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家裡都不吃味精了呢?

一說到味精、雞精等調味品,不少人就聞之色變:

聽說吃多了會致癌?

為了健康,做飯最好不加味精或雞精?

孩子吃多了會變蠢?

很多人對味精都很排斥,但是“鮮味”人人愛,這些認識和做法都正確嗎?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吃味精雞精會致癌?錯

有關味精的2個誤區

現在為什麼家裡都不吃味精了呢?


誤區一:味精、雞精會致癌

正解: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穀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其實,焦穀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鮮味。

美國FDA、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等權威部門的評審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沒有一定的限制,無需擔心其安全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誤區二:味精是化學制劑合成

正解: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有增加食品鮮味作用,中餐裡用的最多。最早的味精是海帶中提取的,現在的味精多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後提取穀氨酸鈉的結晶。

所以味精也算是天然產品。

現在大家知道了吧,吃味精是安全的,但是在吃法和用量上也是有講究的,吃對了還能幫助降血壓,中老年朋友值得學一學。

用對味精雞精,幫助控制血壓

現在為什麼家裡都不吃味精了呢?


我們都知道,鈉吃多了,會造成血壓升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一天鈉的攝入量不要超過 2.3 克(即吃鹽不要超過 6 克)。而根據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超過這個量,簡直輕輕鬆鬆。

不少人說了:

好吃也很重要啊,沒有鹹味吃不下去……

這裡有一個健康秘籍要給你:

味精可以讓你在同樣的鹹味下,吃下去更少的鈉!

這是為什麼呢?

味精和雞精中的核苷酸和穀氨酸離子,有“增強鹹味”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鈉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加了味精或雞精的菜,相比只加了鹽的菜,吃起來感覺更鹹。

所以,比起全部用鹽的情況,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雞精代替一部分鹽,這樣不僅菜餚的更有味、更鮮美、更好吃,還能幫助我們少攝入一些鈉,有助於控制血壓。

但是: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適量”。每天味精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5克!如果直接一大勺倒進去,那就沒有健康益處啦。

穀氨酸鈉(味精),過多攝入會在人體內可分解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可能會導致人體中各種神經功能處於抑制狀態,出現眩暈、頭痛等症狀。

兒童不宜過多食用味精或含穀氨酸鈉的食物,過多攝入會在大腦生成的過多的氨基丁酸,將會抑制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旁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結果使得甲狀腺素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減少。而甲狀旁腺激素是用來調節血鈣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的減少會導致鈣磷大量流失,人體的骨骼生長和發育就會受阻。

具體怎麼使用味精控制血壓,看看下面5條金律就知道了。

使用味精的5條金律

現在為什麼家裡都不吃味精了呢?


◆ 燒菜的最後再放味精

因為味精經過高溫生成焦穀氨酸鈉失去鮮味,菜出鍋時再加味精才能起到提鮮功效。

◆ 控制攝入量

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的鈉攝入量不超過5克。

◆ 很多食物不需添加味精

如海鮮、高湯烹製菜餚等等食物本身就很“鮮”,使用了味精,反而會影響原汁原味。

◆ 避免天天用味精

老年人味覺功能減退,不能靠味精來刺激口味,不僅會過量,還容易造成對味精的依賴。

◆ 利用其他提鮮食材

提鮮不是味精的專利,傳統的高湯燒菜,生鮮上抹岩鹽,菜餚中加蝦皮等方式也都有提鮮的作用。

小貼士:專家教你自制健康味精

現在為什麼家裡都不吃味精了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指出:如果不想放味精,又想增加菜得鮮味,可以利用家裡的攪拌機自制“味精”:

把蝦米、小魚乾、幹香菇、炒芝麻、鹽、碎冰糖等食材放在一起充分打碎即可。吃起來既美味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