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蘇聯是怎麼對待日軍戰俘的?

清風自若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150多萬軍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直接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等地的日軍發起進攻,資料顯示,在整個遠東對日作戰中,蘇聯紅軍擊斃日軍超過8萬人,俘虜日軍約60萬人。

蘇聯和日本算得上是宿敵,蘇聯人雖然比較強硬,不過他們卻把這些日本戰俘看作寶貴的“財富”,就把他們送到了西伯利亞。


二戰期間,各主要參戰國都損失慘重,蘇聯也不例外,不僅本身的經濟、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國內的男性勞動力也大量銳減,所以就需要這些日本戰俘充當免費勞動力。

西伯利亞這塊地方,環境可是相當惡劣,氣候寒冷,荒無人煙,所以這些戰俘想跑也跑不了。蘇聯人對這些戰俘自然不會客氣,讓他們幹最重的活,比如挖礦、建築、鋪路、砍伐樹木等。

而蘇聯人自己都物質短缺,就給他們最低的食宿標準,住的是一些窩棚、帳篷以及不適合居住的簡易房,如果日本戰俘偷懶或者反抗,蘇聯人可以直接槍殺。


後來,日本政府向蘇聯提出要求遣返日本戰俘,蘇聯也同意了,不過60萬的日本戰俘到最後只剩下30多萬,用蘇聯人的話說,日本人體質太差了,不能適應寒冷氣候,沒辦法,我們已經盡力了。

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剩下的日本戰俘全部被遣返。

日本戰俘遭到這樣的對待也算是罪有應得,甚至個人覺得這樣的懲處,跟他們犯下的罪行相比還是比較輕的。

不過蘇聯人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蘇聯士兵本身素質不高,不管是對德國、對日本、對途經的東歐國家甚至是在東北,都曾進行過燒殺搶掠。


以東北為例,當時蘇聯人打敗日本人後,在東北掠走了大量的物資,當時美國的一家媒體《星條報》曾這樣報道:“自哈爾濱起,凡重大軍械飛機場,據傳已被剝精光,大部贓物俱由大連出口,轉載至蘇。”

關於蘇聯運走的這些物資財產,國民黨說蘇聯運走的約100億美元,蘇聯的《消息報》則聲稱只有0.97億美元,比較可信的是聯合國調查團於1946年12月統計的數據:蘇聯佔領滿洲期間的經濟損失達8.58億美元,而恢復、重建這些企業所需要的費用高達20億美元。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自己強起來了,才不會遭受欺凌。


金兔歷史


平心而論,蘇聯沒有特別虐待日軍戰俘,至於在西伯利亞死了十幾萬,畢竟他們不是去做客的,別指望戰後的蘇聯人提供太好的物質待遇。

蘇聯正式對日宣戰已經是1945年8月8日,此時的日本早已經被打的精疲力盡,昔日強大的關東軍在多次被抽調以後,剩下的部隊素質堪憂,更糟糕的是出於迷之自信,關東軍認為可以在邊境阻擋住蘇軍,所以把主力部隊集中在邊境一線佈防,根本沒考慮逐次抵抗。

在兵力不足、裝備落後、戰略出錯的情況下,面對蘇軍的鋼鐵洪流關東軍基本沒有形成有效的抵抗。對於蘇軍來說,整個遠東戰役除了少數要塞之外,大部分戰鬥和蘇德戰場根本無法相比,蘇軍面對最大的麻煩是推進過快,導致原來制訂的後勤計劃有點跟不上。

遠東戰役的順利結束對於戰敗的日軍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蘇軍在對待日本戰俘時沒有對德軍戰俘那麼多的仇恨感,因此沒有特別的虐待。不過經過蘇德戰爭的消耗,蘇聯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力都嚴重缺乏,日本戰俘自然不能指望蘇聯人盛情款待他們。

缺乏勞動力的蘇聯帶走了大約60萬戰俘,大部分在西伯利亞地區做苦力,砍樹、挖礦、修路。由於此時國內物資匱乏,所以這些戰俘的食物主要是黑麵包,按照規定一天大約只有350克,如果遇到後勤出點問題,那就只能減量了。住的環境運氣好的有個木屋,運氣差的就只能住棚子了。

