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作者 吳迪

網上訂餐,一鍵下單,互聯網讓生活越來越便捷。但我們不願看到的是便捷背後的代價——個人信息被當作商品出售。事實上,包括電話、住址等內容在內的個人信息是公民的隱私,理應得到嚴密保護。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個人信息被洩露的原因

信息安全問題一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大隱憂。外賣配送鏈條長,涉及平臺、商家、騎手等多個環節,鏈條上的任意一環都可能是信息洩露的源頭。當然,也有某些網絡公司或個人,自動抓取用戶信息進行倒賣。

平臺

某些平臺的數據保護手段不足,深層防護機制欠缺,導致其他個人或機構有機會通過軟件“偷走”用戶個人信息。此外,一些平臺的內控不足,容易產生內鬼竊取用戶數據的情況。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商家

商家接單、出餐、交給配送騎手,就完成了所有交易。這個過程中,很多商家並沒有主動保管下單人信息的意識,打完的單子在核賬完畢後往往會被丟棄,形成信息洩露的一個源頭。

外賣騎手

從媒體報道來看,消費者個人信息洩露的一大源頭就是配送人員順手倒賣。他們每天接觸大量面單,可以成為某些不法產業鏈條中的“供應商”。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沒想到,在網上點個餐,竟然有這麼大的江湖……在這場信息博弈中,消費者是最無能為力的一方,不填寫信息顯然不行,填寫了又被“賣”,總不能因噎廢食,不再擁抱網絡訂餐吧?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那麼,究竟該怎麼保護消費者隱私呢?

強化平臺責任意識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完善法律支持

去年6月,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對一些洩露公民信息的行為起到了約束作用,但是一些具體的條款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此外,應以此為借鑑,補充完善相關的保密法律法規,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規範企業行為,提高不法分子違法成本,用戶也能更好地維權。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加大普法力度

消費者的不以為然、外賣騎手的順手牽羊等,都體現了公民對相關法律知識、意識的匱乏。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向公眾普及保護隱私的法治觀念仍然任重而道遠。具體而言,諸如網絡安全法、合同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都應當是急需“補課”的內容。

普及推廣技術手段

以快遞業為例,面單大量被買賣導致的騷擾電話、電信詐騙等紛至沓來。為改善此類現象,去年開始,京東、菜鳥、圓通等多家快遞公司開始使用“隱私面單”,即用技術的手段將快遞面單匿名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大部分都處在區域試點階段,離全面普及還差得很遠。360集團助理總裁姚彤曾表示,產業鏈各方應積極通過技術共享、信息聯動,共同建立立體化的防護體系。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訂外賣,小心你的個人信息也可能被“外賣”了

互聯網時代,信息裸奔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前不久引發全球聲討的Facebook就是典型的反例,作為5000億美元市值的社交平臺巨頭,因涉嫌洩露數據或將面臨鉅額罰款,除了來自法律的制裁,Facebook也透支了用戶的信任,越來越多的用戶不再將Facebook作為他們網絡社交的第一選擇。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每個平臺都應該將提高用戶信息安全作為最高的使命,甚至是服務的最終極目標之一,如果我在你的平臺消費一個外賣,我的信息就被攻破抓取,被‘外賣’了,平臺不但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