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彪218431606


魏延踢灯导致诸葛亮续命失败既然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情节而非史实,那我们就应当就书论书,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设计出这样的情节。在《三国演义》中,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诸葛亮只有两次失误,一次是上方谷中没算出来雨,走了司马懿;另一次是以祈禳之法续命没算出来魏延踢灯,最终病逝五丈原。前一次,自然是失误;后一次呢?

其实魏延踢灯很可能是诸葛亮算出却放任其发生的事件。诸葛亮在写《后出师表》之后,面对司马懿的强大守势,北伐的信心已经不足。如果说诸葛亮还有一丝希望,便建立在能诛杀司马懿这件事上。可是,上方谷一役天助司马,诸葛亮再不甘心也还是输了。这之后,北伐再无胜算,诸葛亮的生与死已经没有区别。

这时候,诸葛亮要考虑身后之事了。他知道魏延必反,却没有足够的口实,如果以莫须有的“反骨”杀魏延会动摇军心,于是就想出一个子虚乌有的祈禳之法。诸葛亮很可能是将灯摆得很容易踢倒,然后通知了除魏延之外的所有重要将领小心行事(甚至魏延踢灯,很可能就是诸葛亮下令让其进帐的);魏延又不知其中的陷阱,于是踢灯事发,坐实了害死诸葛亮的罪名。这之后,马岱再杀魏延,那真是师出有名了。综上而论,诸葛亮为了杀人魏延,也是费尽心机了!


切割地球


诸葛孔明将死之际,为了恢复大汉江山社稷诸葛亮想再向天借一纪阳寿,于是筑起祈祷台,施展祈禳之法向天借寿!该法在大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以延寿十二年。最后一天魏军攻寨,魏延来报告军情,不小心踢翻了一盏主灯,破了诸葛亮的法阵,使得诸葛孔明必死无疑!

姜维见魏延踢翻了灯,拔剑欲斩杀魏延以泄心头之恨,诸葛孔明及时制止了他!诸葛亮的官方说法是:生死有命,不可攘也!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其实诸葛亮第一次看见魏延就想诛杀他,说魏延背后有反骨,以后必然反叛。其实诸葛孔明早就算出来了,魏延将来会破他的七星祈禳法阵,故想逆天而行,先杀了魏延!

诸葛亮没有当场诛杀魏延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杀之无理亦无法;其二、天命不可违,杀之无益!作为三军统帅,杀人要依法杀人,有罪你才能杀。诸葛孔明不能对全军宣布魏延踢翻了一盏灯就要杀他吧?魏延是蜀国大将,位列诸侯,不能因他踢翻了一盏灯就把他杀了,如果杀了会令全军心寒的,甚至可能激起兵变!魏延是上天派来催诸葛亮命的,此天意必不能违,违之有损阴德!



诸葛孔明向天借寿不能成功的原因也有两点:其一、汉祚已尽,非人力可以挽回,诸葛亮逆天而行,天必收之;其二、诸葛孔明南征百战,杀伐过重,许多军士因诸葛亮而死,故诸葛亮阳寿不高。诸葛亮智慧过人,神机妙算,能呼风唤雨,能驱动阴兵,还能使用六丁六甲,能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逆天神器,可谓心智损耗过甚,因此必不能长寿!长寿之人不论心力还是体力都用得少,无忧无虑故能长寿!


大秦铁鹰剑士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交锋的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但真实的历史却很是平淡,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等正史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深知与诸葛亮正面对决非上策,所以魏军虽偶尔与蜀军有小规模交锋,但整体始终是坚守不出。

诸葛亮屡次挑战,送司马懿妇人衣激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问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办事多少,进而据诸葛亮事无巨细而饭食甚少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事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

有魏明帝禁止出战,又有司马懿睿智判断,魏蜀两军是相持数百日,最终诸葛亮因病重被活活耗死在了五丈原。

如此结局,诸葛亮留给历史的是什么印象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其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二。

算是悲情英雄,但少了些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

再一点,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弱化了诸葛亮古今“智绝”这一似神近妖的光辉形象。

有意褒扬诸葛亮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在诸葛亮的谢幕战上,他是大书特书,意在塑出个让天地长叹、千古智绝却又天命难违的悲情英雄来。

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确实干得漂亮,他虚构的那些个精彩情节不仅堪称经典,更几乎囊括了悲情英雄的所有情结。

诸葛亮布七星灯,以祈禳之法续命即是其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聊这一段,其实不能忽略了之前的一个情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因为就天命难违这一点,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有司马懿上方谷因大雨灭火而大难不死,才有诸葛亮因魏延踢灯而撒手人寰。