這種生活條件下加上西伯利亞自然環境惡劣,據說第一年日本戰俘就凍死了5.5萬,之後由於生活條件有些改善,加上日本人也適應了環境,所以到最後遣返時,大約還有45萬人,這個死亡率在二戰各國戰俘裡並不算高,所以算不上虐待。


不沉的經遠


1945年8月9日,集結在遠東的蘇聯外貝加爾紅軍遠東第一、二方面軍攻擊150萬人,對日本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展開了摧枯拉朽的進攻,關東軍不敵,約9萬人被擊斃,60萬人被俘。

由於蘇聯並沒有參與到波茨坦公告,同時也沒有加入日內瓦公約,因此原則上也不用對日本戰俘進行遣返。

1945年8月23日,斯大林給蘇聯遠東軍下達了《關於接受並安置日軍戰俘參加勞動的第9898號決議》,接受60萬戰俘參加蘇聯境內的強制勞工,將他們安置到國家的各個生產部門當中,採取適當措施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

這60萬被拘押在東北臨時戰俘營的戰俘就作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被分批押送到了蘇聯境內,其中大部分戰俘押往在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但是由於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匱乏,除特別重要的戰犯和一部分戰俘是乘火車前往蘇聯外,大部分戰俘都是徒步前往蘇聯的。

蘇聯系統利用戰俘參加各種勞動

後來蘇聯對日本的戰俘進行了系統的勞動利用,分散在蘇聯各個地區從事勞動,在戰俘營內,蘇聯將戰俘按體格劃分為四級,第一級和第二級為健康者,從事木材採伐,運輸,建築,礦藏採掘等體力勞動,第三季為營養不良者,從事較輕勞動,做飯,打掃衛生,第四級為嚴重營養不良的,可免去日常勞動。1946年的統計來看,有80%的日本戰俘可以從事重體力勞動。

(1)勞動時間與勞動量,

大部分日本戰俘只工作6天,放1天假,每天5-6點起床,然後參加勞動,傍晚完成當天任務後返回營地,晚上點名完就可以就寢,戰俘實行8小時工作制,每天加班不超過2小時。

從勞動時間上看,蘇聯對能勞動能幹活的日本戰俘工作時間並不苛刻

(2)勞動分配和內容

大部分日本戰俘位於西伯利亞地區,主要分佈在採掘,採伐,運輸和建築行業。

挖煤,挖礦,製造火車,船舶,飛機 修建工廠 辦公樓 學校 醫院 下水道 鐵路 發電站等各式建築和工廠,還參與木材採伐 加工和運輸。

可以說日本的戰俘為蘇聯的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也是做出貢獻的

日本戰俘的悲慘遭遇

(1)缺衣少糧沒住處

由於蘇聯並沒有做好接受如此多戰俘的準備,特別是進入蘇聯的第一個冬天,由於沒有住處,日本戰俘只能被迫在窩棚、帳篷等簡易房間過冬,這樣的住房難以抵禦嚴寒的侵襲,大批戰俘在第一個冬季就失去了生命,據統計約有5.5萬人因此而死

由於缺乏食物,蘇聯曾偷偷屠殺日本戰俘

據一位蘇聯老兵會議說,他們的連隊奉命接受150名日本戰俘,連同伙房準備了150人的午餐,可是被押解過來的日本戰俘卻有500人,當時的蘇軍連長的處理方式是將最先到的150人留下,剩下的帶到了附近的樹林,機關槍一陣狂掃,統統去投胎了。

(2)日本女俘虜

但是最慘的就是日本女戰俘了,雖然有戰俘管理條例,但是沒人對戰俘實施,加上蘇軍有些年輕氣盛的小夥,為了滿足需要,日本女戰俘就成為了發洩對象,後來多數女戰俘被折磨致死或終身傷殘不育。

戰爭結束後,日本多次找蘇聯談判,要求歸還戰俘,最後在日本的堅持下,蘇聯歸還了全部的日本戰俘,可是隻有40萬日本戰俘回到了日本,剩下的戰俘是怎麼回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到現在日本還是十分忌憚俄羅斯人!


