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哪幾位將軍可以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

大侃歷史


國祚綿延了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是許多學者和歷史愛好者常研究的對象,對於其覆滅也是充滿了惋惜和感嘆之情。惋惜感嘆之餘,不免常常會想,若是歷史重演,那麼明朝末期,誰最有可能挽救明朝呢?

明末是一個很奇怪的時期,在明朝滅亡前竟也是能臣名將輩出,諸如:孫承宗、洪承疇、孫傳庭、左良玉、袁崇煥、盧象升、祖大壽、毛文龍等,其盛況在明朝史上僅次於明太祖明成祖時期。那麼究竟誰最有能力力挽狂瀾,挽明朝大廈於將傾呢?關於這點後世人眾說紛紜,誰也不服誰,而筆者認為,若論誰最有可能挽救明朝,則當屬孫承宗、孫傳庭二人!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

關於這孫承宗,《明史》中有:“承宗以宰相再視師,皆粗有成效矣,奄豎斗筲,後先齮扼,卒屏諸田野,至闔門膏斧鑕,而卹典不加。國是如此,求無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餘,度彼之才,恢復固未易言,令專任之,猶足以慎固封守;”大意為以孫承宗的才能,恢復失去的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信任他,放權給他,穩固現在的國土是沒問題的。要知道,《明史》是清朝史官修寫的,以上對孫承宗的讚譽可以理解為,要是由此人在,大清便無法奪得天下,可以說,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評價。除此之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整部《明史》中,立傳的文武大臣有兩千多人,大都是幾人合作一傳,唯有孫承宗是一人單獨成傳,足可見滿清對此人的敬畏。

接下來再說說孫承宗的功績,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後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

崇禎二年,即後金天聰三年(1629),京師告急,又是在危殆時刻,孫承宗臨危受命統籌全局。孫承宗首先曉以大義,安定了軍心,其後協調各路軍隊,聯合行動,經數月艱苦作戰,取得“遵永大捷”,並於崇禎三年,即後金天聰四年(1630)五月將後金軍驅逐出關,後重任遼東經略,卻遭權臣掣肘,告老回家。

崇禎十一年,即清崇德三年(1638),清軍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後自縊而死 。

由此可知,孫承宗其人,一心為國為民,大義凜然,謀略膽識過人,戰略眼光深遠,知人善用,培養了一眾文武將領,其修建的關寧錦防線更是極大的阻擋了清軍的侵襲,若是皇帝不聽信小人之言,肯放權讓孫承宗經略遼東,或許明朝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明朝名將,《明史》中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崇禎九年,即清崇德元年(1636)三月,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農民軍。後在榆林建軍,號為秦軍,並將其打造成了一隻精銳之師。

時民軍首領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欲自漢中進攻西安。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孫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北京處死。

崇禎十一年,即清崇德三年(1638)起義軍從徽(今甘肅徽縣),秦(今甘肅天水市)等地經鳳翔將通向澄城時,孫傳庭指揮其部隊兵分五路合擊該起義軍於楊家嶺、黃龍山一帶,剿滅兩千餘人,又與洪承疇在潼關南原以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僅以18騎兵突圍而走。

就在局勢大好之際,因被政敵楊嗣昌所陷害而入獄,使得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機,並重新壯大,先前之功皆功虧一簣矣。

起復後,重整軍隊,已有成效,奈何崇禎十六年,即清崇德八年(1643),在朝廷多次逼催之下,孫傳庭不得已在均需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率白廣恩、高傑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導致孫傳庭在汝州兵敗,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時年51歲。

由此可知,孫傳庭其人多謀、果斷,眼光獨到,極具軍事才能,多次鎮壓農民起義軍,幾乎一度逼得闖王李自成覆滅,若能不過度催逼其出兵,徐徐圖之,或許明朝也會是另一番景象。

若是歷史能夠重演,且能讓他們各盡其才,充分發揮能力的話,最能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將傾的,當屬孫承宗、孫傳庭二人也,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而此二人,當為攘外安內之不二人選,由以上種種分析,論明朝末期,誰最有可能挽救明朝?筆者認為,非孫承宗、孫傳庭二人也!


鄧海春


明朝亡得不冤枉,只是因為自己太作,最後自己作死了。但明亡得太可惜了,一次次的機會,一次次錯過,一個個的猛人,也一個個錯過。明朝是一個比較奇怪的朝代,但凡一個朝代走到最後行將就木之時,往往都會出現人才匱乏,缺兵少將的局面。但大明朝是個特殊,明末的那一班猛人,直追太祖朝。想當年明太祖開國時,可謂是猛將如雲,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藍玉等,都是一等一的名將,然後中間兩百多也零零星星的出了一些名將如:戚繼光,李如松等但不多。

可是到了明末,卻又是名將能臣輩出,就像冒氣泡一樣,咕嚕咕嚕的冒,如: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左良玉,曹文詔,楊嗣昌,李定國,洪承疇,吳三桂等。對於這些人才,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如果當時朝廷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足夠的支持,我想大明朝再續命幾十年,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面對這一個個人才,明朝卻一個個錯過。

要麼棄而不用如 孫承宗,要麼把人家殺了去袁崇煥,要麼瞎指揮逼著人家出戰以致戰死如孫傳庭 盧象升,要麼逼著人家投降敵人如洪承疇……尤其是: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這幾個人是挺可惜的,閒的閒,殺的殺,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而對於這些,朝廷如果足夠重視足夠信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可惜一切如果都沒有發生。