毕竟,死敌对阵,吉凶两断,这样的天意才让人唏嘘。

说到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可谓是惊心动魄,司马懿先仔细打探诸葛亮行踪,确信诸葛亮就在上方谷后,为万无一失,又巧设声东击西之计,就这样,最后还是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在熊熊大火中,司马懿父子三人是放声大哭,坐以待毙。

在这一刻,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千古智绝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然而让天地长叹的是,就在这胜负已定时,天公突降倾盆大雨,司马懿父子从而得以逃出生天。

有老天借司马懿半子的情节在,天意难违,随后必有老天向诸葛亮索半子的情节。

而那个代天意来索半子的人就是历来被诸葛亮视为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细细品读司马懿派兵扰营,魏延慌乱进帐禀告军情,进而误将续命七星主灯踢灭一事,罗贯中实有丑化魏延之意。魏延乃蜀军数一数二的悍将,面对敌兵探营这种平常事,不是有意丑化,魏延怎可能慌乱至此。

如今让魏延慌乱进帐踢灯,这位蜀汉历史上的冤死之将就成了当下可恨不可杀,日后又可恨又可杀的可怜人了。

聊到这里,必须说两句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反叛之举?

深入地看下去,此人可能真的比较冤。说到底,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远没有演绎中的那么光鲜,魏延之死归根到底是因为诸葛亮容不下他,另外就是他那桀骜不驯、刚硬不屈的性格。

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诸葛亮对他有成见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魏延本质上不属于诸葛亮的人。这两点决定了,诸葛亮生前要打压他,死后要除掉他。

唯有如此,丞相之功业、丞相之荣耀才能保全。

因为有这些恩怨渊源在,让魏延去踢灯,实在是意味深长。

最后再来聊聊诸葛亮布七星灯续命这一段。

诸葛亮为何要布七星灯续命?

诸葛亮说的很真切: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很显然,诸葛亮续命不是为了自身的富贵安康,而是为了上报君恩,下救民命。

说白了就是为了鞠躬尽瘁。

如何布七星灯,如何安然度过前六天的情节在此咱们就不细说了,装神弄鬼的无非是为了烘托一个续命将成的氛围。

然而,到了第七天,也会看天象的司马懿看出了星斗变化的玄机,于是派兵到诸葛亮这边一探究竟,看看诸葛亮是否真的命不久矣。

结果就闹出了魏延慌乱进帐,踢灭七星主灯的事。

见魏延踢灭了七星主灯,守护在旁的姜维,而不是马岱,拔剑要杀魏延,但被诸葛亮阻止了。

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呢?

诸葛亮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这是天意,杀了魏延于事无补,诸葛亮绝望之时很理智。

这符合他君子、智者、悲情英雄的高大形象。

相反,如果因无心之过一剑把魏延杀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就算是毁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延是要杀的,但要杀的巧妙,杀的世人无话可说,否则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黑句本


三国演义中灭灯后要杀魏延的是姜维。诸葛亮阻止姜维,则是为了不杀无罪之人。

所谓“五丈原灭灯”,肯定说的是《三国演义》了。历史上并没有此事。而按照《三国雅尼》记载,魏延并非故意踢灭灯,而是来报告军情不小心碰灭的。而且也不是马岱要杀魏延,而是姜维要杀魏延。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 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 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 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 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 长之过也。”维乃收剑。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 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杀出寨来。夏侯霸见了魏 延,慌忙引军退走。延追赶二十余里方回。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定魏延日后必反,早就想杀他。那为何此时反而阻止姜维杀魏延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三国演义本来是历史小说,符合历史的素材尽量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改。历史上,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发动兵变,兵败身亡,这是魏延最大的污点。三国演义对魏延整体而言是贬低的,那么一定要保留这个历史段子,也印证前面诸葛亮说魏延“久后必反”的预测,增加诸葛亮的神化形象。如果这里让姜维把魏延杀了,一则违反历史,二则魏延形象反而没有那么讨厌。

第二,诸葛亮执法,素来讲究堂堂正正,杀人要有名。魏延在这里并非是故意扑灭诸葛亮的灯,而是在司马懿派兵偷袭时进来报告。这种如果杀了,其实有点勉强。再说如果让士兵们听说魏延被杀,而罪名是扑灭了主帅借寿的灯,导致借寿失败,那么不光是蜀军会士气大落,只怕司马懿得知后也会整兵前来,后面“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戏份也不好演了。

