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給菜起名字這件事很講究含蓄,青椒炒肉這種太淺顯易懂了,往往還要多加一些深意,讓人看見的時候帶點兒興趣,才更有想吃的念頭。

當然在《隨園食單》也有類似的菜,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道“鴨糊塗”。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鴨糊塗光看菜名就感覺稀裡糊塗的,我就想到這多半是湯羹一類。果然看了袁枚記載的做法,各種食材搗爛了隨著鴨肉一同煨煮,最後成了一團糊糊。

這種糊糊卻很美味,其中用到重要食材是捶爛的山藥,用山藥糊來勾芡同樣可以使湯粘稠,而且更美味。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當然鴨糊塗的做法還是跟《隨園食單》大部分菜相似,都有著很濃的江南風味。選肥鴨白水煮到八成熟再拆骨,切成不方不圓的小塊,放回原湯裡繼續煨煮。

這時候加鹽(當然現代人更喜歡起鍋再加)和酒,再加入剛才提到的捶爛山藥。等快要完全煨熟的時候,再加入薑末、香蕈、蔥花。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雖然袁枚也提到說,如果想要吃濃一點的湯,那就再加一些澱粉勾芡。但我覺得山藥滋補極好,而且也比較粘稠了,再加澱粉可能反而不夠好了。

同時袁枚在最後也特別註明了,其實把山藥換成芋頭的話,效果也是一樣好。主要還是因為兩者都比較粘稠,勾芡、調味、滋補三方面都是非常棒的。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我之所以把鴨糊塗這道菜拿出來說,還因為看了做法之後發現,這道菜除了用芋頭可以替代山藥,其實連鴨肉本身也是可以替代的。

比如把鴨肉換成更細的雞肉,就能做出類似雞肉羹的食物。當然比起肥鴨來說,雞肉更清淡一些,油分會更少。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據說袁枚跟鄭板橋十分欣賞彼此才華,袁枚寫《隨園食單》的時候鄭板橋已經去世。當寫到這道菜時苦於想名,突然抬頭看見鄭板橋所書“難得糊塗”四個大字。

雖然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否真實,但加上這麼個典故之後,“鴨糊塗”這道菜感覺有了更多文化底蘊。因為做法還比較簡單,若有機會,大家不妨在家中一試~

鴨糊塗這菜名很有趣,照著袁枚的做法換其他肉好像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