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中国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天大的事儿,“吃”也绝对是中国人的天赋之一,要不怎么一见面都打招呼说:“您吃了吗?”

中国人绝对是全世界最能吃的,没有之一。千万不要质疑我们中国人有多能吃,在我们中国,只有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不能吃的想办法都要吃,也没有中国人不敢吃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

中国人的“吃”是有目共睹的,基本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今天我不说中国人的吃,而是说几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吃,这几种小吃可以说满大街都是,但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臊子面,读作【sàozimiàn】,不读【sāozimiàn】,但臊确实有“sāo”和“sào”两个读音。臊子面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面食,以陕西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饸饹面,读作【hélemiàn】,不读【hégēmiàn】,但饹确实有“gē”和“le”两个读音。饸饹面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面食,其中在晋冀鲁豫陕五省非常流行,比较有名的如郏县饸饹面。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螺蛳粉,读作【luósīfěn】,不读【luóshīfěn】,蛳也没有“shī”的读音。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蛋挞,读作【dàntà】,不读【dànt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挞只有“tà”一个读音。可能是因为蛋挞是一种西式馅饼,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所以就读成了第三声。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醪糟,读作【láozāo】,不读【liàozāo】,醪只有“láo”一个读音。醪糟就是米酒,是江南地区传统小吃。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以上说的是几种常见的容易读错的传统小吃,下面再说几种地方特色小吃,因为生僻字而容易读错。

褡裢火烧,褡裢读作【dālian】,褡裢火烧是北京传统名吃。

嘎巴菜,读作【gā bā cài】,天津传统名吃。

栲栳栳,读作【kǎolǎolao】,山西独具特色面食小吃。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蓼花糖,蓼花读作【liǎo huā】,蓼花糖是陕西省三原县著名特产小吃,有点儿类似江米条。

甑糕,读作【zèng gāo】,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不过,西安本地人读的时候念成“jìnggāo”。

蛋馓,读作【dàn sǎn】,广东、港澳的一种小吃。

老鼠粄,读作【lǎoshǔbǎn】,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客家特色小吃。

粢饭糕,读作【zī fàngāo】,江、浙、沪一带特色传统小吃。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除此之外,有几种食物经常出现我们的餐桌上,特别常见又容易读错,一起来了解一下。

花蛤,读作【huāgé】,不读【huāhé】。

牡蛎,读作【mǔlì】,不读【dùlì】。

鸡枞,读作【jīzōng】,不读【jīcóng】。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魔芋,读作【móyù】,不读【mó yú】。

蚬子,读作【xiǎnzi】,不读【jiànzi】。

苋菜,读作【xiàncài】,不读【xiècài】。

瓠瓜,读作【hù guā】,不读【kuāguā】。

豇豆,读作【jiāngdòu】,不读【gāng dòu】。

荸荠,读作【bí qi】,不读【bòqi】。

这几种小吃满大街都是,可能你一张口就读错了

总结了这么多小吃,以后可不要读错了。你还知道哪些容易读错的小吃?

那么你又如何评价中国人的“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