第三,诸葛亮此举还有可能是保护姜维。毕竟在之前诸葛亮专门安排姜维守住营帐:

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 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 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

诸葛亮明明交代得很清楚,让姜维守住外面不放人进入,可以说姜维是保护诸葛亮做法的最后屏障(毕竟这事儿不能泄露,不可能公然下令,一切人等不许进入中军帐)。而魏军偷袭的时候,恰好姜维丢下自己的任务跑进帐来了。诸葛亮没有召唤,你进来干嘛?又没啥要事禀报,无非是过来看看情况。这种严重失职,其实比魏延这种不知者疏忽下扑灭主灯的错误更严重。如果姜维在外面守着,魏延也就闯不进来了。

所以真要追究,姜维和魏延谁责任大不一定。若是姜维在这里杀了魏延,事情传开,对姜维日后在蜀汉的地位是有影响的。演义中诸葛亮把姜维视为日后的继承人,当然要保护他了。


巴山夜雨涮锅


呦呦呦,您瞅瞅,您瞅瞅,问得多没水平。首先孔明灯那是放天上去的,莫非人家诸葛亮是想着自己早点升天,给自己点天灯不成?分明点的是问天续命的七星灯。再说了,那马岱不是正拎着大刀在守巴郡嘛,咋跑到诸葛亮这抱大腿了?那个气得骂娘想要拔刀砍五虎将后无敌的征西大将军魏延的分明是姜维好吧?!

正确的问题打开方式应该是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翻七星灯,姜维抽刀想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要阻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甭说你把《三国演义》所有影视版本看一遍,也不太容易说出个所以然,得是撸过原著的人才有印象。

原著里这样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已经是六出祁山,眼看司马懿又龟缩不出,慢慢地又拖到了蜀汉军卒弹尽粮绝,乃至人困马乏的大后期。此时的孔明,深感自己身心疲惫,乃至说他是在熬灯油也不为过,自觉已经到了油尽灯枯恐不久人世的时候而大业未竟,唏嘘不已。姜维此时便对孔明说丞相宿来擅长天命之术,何不问天续命,或天意昌隆尤未可知?



于是,诸葛亮便点了问天续命的七星灯看看能否向天再借二十年。七星灯的意旨是,从点起开始,不论任何原因,只要本命灯熄灭,皆代表天意不可违,孔明无法续命匡扶汉室,既代表天亡蜀汉,非人力可为。如若七天内本命灯不灭,则代表天佑蜀汉,孔明了向天再借二十年。

孔明点了七七四十九盏灯,里外各一盏本命灯。

另一边,司马懿夜观星象,发现主诸葛亮的星辰暗淡,料到诸葛亮大限将至。于是,司马懿打算去蜀营探个虚实,免得再上他的当。

第七天的时候,司马懿带人开始捣乱。另一边,魏延见状,火急火燎地来到了诸葛亮主帐,看似漫不经心的一脚刚好踢翻了在外那盏本命灯。瞬间,七星阵破,诸葛亮一口老血吐出。另一边姜维见状,拔刀就要砍那魏延,被孔明喝住,叹道“罢了,天意如此,不可强求!”

实际上,诸葛亮也恨魏延到骨子里的。魏延什么人,征西大将军,能不知道司马懿玩的什么把戏?能不知道诸葛亮在摆七星灯续命?!恐怕他不仅知道,还知道哪盏是本命灯才对!


孔明喝住姜维,首先姜维绝不是魏延的对手。就算杀了魏延,蜀汉除了少了他诸葛亮,又少了一个能挑大梁的征西大将军,那不是要把司马懿给乐坏了给他人做嫁衣吗?对蜀汉,将是灭顶之灾。

魏延在,虽然说他权欲熏心,但到底是代表蜀汉的利益。魏延既敢踢翻七星灯,就奔着拼个鱼死网破去的,必有后手。两军交战而先自毁长城,不值当。


不书公子


这个题目有许多错误。一、魏延不是故意为之。二、魏延踢的不是天上飘的孔明灯,而是诸葛亮续命用的七星灯。三、当时想杀魏延的不是马岱而是姜维。所以题目应该改为“魏延在五丈原无意踢熄七星灯,姜维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好了,下面开始解答: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103回的结尾和104回的开头,大致剧情如下:

诸葛亮抱病在五丈原和司马懿对峙多日,一夜诸葛亮夜观天象见主星暗淡,和姜维说他命不久矣,于是想用禳星之术来为自己续命。所谓禳星之术,就是让姜维派七七四十九名军士在帐外守候,在帐内则摆好法阵: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大小灯盏一共57个。诸葛亮需连续7日在帐内披发提剑做法,只要灯盏不灭,自可延续阳寿十二年。

这法事连续做了6天,效果很好。正当诸葛亮窃喜之时,没想到在第七天晚上,魏延慌手慌脚的入帐内禀报军情,正巧将本命灯踢灭。诸葛亮长叹一声,天命如此!魏延吓的跪倒在地,姜维气得直要拔剑杀他。诸葛亮却说,“此吾命当绝,非文长(魏延)之过也。”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姜维杀魏延呢?

