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春节这几天大家一定吃了不少好吃的

各种高油、高脂的食物撑到肚满肠肥的时候

当宁静致远的美少女吃出若隐若现的双下巴时

掐指一算

正月初七,该吃“草”了

《荆楚岁时记》是记录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的风物笔记,其中有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中国古代民俗讲究天人合一,天有七曜,故而摄取地上七草,人们在正月里将七种春天的花草,切碎放进稀饭一起吃,似为七草粥的起源。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认为这样可以接受到新的能量,喝下这么一碗洋溢着春之气息的七草粥,多少也能沾染些春的生发活力吧,祈求一年无病无灾;

也有一说,中国古代官吏的升迁是在正月初七决定,所以当天起个早吃春天的嫩菜羹,以利生发,祈求能出人头地。

不过,“七草粥”的风俗在天朝渐渐消失了,然反,却在孺慕盛唐文化的日本落了根,连小丸子家都要吃呢。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日本的元旦,是照着咱们春节的节奏过的~

春节甩开腮帮子吃的,受够了顿顿鸡鸭鱼肉的你们,今天吃个特别刮油的小清新粥——七草粥!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七种青菜分别是:荠菜、芹菜、母子草、繁缕、黄鹌菜、菘、萝卜(时代不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七草粥配方,总之,因地施材,我们采用日本柳宗民氏的《杂草记》所记载的七草。)光听名字是不是就觉得清新的要死,假装置身田埂上自由奔跑~~

那就一同来感受春菜嫩芽美妙的香气与色彩吧~~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❶ 荠菜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❷ 芹菜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❸ 母子草

荠菜:

荠菜是七种之首,甚至可以算是野菜中最有名气的一位。《本草纲目》记载:荠菜,明目,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去风毒邪气。

在初春微寒的时候,荠菜它才是菜,即野又鲜;等到荠菜开花,它就是野草而不是野菜了,咱就不要吃了。

芹菜:

自小寒到立春,正是芹菜最美好的时光。水芹菜比普通芹菜身段都会细一点,可以清热除烦,又能平肝气,清胃火的作用更强。

母子草,又叫鼠曲草:

性平和,祛风清热,化痰止咳、降血压、解湿。春天肝气生发过快,容易风火之气上头,感冒、血压高。

这时候,鼠曲草黄黄嫩嫩滴在春天的路旁随风招摇啦~灰绿色的叶片上覆了一层白色棉毛,看上去毛茸茸的很是可爱。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❹ 繁缕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❺ 黄鹌菜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❻ 菘

繁缕:

可人细碎小巧的花瓣,我觉得没有比“繁缕”更贴切的名字了——它们就像草地上的繁星,闪烁在阳光下。

一查资料,原来起名字的人可没想得这么浪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释名的:“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故名。俗呼鹅儿肠菜,象形也。易于滋长,故曰滋草。”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

黄鹌菜:

花开时的黄鹌菜容易被误认为“野菊花在春天里开花了?”,花谢时的黄鹌菜则被误认为是刚被清风吹拂过的蒲公英~~

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以救荒、食用为目的的明朝专著《救荒本草》之中,黄鹌菜已赫然在列。概括起来,黄鹌菜就是一种开着黄花、植株比较细小并且可续命果腹的小野菜。

菘,即大白菜:

如此风雅古典的名字,真真把大白菜拔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啊!

冬种春长,经风霜雪冻后的白菜不仅没有变脆弱,反而更加茁壮成长,质感也特别细嫩,简单用水煮一煮,或爆炒,那股清甜太让人喜欢了。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❼ 萝卜

萝卜

熟吃之,醒脾气,化痰涎,解酒消食,利五脏而补中。生吃破血、宽肠、动痰、逆气上升、咳嗽忌用。肠胃负担较重的时候,吃几片萝卜最体贴了。

萝卜缨,也就是萝卜的叶子,一直被萝卜的风头盖过了,其实功效也不少,消食、和中、理气,是个厚道的叶子。

七草粥的做法:

煮好的白粥加入调味盐,将洗净切碎的七草,开水烫熟后倒入粥锅中,稍微搅拌下再加热,完成!

正月里的一碗七草粥,让身体吐陈纳新

七草节的清晨

在粥里简简单单的放进七种蔬菜

接受早春的召唤,让身体吐陈纳新风吹过~

-==72物候元气生活==-

节气物候草木菜蔬自然疗法

“我希望,这里有你想去的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