小油瓶侃歷史


關於二戰後蘇聯對待日本戰俘的問題,有幾部日本放送協會(HNK)拍攝的紀錄片可以看,在80年代及90年代,HNK電視臺先後採訪了一些健在的蘇聯看守以及當年被俘虜的日本老兵,在他們的口中,您可以清晰的聽到當年在這些人身上發生的一幕幕故事。

(圖:英姿颯爽的蘇聯紅軍)

在原關東軍老兵--接受採訪時已經73歲的河野太郎做過以下描述:

當關東軍投降之後,蘇聯人便立即接手了處理他們的工作,曾經囂張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在蘇聯老毛子面前一個個變成了鵪鶉,任打任罵臉上不敢有絲毫不滿,我們這些天皇的子民打心眼懼怕伊萬老爺。

蘇軍沒有什麼同情心,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拿日本人取樂,並且故意讓日本人出洋相。日本士兵的私人物品凡是有價值都會被他們拿走,如果有人拒絕交出自己的私人物品,換來的將是棍棒和拳腳。許多日軍軍曹變成蘇聯人的“走狗”,他們為了得到一點好處,會命令士兵交出自己的全部物品供蘇軍“挑選”,不管是手錶、鋼筆還是家族紀念品統統都會被拿走,留給士兵的只有一些破爛,而依附於蘇聯人的軍曹卻可以倖免。

(圖:西伯利亞日軍戰俘遣返回國)

最終,這些日軍戰俘被分配到不同的地區進行勞動改造,少部分被留在當地進行建築和維修工作,大部分(合計60餘萬人)被一列列鐵皮車輾轉帶到苦寒的西伯利亞。這簡直是“開往地獄的列車”,大量士兵被催促著擠進沒有通風窗的車廂,車廂內滿是油汙,也沒有座椅,大家只能人挨人坐在地上,因為過於擁擠的緣故,只要站起來就很難再坐下。

車廂內有兩個切割開的汽油桶供大家方便,但大家最初寧肯憋著也不肯使用,因為大家很清楚,那些高大的蘇聯人不會幫助清理穢物,在這麼顛簸的車廂內,一旦裝滿穢物的汽油桶倒了,到時候“遭殃”的是自己。但最終士兵還是使用了,很快嘔吐物和屎尿灌滿了兩個桶,車廂裡本來就不透風,如今更加不堪,而那些離著汽油桶比較近的傢伙全都“遭了秧”。

(圖:居住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哥薩克人)


士兵們逐漸變得不再團結,大家互相找對方的岔子,故意惹怒對方跟對方打架,但是擁擠的車廂內是揮不開拳腳的,往往是無辜人捱上幾拳。有些士兵的精神出現問題,他們有些人不停的謾罵,有些人會大聲唱歌,有些則哭泣不止,還有一些人時哭時笑,還有一些眼神空洞不知所措。

火車偶爾會在不知道什麼地點的地方停住,士兵可以藉此機會下車喘氣,一旦車廂門被打開,士兵會不顧一切往外衝,就如同逃離地獄一般。每個士兵從內到外都臭烘烘的,如同從地獄出來的餓鬼貪婪的呼吸新鮮空氣。負責押送的蘇軍會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人數清點,有些倒黴的傢伙被命令清理車廂內的汙穢物,而有些更倒黴的傢伙則再也站不起來,有些人以割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蘇聯人命令軍曹看好自己的士兵,不允許再有人自殺。蘇聯人才不是可憐我們,而是怕沒人替他們幹活。

(圖:日軍戰俘收容所)


更糟糕的事情接踵而來,當地的百姓好像提前收到消息一樣,每當列車停靠一個地方,都會有無數當地百姓早早等在那裡,只要士兵一下車,他們就會湧上來搶奪士兵僅剩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財物。經過幾輪“打劫”,士兵們變成了“窮光蛋”,有些士兵連帽子和靴子都被搶走。而負責押送的蘇聯人站在一旁看熱鬧,根本就不加以阻攔。日本士兵更不敢阻攔,只能任由他們搶走最後的一點東西。不過有些士兵依舊創造了奇蹟,他們不知道用什麼方式躲過了搜查和“搶劫”,到了西伯利亞之後,仍有人可以拿出懷錶或其它什麼值錢的東西,他們用這些物品跟蘇聯看守換取好處,真不知道這些傢伙是如何藏起這些東西的,又是藏在哪裡?

