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採寫:記者 莊文靜


2018年來勢洶湧的“裁員潮”,讓大量企業裹挾其中。

雖然看起來企業在裁員潮中處於強勢地位,但實際上,面對裁員這件事,不僅是員工,對企業而言也是個大難題。

那麼,當企業或行業面對經濟嚴寒之時,該以何種心態面對裁員浪潮?對於有裁員計劃的企業,又該以何種方式妥善地進行裁員,才不至於讓企業進一步身陷困局?

本期“中外管理觀察家”的專訪了有20餘年人力資源從業經驗的HR專家李海燕,就此問題給我們打開新的視角和思路。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1

想好未來三年,才可評估當下裁員必要性


《中外管理》:這波兇猛的裁員潮來臨,對企業管理者來說,他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

李海燕:如果企業確實要裁員,首先要以平常心對待,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相信一切到來的事情都是必然的。如果看一個組織的大局,沒有哪個企業想裁員,但裁員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機會活得好。你的態度,取決於你是看大局,還是看小利。

《中外管理》:在企業面對不得不裁員的情況下,該如何理性的制定裁員規劃?解決好哪些關鍵的問題?

李海燕:裁員規劃應該有幾個核心問題。

第一個關鍵點:算好未來三年的賬。

裁員規劃這筆賬不能只算一年,要看未來三年企業有什麼目標,而據此確定今年的相應策略。比如:未來三年是要為了活下去而收縮戰線還是怎樣。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有個故事,這一家有三個孩子:老大有一身盔甲,老二身體特別好,老三病病殃殃。他父親告訴三個孩子:我家有一頭牛還在山裡,風雨欲來,你們誰去把牛牽回來?結果老大、老二都因為自己有優勢自信地前往,老三也跟著去了。

結果,是誰把牛牽回來的?是老三。為什麼是這個結果?

老大覺得自己有很好的盔甲,就好比有的企業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錯,抵禦風險能力強,所以對危險是無視的,結果盔甲在這種程度的大風大浪下,是無用的。如果大勢下滑,沒有哪個組織能獨善其身,只是受影響的結果和程度不同而已。

老二自認為身體特別好,為何也遍體鱗傷?這就像有的企業內功很好,但也不能抵抗大形勢帶來的壓力。

而老三正因為病病殃殃而更加謹慎,一看風雨欲來,就牽著牛進了山洞,風雨過去就牽著牛從洞裡出來了。

其實你會發現裁員並不一定是壞事,但有些過於自信的企業,覺得自己在外面有很多支持,或者覺得自身很強壯,就輕視了形勢和環境變化,沒有及時裁員,反倒帶來了問題。企業對整個市場要有相對客觀的判斷,而不是樂觀的判斷。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其實,很多時候,企業不裁員是過不了心理的檻。我怎麼能裁員呢?中國有句老話叫“知止而後有定”,當你認清現狀並想好了未來三年,心裡就定了,就可以去評估裁員是不是你必須要做的事。

2

裁員的成敗,在“裁員之外”


《中外管理》:裁員不是企業單方面的事情,從員工的角度該做怎樣的準備?

李海燕:也就是裁員的第二個關鍵點:企業經營狀況要公開透明,讓員工理解。

很多企業會隱瞞事實,不願意對員工說出企業的境遇。以為“裁員”總不是好事,但這其實對員工來講也不一定是壞事。我看到有些企業和員工溝通:企業面臨了困境,雖然不裁員但是要集體減薪30%,高管減薪50%,希望員工可以和企業共渡難關。管理者要跟員工說清楚,而且重要員工要一對一的溝通。與其將裁員做得偷偷摸摸,不如光明正大地說明情況。當然員工可以選擇主動離開。其實很多東西浮到水面時,其實大家說起來會更有底氣,也更能讓人理解。

這對企業管理者就有要求:要在裁員前想清楚別人可能對你的質疑。所以,要讓所有人理解“狼”真的來了。其實,裁員是企業最不願意用的一種方式,通常不得已才會用,因為員工確實是硬成本。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第三個關鍵點是,裁員不是裁人,是裁事。

首先,要知道裁員多少人。比如:2019年公司定了10項關鍵性工作,如果事情少(裁事),人自然可以減。所以,這時需要管理者智慧地判斷哪些事必須幹,哪些事可以暫時不幹。

同時,“裁事”有兩個維度,一種維度是某個項目不做了,這很容易說清楚;另一種維度是從某個層面去裁人。這通常是組織效率偏低情況下的選擇,這也要求管理者有很明確的數據來說明。

第四個關鍵點:裁員時也要幫助員工成長。

在十幾年前,我在一家高科技企業任職時做過一次業務裁撤。當時,我們將裁撤人員推薦到其他相關企業裡,並且有幾個企業都特別願意接收他們。事實上,如果企業在行業裡有一定的口碑,也等於給員工的能力做了背書。

我認為HR是“長鏈條”的工作邏輯。很多工作原本就做得好,那麼遇到各種問題時,就沒有那麼難解決。而員工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自身各方面都不錯,即使他面臨被裁,也會自信會找到更好的工作,並不會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在組織裡,抱怨、挑事的人,絕大多數是對自身能力沒底氣的員工。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我在一次裁員中,打算裁掉一個很有個性的員工,並建議部門管理者跟他談。結果是雙方“談崩”了,我就親自去溝通。而這名員一直在抱怨:誰誰誰也有問題,為什麼就裁我?