但是說句實在話,明朝末年的那個形式,不是幾個將軍打幾個勝仗就能改變扭轉的,那時的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內外交困,積重難返了。即便你戰勝了眼下的李自成張獻忠和關在的皇太極,但這也只是一時的勝利,只是戰勝了那些外在的看得見的敵人,並不能真正改變明朝的局勢,真正的挑戰是那些看不見的,隱藏在明庭內部的危機,這才是明朝身上真正的頑疾。

這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根治的。除非出現一個雄才大略的君王,充分利用這些個名將先穩住大局,然後拿出壯士斷腕的氣魄,由上到下由裡到外進行大整頓大換血。這才是大明的出路,而不是單純的依靠幾個。但是很顯然崇禎不是這要的皇帝。



我的兄弟叫醬爆


就當年的明朝末年的歷史環境而言,只有武將是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哪怕那些名將不死也僅僅只是給明朝多爭取幾年喘氣的機會而已!

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其實這句話套用在一個國家一個朝代上也是這樣的理!

明末皇帝崇禎雖有救國之志,卻無救國之能,我們大多數人都有看過很多小說書籍,都知道崇禎是一個勵精圖治,竭心盡力,一心想要救大明與水火的明君!

但是我們從很多事件上能看出,他雖有大志,卻沒有足夠大的胸懷及御下能力!

孫承宗一次敗北,變被撤的光溜,孫傳庭也是撤的光溜,盧象升更是因其戰死沙場,洪承疇更是被他逼的速戰投降滿清,毛文龍更是被他輕信的袁崇煥砍了腦袋!

你說他一個皇帝做事就不懂得”欲速則不達”這個淺顯的道理嗎?

最讓讓人可氣的是他竟然能相信靠袁崇煥一個人就能保衛整個國家,竟然把所有的軍資基本全部押在袁崇煥頭上,這不得不說這是他最失敗的投資!

如果以上五位名將都還活著,崇禎還是皇帝,那麼要想保住大明不亡,他還需要一個人的輔助! 其人為閹人,外人稱之九千歲魏忠賢,我們先不說別的,我們就僅僅說打仗,打仗看的是什麼並不是將士勇猛敢於拼殺,而是一個字“錢”。

崇禎得名將:孫承宗、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毛文龍,太監魏忠賢將可抱大明不滅。


笑談風史觀天下


第一個是孫承宗,崇禎若是能信任他,讓他坐鎮北京任兵部尚書指揮全局,那麼之後根本就不會有全國糜爛的狀況發生。

明朝大規模的起義,發生在滿清第一次入關後,為什麼這次農民軍成了氣侯了呢?因為崇禎處置不當,很多勤王的部隊被擊潰後,大量的明軍潰兵加入了農民軍,此後這些農民軍就開始知道怎麼打仗了。

若是,孫承宗得到授權指揮全部勤王兵馬,一定是可以穩定局勢的。

袁崇煥也是他提拔起來的人,肯定也樂於效力。

第二個我看好盧象升,他是明軍將領中唯一一個敢於率領弱勢兵力主動出擊的人,事實上,按他當時偷襲清營的效果,如果楊嗣昌和高起潛不調走他的精銳主力,肯定是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

崇禎能用盧象升當兵部尚書,是能識人了,但又不能放手讓他去幹,派人制肘。自作孽不可活。

第三個,洪承疇。洪的軍事才能不弱於滿清皇太極,多爾袞,松錦大戰,起初明軍是勝勢,只要崇禎頂住壓力,讓洪堅守下去,當年冬天遼東又是災年,糧食不繼只能撤退,那麼就可以在勝勢上議和了。

第四個,孫傳庭,哪怕到了最後時刻,大明還有孫傳庭這樣的忠勇智俱全的人來輔佐他,以孫的能力,崇禎不催促,讓他練出一支精兵,再現潼關南原戰役的精彩完全可能。因為從後來李自成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他根本就沒有多少軍事才能。


琴心入道


明朝在其開國皇帝大殺功臣的時候,于謙無罪而亡的時候,其滅亡的方式就已經註定,明朝末年其最根本的問題是整個高層沒有善惡,不管文官也好,太監也罷,甚至武將也是一樣,連戚繼光都要討好上級,且晚年不好。袁崇煥誅殺毛文龍,這樣的英雄都不能做到私怨讓位於國事。就可知明的上層生存環境有多兇險!生存第一,抱團取暖,打擊異己,不擇手段。這是整個國家失去方向,失去理想信念的必然,任何一個武將都救不了晚明,明未其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是李成梁培養了努爾哈赤,其人脈資源成就了滿清,明未後一個動盪的,群雄並起的中國,真的有可能提前進入資本主義,結束封建專制!


魔心聽風


應該沒有了,那幫花了一兩百年奪取了軍權、皇權的文官系統不會答應的,人家都盼著明朝早點滅亡,自己做從龍之臣呢。清朝八大皇商瞭解一下,水太涼,頭皮癢了解一下,他們那幫人連乞丐都不如,出賣自己國家換取自身富貴。

那些文官以為清朝和以前那些朝代一樣,換個皇帝自己任然是官,任然可以剝削人民,沒想到揚州三日,嘉定十屠,因果循環。

神州淪陷,千年漢家王朝,千年禮儀教誨,民族氣節毀於一旦,以致近代中國人民飽受離亂之苦。文化閹割,以致如今,禮儀之邦空有其名。

一家之言,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小邵講書——日常更新文化、歷史小知識,請大家多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