(圖:身著日本軍服的白俄士兵)


在西伯利亞的日子裡

最終列車停靠在滿是冰雪的西伯利亞,大家缺衣少食每天勞作,還要接受赤色教育,蘇聯人要求日軍士兵洗心革面,要互相揭發對方,如果揭發者“立功”,則可以減少勞動。曾經親密如兄弟的士兵想方設法揭發對方,有些人為了得到多一點食物或者減少一小時勞動就去汙衊對方。那些被揭發的傢伙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他們不但會被增加勞動時間還要捱打捱餓,大多數人被帶走後很難活著回來。因各種方式死了的士兵被剝去單薄的破衣服後,成排的擺放在宿舍後面,他們仍有利用價值,就是當“柴火”被燒掉取暖。需要“柴火”的時候,活著的士兵就會推著平板車將幾具“柴火”運到鍋爐處,然後利用一個滑梯一樣的斜坡投進去。皮膚下僅剩的油脂會燒的噼裡啪啦響,煙筒裡冒出奇怪的味道,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沒人會因為自己的同鄉戰友死去而掉眼淚,而是期望得到蘇聯人的認可。因此,士兵會想方設法去討好自己的蘇聯看守。

最可惡的是那些軍曹,這些原日本關東軍的下級軍官狐假虎威,為了自己的利益從不顧及自己人的生死,他們每天跟蘇聯人彙報自己管轄士兵的情況,經常無緣無故毆打或懲罰士兵。有些時候,一些士兵犯錯後蘇聯人不追究他們也要追究,士兵們非常厭惡他們,詛咒他們變成“柴火”。

當然,在這裡也有好事發生,有些身體健康長相英俊的士兵還跟當地人或者女看守談起戀愛,甚至被允許到對方家中做客。最終在戰俘大遣返的時候,有些已經跟當地人相愛的士兵留了下來,並且生兒育女。


後記

好了,寫道這裡,我想就此可以打住了,繼續寫下去還不知道要寫到什麼時候,因為這裡面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只能講個大致輪廓。不過有意思的是,蘇聯遣返日本戰俘的時候,竟然遇到了麻煩,日本政府竟然多次拒絕接收。以至於拖了好幾年,這些活著的日本戰俘才陸續回國。回國後也沒有得到優待,反倒是處處碰壁,遭受白眼,多數人連工作也找不到。很多人無家可歸的士兵只能露宿街頭,有些淪為流浪漢,有些加入幫派,有些則組成“赤軍”,甚至有人輾轉回到西伯利亞甘心留在那裡老死,直到80年代初期,這些人才全部得到安置,但是昔日的年輕士兵卻已經變老了,他們的心理很矛盾,到底當年為了什麼去打仗,為了回國要受到這種對待,他們始終想不明白。

(圖:駐守西伯利亞的蘇軍看守老照片)

文中所述引用自紀錄片《引き裂かれた歳月 証言記録 シベリア抑留》


大獅


二戰期間,各主要參戰國都損失慘重,蘇聯也不例外,不僅本身的經濟、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國內的男性勞動力也大量銳減,所以就需要這些日本戰俘充當免費勞動力。

西伯利亞這塊地方,環境可是相當惡劣,氣候寒冷,荒無人煙,所以這些戰俘想跑也跑不了。蘇聯人對這些戰俘自然不會客氣,讓他們幹最重的活,比如挖礦、建築、鋪路、砍伐樹木等。

而蘇聯人自己都物質短缺,就給他們最低的食宿標準,住的是一些窩棚、帳篷以及不適合居住的簡易房,如果日本戰俘偷懶或者反抗,蘇聯人可以直接槍殺。

後來,日本政府向蘇聯提出要求遣返日本戰俘,蘇聯也同意了,不過60萬的日本戰俘到最後只剩下30多萬,用蘇聯人的話說,日本人體質太差了,不能適應寒冷氣候,沒辦法,我們已經盡力了。

