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提示:维吾尔族“多源”的问题在这里已经非常清楚了,它分明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与古代羌人、塞人、汉人、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民族的混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混合,而不是某一种民族的混合。也正是这个原因,维吾尔族名是汉语,才有“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的说法,维者维护,吾尔即你我也!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为现代维吾尔民族。

这是今天一些专家给予维吾尔族族源的“专业答案”,也是很多书籍使用的“通行版本”,但只要我们认真去读这段文字,其中所说的“多源民族”是非常有深意的,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民族,这话是没有错的,回纥人的起源及其西迁里程的历史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没有什么争议,但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其民族成分或者族源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需要正视与研究的。而若将这一点与维吾尔族这一族名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其“多源”于何处。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被译写为“韦纥”,指的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回纥” ;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

我们要说的是,这段史料更多偏重于“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而淡化了甚至没有顾及到“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因为这个原因,1921年以前,各地的维吾尔族群没有统一的名称,他们用各自居住地附近的绿洲来称呼自己。1921年维吾尔族的精英知识分子们在塔什干开会,选择了维吾尔(音译,等同畏兀儿,并没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名字作为他们身份的标志。而在清代,人们把这个民族称为“缠回”,甚至出现在官方的文书里,维吾尔族人认为此名有侮辱的含义,因此大都以地域相称,如哈密人、吐鲁番人、和田人、喀什噶尔人、伊犁塔兰奇人等等。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1934年,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成立,该会呈请将族名恢复原名。新疆边防督办公署及新疆省政府发布关于将“缠族”名称改为“维吾尔族”的通令。此过程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专门讲过,在这里不做赘述,只说当年新疆省政府为此发布的“通令”(现在存于新疆档案馆)。

1934年11月29日,新疆省政府发布“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第2013号令”,通令改称。

原文如下:

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案奉主席督办训令开,为通令事照得。缠族自汉唐以来,散处于天山以南者,派别颇多,名称亦极复杂。至满清中叶改建行省,始统称之为缠族。兹该族文化促进会呈请恢复该族固有之维吾尔名称前来。本府遍稽史乘及省志诸书,该族部满中只有畏兀儿并无威武尔,当系音近误译辗转讹传。但畏兀儿系该族中之一部份落,以名其全族亦欠妥叶,且更改一名,民族名称徒泥于古而无深意,亦不足以垂久远而示来。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兹本府为慎重起见,特于第三十次会议提出讨论,经全体出席委员决定,改为维吾尔三字。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以此定为该族名称,不但毫无抵触,且顾名思义。亦可以使该族一般民众引起合群爱国之心,较之其他名称殊觉妥善。自此以往,该族即称为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其从前讹为威武尔者一律更正,以免贻误。除登报并通令布告外,合行令仰该厅即便查照,此令等因。奉此,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县长即便知照,并录案布告,仵众周知。

此令。

厅长:蓝彦寿

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在“通令”中,我们需要注意“缠族自汉唐以来,散处于天山以南者,派别颇多,名称亦极复杂”这句话:一是它(散处于天山以南者)说明了当时维吾尔族人居住地的分布,这个和我们今天基本一致,即:维吾尔族聚居地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

这就是说维吾尔族聚居地主要是在东疆与南疆,北疆极少。这种区域的颁布与回鹘汗国瓦解后,回鹘西迁的两支是吻合的,即至吐鲁番一带的被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至南疆的被称为安西回鹘(或葱岭西回鹘),这两支回鹘后来都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尤其是西州回鹘据说与当地居民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此说有争议,喀喇汗王朝是谁建立的至今说法不一),因为文化、宗教等问题不惜与高昌回鹘手足相残,最终被西辽与蒙古荡平。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说到这里,维吾尔族的多源问题已经显而易见,那就是在回鹘人没有到来之前,新疆东疆与南疆的土著居民也是其族源的构成。那么,这些土著居民又是什么人呢?东疆除我们已知的确切的少数民族车师外,汉族人也是主要构成;南疆情况要比东疆复杂得多,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民族都在这里驻足停留,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都曾经来到这个地方,与当地的民族进行了融合。这中间当然包括大量的汉族人及其先民,从目前我们的掌握的资料来看,汉族先民在战国时,就已经向于阗移民了,而汉唐及其以后,汉民族更是大量地进入了这一区域,与当地的居民一起成为了这方土地上的主人。

然而,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又是谁呢?专业但非常模糊的答案就是我国古籍中说的塞种人,但这个塞种人又是什么人,我们到现在一直说不清楚,比较清晰的答案是,在匈奴人之前,曾经生活在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月氏人曾经统治过这里,再早一些的恐怕只能依靠一些传说了。这就是说,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在今天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已经说不清楚了,但它一定不是来得相对较晚的回鹘人。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在这种民族融合的进程里,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在我们的史籍还没有完全涉及到的年代里,新疆人就已经与西藏人有了往来。流水墓地位于新疆 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深处流水村附近的阿克布拉克台地。2003—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这一墓地进行了连续发掘,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清理各类墓葬65座。它是我们首次在昆仑山北麓发现的青铜时代墓葬,也是迄今在昆仑山北麓地区所发现年代最早的古代文化。考古学家对出土人骨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000年前昆仑山北部地区的种族混杂程度已经很高。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在墓地中均占有一定比例,蒙古人亚种(西藏人)的发现则说明当时青藏高原南北的文化交流已经明显存在。

这就是说,至少在3000年前,西藏人就与南疆人“混合”了,这种混合的结果是,今天生活在昆仑山北坡、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乃至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一些人既像新疆人又像西藏人,比方说,生活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库拉甫河与喀什塔什河交汇处普鲁村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居住的克里雅人等等。另外,刀郎人、罗布人等,根据史料与长相判断,他们分明与蒙古人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如此等等。但是,这些人如今都被“划入”维吾尔民族了。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如此,维吾尔族“多源”的问题在这里已经非常清楚了,它分明新疆南疆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与古代羌人、塞人、汉人、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民族的混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混合,而不是某一种民族的混合。也正是这个原因,维吾尔族名是汉语,才有“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的说法,维者维护,吾尔即你我也!

也有人说,“维吾尔”具有“联合”、“同盟”和“凝结”的意思(拉施特《史集》第1卷),但这与“维护你我”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唯一的缺憾是,历史上这种粗犷的、大概的民族划分方法,让一些分支在维吾尔族这个“联合”的民族里,已经分辨不清自己来时的路或者说自己民族的真正起源了。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黄人还是白人?与维吾尔族取汉语族名关系密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