一、演义中的诸葛亮虽然有祭东风和禳星之术的妖术加成,但成功与否自在天意。祭东风成功,那是上天让曹操大败于赤壁,而五丈原禳星失败,也是天意不可逆。这里的天意一方面指的是关羽丢失荆州后,偏居一隅的蜀汉想光复汉室已是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指的是诸葛亮在火烧藤甲的时候,杀戮过重,自知“必折阳寿”。

而续命失败也让诸葛亮意识到这是天意为之,并不是魏延的过错,杀魏延并不合适。

二、演义中诸葛亮虽然看不惯魏延,但魏延此举是无意为之。五丈原时魏延担任先锋,并不在诸葛亮身边,诸葛亮续命是机密之事,所以魏延不知道诸葛亮在做法。而此番魏延前来是来禀报军情的,踢翻灯盏是无意,并非故意。诸葛亮再看不惯魏延,也不会因此杀他。

三、魏延是可用之人,此时杀他会引起内讧。魏延和姜维都是诸葛亮信赖的将才,如果此时姜维拔剑杀魏延,会引起蜀汉内讧,削弱蜀汉的力量。再说,姜维拔剑难道魏延就会乖乖坐以待毙?肯定会和姜维搏斗一番,谁杀谁还不一定呢。

所以诸葛亮才会阻止姜维杀魏延。


石头说历史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兴汉大业就此止步,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叹惋与遐想!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是着重描写的一个片段。时诸葛亮不甘心兴复汉室的大业就此止步,在将死之际盼望能向上天祈求一纪(十二年)阳寿,故施以“七星续命之术”。当时诸葛亮在帐中设下法坛,于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安本命灯一盏于阵中,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则此法便成。

时过六日,主灯尚明,然怎奈即将功成之时,却因魏延的突然闯入而终功亏一篑,时姜维(并非马岱)见状难抑心中怒火,拔剑想杀魏延,却被诸葛亮阻止,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这样做呢?话说诸葛亮曾言魏延有反骨,早晚必反,为何不趁此良机除了魏延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杀魏延无法可依

若要论魏延之罪,最多也就是未经允许,擅闯主帅军帐之罪。且不说罪不至死,此罪尚情有可原。当时魏延并未故意要强行闯入,而是受形势所迫,原文中是这样写道:

“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 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

至于说魏延是有意将主灯踩灭,原著中并没有说起,不过是后人臆想罢了!当时司马懿派兵骚扰蜀军阵营,魏延在情急之下才闯入帅帐询问诸葛亮对敌之策。至于主灯熄灭,虽是魏延所引起的,但也是情有可原。总不至于因为魏延灭了一盏灯就将她杀了吧?且诸葛亮向来严明法度,若就此杀了魏延,那不让全军将士心寒?

魏兵骚扰,需魏延退敌,以安军心

魏延闯帅帐是因为魏兵侵扰所致,时魏兵来袭,主帅诸葛亮于帐中做法,蜀军阵营人心浮动,急需有大将退敌。若当时将魏延斩杀,不说少了一位退敌大将,更会严重动摇军心。斩杀魏延很有可能会招致司马大军乘虚而入,到那时恐怕一切都灰飞烟灭了。所以魏延不能杀,击退魏兵,安定军心,还需要这位军中的二把手!

续命不成,实乃天意

在诸葛亮看来,主灯熄灭实属天意,与魏延无关。原文中诸葛亮说到:

“生死有命,不可攘也,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之前火烧上方谷,天降大雨而助司马父子逃脱,诸葛亮本可派兵追杀,但他也放弃了,只是感叹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知天法信天命,此乃天数,乃命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古人不讲人定胜天,而讲人命天定,尤其诸葛亮这种究极天人之变的神级人物,对一切早已了若指掌,既然一切都已注定,阻止又有何用?

