從一定程度上,給孩子立好規矩,也是父母管教孩子手段高明的表現,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