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班”成教育公平的最大毒瘤,分层教育是否可取?

乌文俊


虽然有些人会觉得学校里面分快慢班,会使得学生之间产生教育不公平的错觉,但是我觉得一个学校里面把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分别分在实验班和普通班里面的做法,其实也是挺科学的。下面就通过我的一些亲身体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初三.

我上初中的学校是位于乡镇上的一所初中,按照当时学校的惯例,基本上每个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可能会考上县城里面的重点高中。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全年级分为八个班级,每个班级大概有60多名学生,因为上届的初三班级一个班级考了十名学生,所以我所在的这个班上的情况是班上成绩考前20名的学生可能还在那里努力的学习,但是后面的那些同学基本上就是在学校里面瞎混了。

出于这样的情况,当时的班主任给大家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学习成绩前十几名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就这样我把自己的座位调在了班上的第一排,而如果按身高排座位的话我妥妥的是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的。

也是因为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之下,当时班上前十几名的同学是在那里努力学习的,但是班上后面的那些同学基本上都是在那里各玩各的,比如说上自习课的时候,前面的同学在努力的学习,但是后面学习较差的同学就在后面说悄悄话,甚至有的在任意主动,这还是很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所以当时我就想,如果当时学校里面把初三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该多好啊。



二、高一.

在我上高一的时候,学校里面是不区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我在上初高中的时候就被分在了一个学习氛围较差的宿舍里面,那时候基本上一个宿舍十个人就有五个人经常去学校外面的网吧去上网玩玩电脑游戏,后来这五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退步的相当之快。教室里面的整体氛围也并不是特别的乐观,有的同学在教室里面悄悄的看小说,还有的学生在学校里面谈恋爱,也有的同学经常去学校外面的网吧上网。好在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还是能够努力学习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只是少部分而已,不过即使是这少部分同学,也是很影响整体的学习氛围的。


三、高二.

在进入高二的时候,学校里面也是不区分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好在当时的宿舍里面有学习好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宿舍里面的整体纪律和学习氛围也是比较好的。

和宿舍里面的良好氛围不同的是,教室里面就比较乱了,因为当时排座位是按照身高来排的,所以我的座位是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感觉上高二的时候,教室后面两三排的整体学习氛围相当之差,有不少的学生经常在上自习课的时候就溜出去学校外面上网了,更多的时候后面两排的学生有很多是在下面不学习说悄悄话走动的。那时候为了使他们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我都是在把自己的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的,但是即使这样也是很影响学习的。


四、高三.

在进入高三的时候,我是被分入理科实验班的。鉴于我上个月的时候被分入了一个比较差的宿舍里面,所以在进入高三的时候,我本来打算出去学校外面住宿的,但是最终熬不过班主任那一关,这个计划就没有成行。好在当时我所在的那个宿舍的整体学习氛围还是挺不错的,大家学习都很不错,而且学习也很努力自觉,基本上没有谁整天往网吧去跑的人。

教室里面的去整体学习氛围也是很不错的,可能这就是呆在实验班的一个好处吧。据说我们楼下的那些普通班的学习氛围就很一般了,那些被分在普通班的学生,有很多在学校里面谈恋爱,上网吧玩游戏。最终高三的时候我们班上的整体高考情况是很不错的,70多名学生中有50多名就考上了二本以上高校,其中就有二三十名学生考上了一本,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是考上了985、211工程大学。



饕餮视听


说实话,我是一名老师,也是学生的家长,我最有发言权,现在为什么不让分快慢班,主要原因还是满足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和家长的虚荣心,也就是那些成绩差的人掩盖嫉妒心而已,当然也有个别人自己成绩差,仇恨别人,不想让别人更好,然后叫嚣不许分快慢班,其实分快慢班是最有利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出类拔萃,也有利于差生从基础循序渐进,如果放在一起教学,l优秀学生浪费时间,吃不饱,不利于拔尖培养优秀人才,对于差生来说,又听不懂,反而丧失信心,对于老师来说,浪费精力,顾头不顾尾,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所以分快慢班,分层次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眼镜190092258


分层教育我是赞同的。我来讲个鲜活的例子吧。我侄子一直我带,中考不错,现在在全省第二的高中就读。结果呢,这届那个高中突然又重新分班打乱了,不分那些快慢班了。起先我们学生家长是不反对的,可是时间一长呢。那些父母花钱进来的孩子,课间打游戏,抽烟喝酒,晚上去夜店。课堂上在后面一直说话,甚至联合校外的混混开始打压好学生。

后来一个学生反映给了家长,那个家长也是牛逼。先让自己孩子把受欺辱的经过录个声音。然后又去学校,把那些孩子在学校等等违规行为的视频考出来,然后又拍到去夜店的照片。最后举报。然后别的家长也集体反应重新分快慢班。最后重新分了。

其实快慢班和目前社会的分级一样的。富人之所以是富人还不是因为他们家族奋斗过?你家孩子进不入快班又是谁的原因呢?