魏延踢灭孔明灯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讲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五丈原,司马懿吃了大亏后,坚守不出,任凭诸葛亮如何羞辱挑战,司马懿都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出战。

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和书信,骂司马懿像个女人胆小,司马懿非但不生气,还接受了诸葛亮的“馈赠”,并且问了使者诸葛亮的吃饭睡觉情况,当他听说诸葛亮每天只吃一斗米,每天政务缠身时,当场就说:“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司马懿通过使者的一两句话,就敏锐地判断出诸葛亮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很可能活不辽多长时间,诸葛亮听说这件事,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精明老道,因为诸葛亮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再清楚不过,他叹了一口气说:“彼深知我也!”

紧接着,诸葛亮又得到吴军三路伐魏,结果大败,无功而返的消息,诸葛亮知道这次出祁山又黄了,再想想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由得长叹一声,遽然昏倒在地。

经过抢救,诸葛亮过了半晌方才苏醒,他又是一声哀叹:“吾心昏乱, 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诸葛亮绝不是空发感慨,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洞察古今,预测未来的神级人物,他知道自己很危险。当晚, 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客星(象征司马懿)倍明,主星(象征诸葛亮)幽隐”,不由得十分惊慌,回去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

姜维也吓坏了,但他开导诸葛亮说:“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

所谓“祈禳之法”,就是续命延寿之法,此法十分神秘,属于终极法术,非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一句话:“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

看来诸葛亮很清楚“祈禳之法”是人为法术,成功与否谁也说不清,关键还要看天意如何,而天意是法术决定不了的,只能听之任之。

为确保“祈禳之法”成功,诸葛亮让姜维按要求准备了大量法术用品,并制定了应急预案,防止意外出现,特别叮嘱由姜维亲率49名铁甲士兵在账外守卫,“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姜维一一照办。

按照这个节奏接下去,诸葛亮续命很有成功希望,但他却有一个重量级对手司马懿,而且司马懿也擅长观测天象,他夜观天象时突然发现将星失位——这是诸葛亮大病将死的征兆,于是派夏侯霸领兵到五丈原窥探蜀军虚实,若发现诸葛亮不行了,就趁机挥师进攻。

诸葛亮的“祈禳之法”计划需要连续做七天七夜,诸葛亮做了六天六夜,进展顺利,身体有加油续命的迹象,正暗自欣喜时,姜维进入帐中,两人还未搭话,忽听得寨外一片呐喊,姜维大吃一惊,正要派人外出查问,只见魏延飞步闯入帐中,大叫:“魏兵至矣!”

诸葛亮见魏延脚步很急,心中大叫不好,还未来得及阻止,只见魏延一脚竟把主灯扑灭!

主灯象征诸葛亮的寿命,主灯一灭,诸葛亮的命运就注定了,谁也救不得,诸葛亮把剑扔到地上,无比悲怆地叹道:“死生有命,不 可得而禳也!”

魏延见状,万分惶恐,他知道自己闯了天大的祸,立刻伏地请罪,旁边的姜维忿怒异常,拔出剑来,恨不得当场就砍了魏延的脑袋,还好诸葛亮挥手阻止了他,意味深长地说:

“此吾命当绝,非文 长之过也。”

诸葛亮比谁都清楚,天意胜过人算,“祈禳之法”不能成功表面看是魏延踢灭了主灯,实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老天爷不打算给自己延长12年阳寿。既然如此,就算没有魏延,也一定会有其他人、其他事件破坏自己的“祈禳之法”,这就是命啊!

正所谓“万事不由人做主, 一心难与命争衡。”魏延虽然直接踢灭了孔明灯,却不是有意为之,他不过是命运之神的一颗棋子而已。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古人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天命论”是社会的主流信仰。即使是皇帝,也要宣称“君权天授”,来强调统治的合理性。而世间众生则必须顺从,即“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诸葛亮自然不能例外。

武侯最后一次北伐,引蜀兵三十四万,兵分五路,直出祁山。

曹叡闻报,大惊失色,而司马懿却悠然道:“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武侯之死,在出兵时已然天定。

司马懿遂发兵,与诸葛亮对峙于渭水两岸。孔明派费祎为使者,约东吴共同举兵伐魏。

论谋略,司马懿自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武侯设谋,诱魏军劫营,杀死魏大将秦朗;又以木牛流马运粮引诱司马懿,火烧上方谷,逼得司马懿差点自尽。如果不是天降大雨,司马懿必将殒命上方谷,但也再次预示了此时天命在魏,而天下终会归于司马氏。