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剩下的日本戰俘全部被遣返。


邱齊龍


日軍被蘇聯俘虜這件事,要從日本發起投降的前幾天說起,也就是1945年8月的時候,蘇聯發動了150萬大軍對日本的關東軍發起了進攻,這次戰鬥中,蘇聯擊斃了日軍近8萬餘人,另外俘虜日軍近60萬人,就此,曾經一直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被蘇聯俘虜分批押回了蘇聯。

這些日本戰俘在蘇聯的生活是非常悽慘的。因為蘇聯作為戰鬥民族對待日軍戰俘戰俘,沒有像中國對待俘虜那樣優待過日本戰俘。蘇聯軍也壓根就沒有把日軍戰俘當人看。

一開始戰俘在被押回蘇聯的路途中,日本戰俘隨身攜帶的行李和物品都被沿線的蘇聯民眾搜刮搶奪一空。甚至還有很多士兵是光腳、裸揹帶回去的。而且,當時的蘇聯軍還命令日軍戰俘“只要有人掉隊或者不聽從一律槍斃”,所以有很多戰俘就是死在押回蘇聯的路上的。

後面到蘇聯境內的日軍戰俘,因為那時候的蘇聯是非常缺勞動力的,反正只要是髒活重貨累活啊都是讓日軍戰俘去完成的,例如:搬磚、挖煤、修鐵路、伐木搞建設等等。因為蘇聯的環境加上身體飢餓、重體力的勞動,致使很多的日本戰俘不敢重負,有累死的,有凍死的,也有自殺的。因為那時候蘇聯完全沒有把所謂的《日內瓦公約》當回事,在他們眼裡,根本沒有把日軍戰俘當人看,就是階下囚,奴隸。

更為慘不忍睹的是,蘇聯政府下達過一個秘密指示:要用戰俘來進行實驗,也就是後來的原子彈試爆,所用的戰俘大都是日本人,有很多日本戰俘都是因為在勞動和實驗的輻射而死。在蘇聯人的眼裡,他們認為這就是日本人應該承受的。

直到1956年的時候,蘇聯政府開始分批次的把日本戰俘遣返回日本,原來的近六十萬的戰俘,最終遣返回國的就只剩40萬人左右回到了日本,有二十萬人消失在蘇聯。


怪咖軍武


蘇軍在與德軍作戰中,犧牲了大量紅軍戰士。蘇軍最終戰勝德軍。後來,蘇軍戰勝日軍。蘇聯百廢待興,家園重建,國內勞動力短缺。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把大量日軍押往西伯利亞,做繁重苦力,讓日本戰俘做苦力,成為蘇聯廉價勞動力。日本戰俘稍加不滿和反抗,就會槍殺,甚至屠刀。在高壓態勢和政策下,不得不忍氣吞聲地從事高強度勞動。日本戰俘在蘇軍槍口下,不得不從事勞動改造。日本戰俘在極其惡劣環境下,從事高強度勞動。日本戰俘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不得不忍氣吞聲苟延殘喘,苟且偷生,苟活。很多戰俘在惡劣環境下從事高強度勞動,就此死去,離去。日軍成了蘇軍的戰俘,從事勞動改造,生不和死。


中國美6220


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對日作戰,一共俘虜日本關東軍6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被蘇軍押往西伯利亞做苦力,俘虜中還有一小部分在蘇聯其它地方做工,因為蘇聯在二戰後勞動力嚴重缺乏,日本戰俘在蘇取嚐盡了苦頭,大約有十萬人丟了性命,餘下的50多萬人才在10年後陸陸續續回國。


敬佩42707804


二戰中蘇聯人口損失慘重,戰後國家急需重建,戰俘就成為了最好的人力資源


海水Hds


可以說是大快人心呀!

發配到西伯利亞搞建設,稍有反抗,就地正法。如果順從的,也會為蘇軍上戰場,充當敢死隊先鋒。電影登陸之日就有這些情節。

醫療條件,生活條件也差。凍死的也很多。

其實最後生還的也很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