後來我跟他講:企業的情況是要減員,選擇你一定是有原因的。這件事已經和你溝通了,你和上司溝通得也不好,你認為在組織裡還可以工作下去嗎?或者,你覺得其他部門會接納你嗎?他說:我試試。但我清楚地知道,當一個人跟他的領導產生衝突後,也很難有部門願意接受他。

我給了他三天時間。結果可想而知,儘管這個人有一定能力,但不善溝通與合作。後來,我們最終聊到了他的性格,聊到了他在過往的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困難其實都與此相關。我問他:我們能不能以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待裁員,到底我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到位?如果我們永遠找別人的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此時,就說到了他性格特質對職業生涯的影響,他也表示認可,最終願意離開。

而這些都是在我引導之下,他個人反思的結果。最後,我告訴他:第一,你以後有什麼問題隨時找我;第二,如果需要,我可以幫你推薦工作。後來有一家公司招人,我推薦了他,畢竟這個人能力也挺強的。我如實和對方說明了這點:此人帶團隊不行,但解決你企業當下的問題還是很好的,至於能否長期用下去,需要你們幫他去提升。結果,面試之後他就被錄用了。

所以,員工被裁時,可能會一度失去自信心,HR要會鼓勵他們看待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要相對客觀地去看待,而且要自我改變。如果一個人不能隨改變自己和適應環境,就會活在痛苦的漩渦裡。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3

正視職場中的“巨嬰心理”


《中外管理》:也就是說,好的裁員不但可以幫助企業,也可以幫助員工成長?

李海燕:對。其實在我看來裁員不一定是壞事,而是一件正常的事。許多職場人都有“巨嬰心態”,心智都還不夠成熟。

我看過一本書:《奈飛文化手冊》,奈飛公司(Netflix)是一家做影視的美國高科技公司,備受企業推崇。其企業文化的第一條就是:要招就招“成年人”。指的就是心智成熟,做事是以成就動機為導向的人。我總結為:要受得了表揚,經得住批評,耐得住寂寞。不會因他人的表揚而沾沾自喜,不會因別人批評而否定自己,對短時間出不了結果和成就的事情,能夠沉下心去做,而不去抱怨。

而目前,我們的組織裡很多員工心智不成熟,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在面臨裁員時覺得自己是弱勢群體,但他自己要離職時可是非常強勢的:有100個理由都是除自己之外的客觀因素不好,很少去關注一個組織的綜合價值,以及自己在企業中創造的價值。

4

為什麼歐美企業裁員變強大,中國企業裁員會出事?


《中外管理》:我們看到歐美的不少企業在裁員以後,常常出現越裁越強大的情況,但是中國的企業有時一裁員就會隨後遇到更大的問題,經常是一裁員就出事。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是裁員經驗問題,還是有一些特別有效的方法論?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李海燕:我認為沒有經驗問題、也沒有方法論問題,第一個核心差別是:你是不是把裁員當成正常的事。

歐美企業出現問題會很明白:我的企業要活不下去了,必須要走裁員這條路了。管理者的內心是很篤定的,因此發出去的信息就是有力量的、真誠的,會讓員工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

如果我們自己內心不夠篤定,在溝通中就會沒底氣,找各種理由和藉口來粉飾,而不會一針見血地把真相說清楚;還有很多中國企業對經營狀態遮遮掩掩,經營業績也不讓員工知道,認為這是機密,如此不光明正大的裁員,何以讓人信服?

第二個核心差別則是,裁員要治本。歐美人裁員時,想得特別明白,比如:我要優化人工成本,那肯定要減掉那些在公司時間長、薪水高、年齡大、對組織貢獻度不太高的人,就是把“臃腫的贅肉”減掉,將不再適應企業發展、低績效、高成本的人裁掉。而我們的裁員思路則通常是裁沒過試用期、應屆生、資歷短、成本低的人。結果,是把贅肉留在身上,把支撐你組織發展的肌肉都給減去了,所以企業即使做了裁員,依然虛胖。

歐美企業的思路則正相反,它們相信年輕人的人力效能要比元老高。同時,中國人太要面子,大家一起工作時間長了,你哪好意思讓他走?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5

人力資源綜合治理的邏輯——功夫在平時


《中外管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如果把組織看成一個生命體,那麼,如何讓裁員這類事件,不那麼傷人、傷身?

李海燕:首先,如果人力資源管理在整個組織的運營過程中,是健康的、有良好新陳代謝的狀態,其實就不會出現“贅肉”。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日常管理中,沒能幫一些員工成長,或者發現他已不符合組織需要時,沒能通過常態的人才盤點、人才培養機制等方式,去優化組織的人員結構,而出現了積重難返的局面。

因此, HR有本事的話,會幫不符合組織需要的員工進行提升,或者把這些人常態性地優化掉,讓組織始終保持“健康”狀態。

其次,HR一定要記清人力資源管理之父尤里奇一以貫之的觀點:由外而內的HR視角(HR outside in)。HR要從外往裡看,你要從行業大勢往組織裡看,你要在嗅到了一些方向變化時,及時與決策層和業務部門溝通。因為業務部門有一個基本的邏輯,是有了人我就能幹成事。所以,HR自己要去理解這些需求,然後要清晰組織的人效是在提升?還是在下降?要能夠主動地持續地去推進這些事情。

每日福利!

添加WX號:maf012 並回復“資料”

獲取股權激勵與設計模板、案例+管理類乾貨資料

裁員潮之下,企業裁員規劃的四大關鍵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