实话总是难听的:那些孩子大部分都是不学的,天天抽烟喝酒的。将来啃老,然后“英年早逝”


nothingbetter_


我是成都市一所市级重点完中的老师,我说一下我校的改革之路。

开始学校高中分精品班,重点班和普通班三个层次,其中精品2个理科,1个文科。重点4个理科,2个文科。普通8个理科,4个文科。一个年级共21个班约1200名学生,到高三毕业能上本科线的不到300人。注意: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学生考上了本科,剩余占绝大多数人的900多名学生沦为陪读生。这些陪读生知道自己考不上本科后很多人不思学习,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拉帮结派打群架,让学校很是头痛。

学校于是开始改革,设立七中网班2个,火箭班3个,精品班4个,这9个班基本包揽了本科400个左右的指标。然后设立重点体育特长班,重点音乐舞蹈班,重点美术班各2个,这6个班居然也可以上接近100个本科。最关键这6个班的学生本来文化成绩不咋样,但一上艺体课很来劲,居然很多人从不想学习变来想学习了。最后还剩4个普通班,全部编为文科班,不学头痛的物理化学生物,只学读读背背的政治历史地理,学习压力小了,自然安分了不少。这四个班基本就是陪读班,但人数只有200人,占年级总人数五分之一不到了。

我们学校的优秀老师,如果要上双班,必须好差搭配,这样差班也觉得我们有好老师教,心理平衡多了,也听话多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建校26年来,上本科线的学生每年都是有增无减,去年毕业1100人,上本科线接近500人,被评为成都市增长最快的学校!


草里黄


我作为一位来自学校的学生,经历过各种分类,分层。我既在所谓的慢班待过,也在所谓的快班待过。在每个班级,每个层次的班级里,我的自我感觉与学习体验都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就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给你们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也不知道所谓的快慢班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不过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老师他们上学时并没有所谓的快慢班级。主要原因可能是,那个时候上学的人本来就少,就没必要分的那么清楚,而且那个时候能去上学的,也大都认真刻苦,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所以,老师常说,当年一个班级有没考上大学的,有专科的,有本科的,甚至清华北大的都有好几个!这样的一个班级里的考学成绩出现如此大的分差,这在我们现在行的快班慢班制度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甚至是不可以理解的。因为,常年的分类,让每个班级里的学生都慢慢开始对自身有了一个局限性的定位。自我认为,我就是这样的,我本应该这样的,算了,我只能这样了,好吧,我这样的,这样就不错了!这些看似合适的认知,殊不知是青少年拥有远大理想的绊脚石,十分可怕!

俗话说得好,万事都有两面性。既然,学校那么热衷于快慢班的划分,那么肯定是存在一定道理的。因为,学校清楚有些学生难教,智商也比有些学生低一些,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十分有限。学校,为了将一些较为聪敏的学生挑选出来,专门找老师进行教学,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考去名牌大学的机会。而且,学校还认为,将那些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找老师用他们这个智商可以接受的程度去教他们,他们会事半功成,会学的很好,学校这样想,这样认为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安排,学校也能增加升学率!

但是,我觉得学校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们似乎欠考虑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是啊?常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到底是教书为先,还是育人为先那?显然我们都明白,不为人,何谈其他。但是,学校,通过分层化,异类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隔离开来。主动教给学生,人有高低贵贱,身份不一的思想观念。虽然,这种教育能让有些学生奋力追赶,改变自己的身份处境。但是,大多数人,会被学校的无聊制度给淹没在人海中。学校可以培养出佼佼者,但是这不值得高兴,能教化大众学子才是学校的本质目的。教学的目的化,终归会害了学生,害了社会,害了国家,我想这就是国家为什么主动来反对这种制度存在的原因吧!





