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朋友最近很头疼,三岁的女儿之前一直很听话,可是最近开始反常地变得喜欢顶嘴、说反话,十分任性,比如到了睡觉的时候朋友说:“我们是不是该睡觉了?”小姑娘头一摇:“我不睡觉!”到了吃饭的时候,朋友说:“我们去吃饭好吗?”小姑娘一扭头:“我不吃饭”;明明睡觉前不可以吃糖果,可是小姑娘却非要闹着要吃,怎么哄都没用。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跟上面朋友有一样的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时,就开始跟父母顶嘴唱反调,做什么事情总喜欢跟父母对着干。

据幼儿专家研究表明,孩子在两三岁时,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在不断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所以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不喜欢别人安排和干涉,所以喜欢说不。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他认知自我的开始,也体现了他的独立性开始渐渐萌芽,是他生理和心理正常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心理学家把孩子在2-5岁之间集中出现的逆反行为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第一反抗期”孩子爱唱反调是不是个坏毛病?

在西方国家,对待孩子素有“恐怖的两岁”之说;在中国,也都有“三岁小孩,猫狗都嫌”的说法。有些宝宝从两岁半开始,有些从三岁开始,他们会拒绝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其实不愿和父母亲密搂抱,总是从父母身边跑开。他们的破坏性可能变强,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情绪有时候反应过度,坚持要某一件东西,坚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甚至有的在公共场合耍赖。他们开始和父母讲条件,不达要求不罢休。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也变得很自私,不爱分享,抢玩具,甚至打人,等等。

曾经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把2-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一组是比较听话的孩子。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有80%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很快独立,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也比较强,而那组比较听话的孩子中间,只有24%的孩子长大以后有很好的独立能力,但是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仍旧比较弱,喜欢依赖别人。

根据专家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他发展判断力和独立能力的好时机,宝宝到达了这个发展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发展期,你要尝试用各种方法和你的宝宝沟通,对他们进行引导,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耐心地陪伴他们度过这个发展期。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个阶段你调教的好,那对她未来的性格个性都会是很好的影响,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的行为来应对的话,那也可能是极大和负面影响了。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

1、 理解和尊重孩子

孩子到了两三岁,跟父母对着干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阶段,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这个阶段的宝宝,简单来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而后开始探索“我”的力量,想看看自己的行为有哪些影响。一方面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感觉“都是我的”;另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加不知道这种“自我”其实是大人们眼中“自私”“不懂事”“不乖”的表现。

他们开始学习思考,知道什么是“我不想要的”,但不能将其区分于“我应该要的”。他们的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使他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为表达自己的态度,抵抗自己“不想要的”,想要“独立”,但认知发展的限制,也限制了他们并不理解行为后果和意义。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但是一方面他们仍然依赖大人们,就是个两极化的共生体。

如果我们此时用命令的语气说“必须要这样”或者“绝对不能那样”,可能最终换回的就是一场漫长的哭闹拉锯战。如果此时父母能尊重宝宝的想法,给他们有机会去展示自己。可以让宝宝当大人的小帮手,有意识地与宝宝商量一些大事小事,家里的事情,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即使做得不好,也不要批评,而是好好沟通。

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2、 父母要善于尝试改变与孩子对立的状态

孩子喜欢跟父母作对,多半是因为父母给孩子制造了一个“作对”的氛围,有的父母说孩子太“犟”,多半是因为父母想让孩子去做的事孩子都不愿意去做,而孩子想做的事父母却不让他去做。

此时的父母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跟孩子的“对敌”关系。

我家孩子刚刚进入第一叛逆期的时候,我忍着脾气耐着性子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要刷牙洗脸,为什么要多吃蔬菜水果,为什么不能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结果一点作用都不起。我一度无法忍受他的无理取闹而对他动手,然而结果却并不如我意,反而越来越糟糕。

慢慢地,我在跟他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掌握了“驯服”他的规律,刷牙的时候他不愿意张嘴,我就故意逗他:“小狗狗的牙齿尖利不尖利呀?”他就“格格”笑着把嘴巴张开让我看,我趁机把牙刷塞进他嘴里,然后嘴里唱着自创的刷牙歌:“左刷刷右刷刷,上刷刷下刷刷,前刷刷后刷刷”,他十分享受地任由我摆弄。差不多牙齿刷完的时候我又说“哇,小狗狗的牙齿刷干净了,白白的”,他就高兴地对着镜子龇着牙齿欣赏半天。从那开始每天刷牙时就重复这样的故事。

此时的我不是他的对立面,而是他的游戏伙伴,我改变了我们之间的对立环境,自然他也就不再跟我作对了。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去埋怨他,也可以多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创造更好的外界条件来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3、 用非语言行为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我们人类的语言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脱口而出的话很容易就变成了指责。孩子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大人第一反应说出的话可能就是:“你总是把玩具弄得乱七八糟,怎么就不知道自己收拾一下。”孩子不会因为父母说了这样的话就把玩具收拾好,反而会越发变得执拗起来。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用表情、目光或者其他肢体语言所传递给他的信息。

当孩子出错的时候,父母可以用严肃的目光或者表情示意他做错了,孩子很快就会停止错误的行为。反之,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父母可以对他微笑地表示鼓励,或者是拥抱他,他就能感受到父母传达的善意,从而刻意纠正自己以后的言行往好的方面发展。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4、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较小一点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主要矛盾,大多来源于大人不让孩子干什么,孩子非要干什么。这其实是孩子好奇心的驱使以及强烈的自主愿望,使得他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父母一味地斥责和制止就会引发孩子的抵抗。

对此,父母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范围之内允许他去尝试接触新东西,满足他的好奇心,哪怕有时候知道孩子会吃点小小的亏,只要没有危及到人身安全,就放手让他去尝试。我们要相信孩子,只有让他们在亲自实践的同时才能积累生活经验,承受过失败的教训他就知道如何去改进自己,从而体会成功的快乐。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5、 不要娇惯放纵孩子

让孩子去尝试,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能满足孩子,如果听之任之百依百顺,孩子很快就会养成任性、骄横的性格。对于那些经常说反话或者经常任性、提出不合情理要求的孩子,我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抑制他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二)、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种让他更感兴趣的事情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不正当的要求。

(三)、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哭再闹也不会满足的。

(四)、暂时不理他,用冷处理的方式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不能打也不能骂,总爱唱反调?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

总之,孩子跟大人作对、想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没错,孩子还太小,他还不懂得用什么方式来跟大人沟通自己的想法,大人要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并帮助孩子去分辨他想要做的事情是否可行,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