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高考焦慮症,這個病得治治!

全民高考焦慮症,這個病得治治!

每年一度,全民高考焦慮症就要急性發作一回。

前期徵兆:全國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都會參加諸如“百日衝刺”之類的誓師大會,神經兮兮的,如同被動員去參加衝鋒陷陣的敢死隊。

從那個時候起,孩子們就開始焦慮了。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有些學校的教室變成了醫院的輸液室,孩子們一邊打著吊針,一邊做習題。

接下來開始焦慮的是那些臨近考點的各類賓館和招待所,它們慌慌張張地集體漲價,喪心病狂地翻倍收訂金。

焦慮情緒是會傳染的,數目驚人的考生身後,站著數目更為驚人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親戚、朋友……於是,高考焦慮症者以幾何級數增長蔓延,成為整個社會都能感受到的重量級問題。

全民高考焦慮症,這個病得治治!

高考前數天,新聞媒體群起而焦慮。它們唯恐天下平靜,全國大大小小的電視臺、電臺、報紙一起行動,發視頻、發音頻、發文章、頻頻報道考場設施、醫療救護、防洩保密、天氣變化、道路通行……聲勢浩大,不一而足。

它們不把全社會都忽悠起來關注這場考試,絕不罷休。

考場變成了戒嚴場,警察蜀黍四下出動,如臨大敵。已經焦慮的家長們掩飾著緊張和擔心,裝出笑臉送考:而過分熱情的校友們則被組織起來夾道相送,搖旗吶喊,把焦慮的考生們喊得心神不定。最要命的還有現場採訪記者,鏡頭象炮口一樣對準孩子,話筒象槍口一樣伸向孩子,“你緊張嗎?”“你準備得怎麼樣?”“你有信心嗎?”“你希望自己……”

有木有搞懂?這陣勢會讓孩子們產生焦慮症的植物神經症狀:心悸、手抖、出汗、尿頻……

全民高考焦慮症,這個病得治治!

不是總有焦慮的孩子恍恍惚惚地忘記帶准考證嗎?

不是總有焦慮的孩子抖著手,三番五次地通不過指紋驗證嗎?

不是總有焦慮的孩子考場失常,考後欲尋短見嗎?

……

是的,是的,高考對於人生很重要,甚至非常重要。唯其如此,我們的社會更應該讓高考這兩天,象無數平常的日子一樣,來時淡淡地來,去時悄悄地去,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從容淡定,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全民高考焦慮症,這個病得治治!

其實,其實,高考並不就此決定了人的命運。考場失意,並不意味著他(她)不會有另一種成功的人生。對高考鼓譟不已的媒體,自己需要穩定情緒,靜下心來告訴孩子們,有一種選擇,叫做柳暗花明。

是時候了,我們的社會應該吃點兒“安定”,治一治自己的“高考焦慮症”。

(作者楊東明,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作家協會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