深夜轻语


"快慢班"的分层教育是对部分学生的歧视!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学生的邀约电话,参加他们的同学会,说是某某级某某班的学生张敏,哦,张敏我还有印象,但班级我完全记不起来了,因为我几乎每年都在任教毕业班,此时听见电话那头说:"我们是慢二班"的。哦,"慢二班",想起来了,这个聚会我一定参加。

聚会上,我们一起回忆分"快慢班"时的情形,记得那是15年前的事儿,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的措施,将六个毕业班分为两个快班和四个慢班(每班60多人),我当时任教快一班和慢二班的物理,回想这一幕,心里满满的酸楚。

张敏代表"慢二班"的班长首先发言:"我们慢二班,是学校里不重视的班级,我们班的学生调皮、学习成绩差、爱打闹、思想颓废、不求上进等等,人为的把我们分成三六九等,从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贴上了这些不好的标签,接受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们脆弱的心灵或多或少受到过伤害,那时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歧视,好在我们班的同学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也比较团结,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为我们进行刮骨疗伤,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是一阵阵的痛。"

此时,副班长刘强抢过话筒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分层次教学,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快班的同学自认为高人一等,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做后盾,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哎!受到过伤害的同学,更加肆无忌惮的玩耍,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坐在后排的几位同学还在玩扑克,老师将他们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们都说自己在慢班里受到歧视、自卑,不想学习,也不愿意学习,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升学的希望!这就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的表现!"

多么痛的领悟啊……十多年以后,我们的脸上还刻着三个字"慢二班"!

在义务教育阶段,希望不再有"快慢班"的分层次教学!请不要歧视每一位孩子!



Lance课堂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快慢班”的人,我说下自己的经历及观点吧。

高中的时候,我们分A班和B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快班和慢班,不同的是,我们的B班是快班,A班是慢班。当时我就在想,这是校方为了平衡所谓慢班的自尊心。四个B班,十二个A班。这就是我经历的“快慢班事件”。

但,这是毒瘤么?我不觉得!原因有几点。

第一,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无论身心还是智力,古人云:“因材施教”。或许现代的“快慢班”就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体现。

第二,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它的必然性,既然全国范围都存在这种现象,说明教育体系已经考虑的很周全,我们的教育就是需要一些分层教育,如果非要说这是给学生划分等级,我觉得有找事的嫌疑。

第三,虽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家长都知道要面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所有孩子放在一起,有学得快的,有学的慢的。学得慢的一定学得会,听得懂老师教了什么吗?如果这时候你还在要面子,那我觉得你真的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第四,即便现在取消了快慢班,不需要有成绩排名么?能直接把成绩排名也取消吗?学习差不代表这个孩子不行,术业有专攻!别把孩子当成家长比拼的工具,只要尽力了就行!

综上,我觉得快慢班有必要存在,并非毒瘤。之所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是因为家长脆弱的自尊心在作怪。什么时候家长能放下面子,直面问题,孩子才可能真正进步。分数不是目的啊,快慢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怎么面对!

我是PS教学简单哥,简单哥是致力于图片、视频后期处理的达人;每天更新教学视频,喜欢的可以关注下奥!


PS教学简单哥


我当年读高中就是在奥赛班,高中母校是市里的二重点高中,比起一重点高中优秀教师资源肯定少,所以当年学校从20个班里挑出四个班作为奥赛班,两个班作为励志班,然后配置最好的老师,我印象很深,物理老师是全市数一数二的老师,英语老师是个学校的干部,专门教我们一个班,能力很强,语文老师没啥感觉,是班主任,要求比较严格,数学老师是年级主任,化学老师是化学组组长,生物老师好像一般,就是这种配置才给了我更多的可能,如果在普通班,我觉得结果肯定不会有现在好!有些人会说到公平的问题,我们当时是允许普通班的学生如果考的好到奥赛班的,所以我觉得在教育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这是一种对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教育领域前行者


作为曾经高中生,我来谈谈我的感想。

首先,当时我们学校分了火箭班一个理科班,重点班四个文理科各两个和剩下的是平行班,后来还有艺体班。

其次,我是文科重点班的一员,高考全班第十,超过二本分数线24分,大概全班前十五都是二本以上,前三都是一本的。火箭班成绩更好,忘了有多少个一本,重本了。现在说说艺体班,里面大多数都是文化成绩不怎么好的,一般在两三百分左右,最多的有四百多分的,但是只要他们艺体分够了,就能上本科大学。

最后,谈一下,其实我们班上也有学习不好的,一样有考不上大学的,但是人家求学的态度好啊,想学习,也努力学习。那些个平行班的同学学习不认真,还影响其他人学习。

所以现在你们自己说说该不该分快慢班。


爱妹妹傅红雪


我上初三时,学校打了个擦边球,声称不分班,实际白天分A、B班,晚上回原来的班。最开始,我被分到B班挺难过的,一次考试又考进了A班,后来又一次考试划回了B班,也想通了。后来也确实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好,老师的师资水平普遍好,在B班的我最后考上了小重点高中。

分班其实有利于各个水平的学生学习,值得肯定。但是也是要看这个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的,好学校教出来的学生成绩确实高于其他学校的学生。对于这种情况,去哪个班没那么明显的差距。与其考虑去哪个班,如果有条件,把孩子送去一个好学校总不会差太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