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上一篇跟大家聊到了《隨園食單》的豬肉篇,作為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袁枚當然不會只寫點兒什麼豬頭二法、豬蹄四法就作罷。

《隨園食單》特牲篇裡講了各種各樣的豬肉烹飪方式,其中有不少我們現在還是常能吃到的。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比如說“白片肉”就類似現在的白切肉,“紅煨肉”就類似現在的紅燒肉,“油灼肉”就類似現在稍醃製過後的油炸肉。

而乾鍋蒸肉、蓋碗裝肉、磁壇裝肉,則顧名思義啦,從容器就能看出製作區分。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有一些則是輔助食材的不同,比如說“火腿煨肉”,一看就知道這是拿火腿作為主要輔助食材跟肉一起做的,而方式就是最常見的加清水和調料“煨熟”。

而“臺鯗煨肉”和“菜花頭煨肉”則也類似,只是把輔助食材分別換成了鯗(類似乾魚)和用鹽稍醃製過的臺心菜嫩蕊。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還有一些豬肉做法雖然複雜點兒,但也是我們現代人還經常吃到的。比如說“粉蒸肉”,就是炒米粉拌麵醬跟五花肉一起蒸熟,跟現在的做法很像。

而“八寶肉”聽起來跟八寶粥似的,實際上也確實是用了小淡菜、鷹爪(八角茴香別稱)、香蕈、花海蜇、胡桃肉、筍片、好火腿、麻油八種輔料共同煨熟。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不過在袁枚寫的這些豬肉做法裡,還有幾個就不是從字面意思能理解的了。首先我要說的就是“芙蓉肉”,大家知道芙蓉是一種花,但這裡可沒拿花來做輔料。

芙蓉肉的做法比較複雜我大概複述一下,上圖僅供示意我覺得袁枚吃過的芙蓉肉應該賣相更好:

第一步,選精瘦肉切片在醬油中浸一下再風乾,然後選大蝦肉切成骰子大小,一個“骰子”放在一片肉上加豬油輕拍,再放開水中煮熟(我估計這裡是煮到變色)。

第二步,熬熟菜油,把剛才的肉片放到黃銅帶眼湯勺裡,用熱油反覆澆直到全熟。再用醬油、酒、雞湯混合燒到滾燙,澆在剛才的肉片上,最後加蒸粉、蔥、椒勾芡後起鍋。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關注時間長的朋友直到我很少把菜譜描述這麼清楚,但袁枚寫的這個芙蓉肉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做法之複雜完全不亞於《紅樓夢》裡的各種精巧菜餚。

同時大家也可以看到,這裡面壓根兒沒有跟芙蓉花扯上任何關係。我想之所以叫芙蓉肉,可能是因為大蝦擱在肉片上,各種煮、炸之後宛如芙蓉花開吧。

古代吃貨風雅者甚多,同樣因為形似而命名的,在《隨園食單》特牲篇裡至少還有一個,名字就是標題裡寫的——“荔枝肉”。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荔枝肉的做法相對芙蓉肉來說簡單一些,大致就是先將大肉片煮熟,然後放入熬熱的菜油之中炸。撈起之後用冷水一激使得肉皮起粥宛如“荔枝”,再加酒、醬油、水煮熟。

“荔枝肉”應該是閩南菜,問了幾位朋友均表示不太熟悉,但一聽做法紛紛說這跟廣東的咕咾肉很像。但據說兩種肉切法不同、配料不同,荔枝肉吃起來更加酸甜些。

不過很遺憾我在查的時候發現,網上關於咕咾肉和荔枝肉的菜譜裡,均沒有“冷水一激、肉皺”的記載。不知道是否因為年代久遠有所改良?如有研究的朋友歡迎留言分享呀~

火腿煨肉、粉蒸肉我知道,但袁枚寫的芙蓉肉、荔枝肉都什麼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