司马懿经上方谷一役,坚守不战,哪怕诸葛亮送来了“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也自岿然不动。司马懿为了稳定军心,和曹叡君臣之间上演了“千里请战”的双簧。

而诸葛亮,却于千里之外,盼来了费祎带回的吴军战败的消息,不由得“长叹一声,昏倒于地”。

是夜,孔明夜观天象,自知命不久矣,对姜维说:“吾命在旦夕矣!”姜维闻知,劝诸葛亮使用“祈禳之法”挽回天命。于是,孔明在大帐之内摆下“禳星阵法”,只要主灯七日不灭,则可增寿一纪,增加12年的寿命。姜维亲率四十九人,于帐外日夜守护。

孔明在帐中祈禳已有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走入帐中探望,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突然听得寨外呐喊,姜维正要派人去询问缘由,却见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

原来是司马懿夜观天象,发现将星失位,料定孔明患病,不久便死,于是派大将夏侯霸率一千兵马,前来五丈原探听情况。

魏延负责守营,发现后,急急的赶来孔明帐中禀报请令迎敌,不想却因脚步过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却正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命已定,岂是人力可更改。

魏延见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则愤怒至极,拔剑欲杀魏延。

孔明抬手制止姜维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诸葛亮作为古代“君子”的典范,素以复兴汉室为己任,而大业未靖,却要身死,也只能喟然慨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言语中充满无奈与悲凉,透出武侯对蜀汉的无限眷恋与忠义。

只奈何天命难违,诸葛武侯也只能“顺天命,尽人事”,安排好后事,在一“天愁地惨,月色无光”之夜“奄然归天”。

诸葛亮的“天命”如此,魏延也并非有意为之,自然怪不得魏延了。只是诸葛亮之死,也预示了刘氏大汉基业灭亡的来临,而“天命”也终将归于司马氏。

不由得要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如此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可以在其中了解到如此众多的中华文化。


奕天读历史


诸葛亮在五丈原续命之事,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属于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一个场景。罗贯中借诸葛亮续命一事,描绘了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之恩,鞠躬尽瘁导致积劳成疾,欲向老借命而不成的悲情形象,让世人平添几分同情之心!


当然,这样的事情在正史上是不可能发生的,续命之法太过于玄乎了。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是因积劳成疾,在与司马懿的对峙中活活耗死,最终病逝于五丈原。

不过题目既然问的诸葛亮续命一事,我们还是以《三国演义》为背景随便聊一聊。首先纠正一下,当时魏延扑灭的是孔明续命用的七星灯,拔刀欲杀魏延是姜维,不是马岱!

不过,对于魏延扑灭诸葛亮七星灯一事,确实有点难以置信。

魏延是蜀汉集团中最为顶级的将领之一,在五虎上将先后离世之后,魏延是蜀汉将领中的第一人。以魏延的资历,跟着刘备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即便是司马懿大军压境,也不至于慌张成这样,没有一点大将风度!


魏延作为当时军中的核心将领,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正在续命一事,为什么还会如此鲁莽的冲了进去?难不成魏延是个心机男,有意而为之,故意害诸葛亮丧命而后夺取军权?可是,魏延在后来的剧情中的表现,又显得太耿直了,否则也不会被马岱一刀砍掉脑袋了。

只有一个可能,魏延是个背锅侠!

汉室覆灭,已经是天命,诸葛亮强行续命企图匡扶刘汉江山,本是逆天行事,断然不可能成功。所以诸葛亮的续命一事,失败是必然。眼看着诸葛亮已经施法六天了,此时必然会有意味发生,而魏延就充当了这个制造意外的绝色。


作为蜀汉后五虎上将时代的第一名将,魏延不是一个招人喜爱之人,跟同僚的关系极差,与杨仪更是水火不容。同样的,罗贯中也不喜欢魏延,魏延一出场,就给魏延定下基调:脑后有反骨!

所以,在天命不可违的意志下,罗贯中最终选择了让魏延充当了天命的执行者,让诸葛亮续命失败,更是让读者对魏延恨得牙痒痒的!

那为什么诸葛亮又要制止姜维当场杀了魏延?这是罗贯中用来拔高诸葛亮的手法!既然是天命不可违,诸葛亮如果没有制止姜维杀掉魏延,反而让人觉得诸葛亮是个心胸狭隘之人。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又要在死后埋下一枚棋子马岱斩杀魏延?这同样还是罗贯中拔高诸葛亮的手法,为的就是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即便临死之时仍能预料死后之事并做出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