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很高深,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对数学痴迷,甚至废寝忘食?

PEP人教版英语


经常会有孩子问道:“这么费劲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时候你看了看周遭的生活,可能并不知道这么回答。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棒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首先我想让你明白,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这个道理,我用了半辈子才弄明白。

或许,你一碰作业,看到乱七八糟的数字,就烦,会想:“这有什么用呢?”

背了个公式C=2πr,想:“这有什么用?”

解了组一元二次方程,想:“这有什么用?”

证明了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想:“这有什么用?”

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一定是要有用的。这个社会,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大人的生存,都给我们注入了一种固若金汤的、功利的实用主义思想,让你不由自主地会去发问“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而这不单单是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虽然爸爸很难摆脱这种功利主义思维,但使用“金钱至上”的唯一标准来衡量一切的社会价值是有问题的,我想你应该不会像爸爸这样中毒太深,你可以改变这种思维。

每天,走在街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攫取利益的足印,疲惫的眼,焦灼的脸,在这个功用思想甚嚣尘上的世界,追逐着富有物质催生的感官刺激,内心深处却麻木空虚,缺乏幸福感,直到最后死去,终生不知道生存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但这些才是与你一身相守的东西,是你生命最重要的存在,会在最灰黯时刻拯救自己。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没有用”,但其实它们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人生,并不完全是拿来用的。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面对牛顿被苹果砸中后,费劲脑子地思考“苹果成熟了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向天上飞?”的情况,一般人都会嗤笑,这个人是个傻子,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想它有什么用?

而真的没用吗?

万有引力直接就撬开了19世纪经典力学的大门,普罗大众却只有在这一定理载入史册时,才瞠目结舌,对此赞不绝口,传为佳话。

同样,现在,在你的眼里,很多看起来没有用的东西,被你拿着铅笔在作业本上使劲画圈圈诅咒、臭骂的数学题,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都会大有用处。《伤心者》一文就为那些数学史上超越时代的伟大嗟叹着,那些被你烦死了的数学字符一次次像魔法般在历史长河里点石成金。

有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总结了圆锥曲线理论,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

有公元1831年,伽罗瓦创立群论,一百余年后获得物理应用。

有高斯一生,致力于非欧几何,让这无用之学,在一百七十年后,与由之发展来的张量分析理论共同成为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世界沉默着,但它总用时间提点世人,许多“大用”,都是从那些看似无用的智慧之学中衍生出来的,“无用”之中常常隐藏着有用的潜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所以,孩子,这智慧之数并非真的无用,它的用处只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或者说只是那些功利的人看不出来而已。

你经常吐槽的那些不起眼的质数,其实是无法计量的独角兽,直接占据着银行的最高机密,成为现代通信加密术的关键一环。当年,也有很多人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没有用,但引力波的发现就是人类通往太空的关键指数。还有当年的量子力学,很多人认为这是“怪力乱神”,后来却引导了近100年人类顶尖科技的发展,只要是智慧的结晶,一定是有价值的。

数学是一种思维训练

80后大多喜欢韩寒,他桀骜不驯,年纪轻轻就辍学,大骂中国教育,很有个性,也有点思想,说实话,我觉得社会也需要这样的牛虻。但他说的这话:“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数学估计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够用了。”我可就不太同意啦。三年级的数学就够你用一辈子,那你对生活是得有多知足常乐?

听到这,估计你那满腹牢骚的小嘴又开始不满了,那些明星数学什么都不懂,还不是活得特愉快,天天到处游山玩水,你懂数学还不是一天到晚忙,根本没时间和我玩?

孩子,是的,冰冰姐现在有钱有名,但你可看到冰冰姐参加《挑战者联盟》,做算术题时,17-8=5?让现场所有人蜜汁尴尬。

孩子,明星也是有烦恼的,他们看到关晓彤能算出数学题,围在身边的鹿晗满眼的羡慕佩服,拥有数学思维在任何时候都是让人高看的。

你别看完成这一道一道计算题,如此乏味枯燥,推理证明那一道一道逻辑题,如此艰难痛苦,这每一步,其实都是对你大脑的一种强有力的思维训练。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思维方式之一,就在于人类懂得运用理性思维去克制自己“非理性”的一面,懂得运用数学去处理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

多少个世纪以来,由于人们辛勤钻研、反复辩论,数学的各种公式与定理已经得到了千锤百炼,其与逻辑推理深深地紧密交织着,大大地增强了我们处理事务的能力。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人,就像戴了一副X射线眼镜一样,可以透过现实世界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看清其本质,并将其为己所用。

在蜜蜂筑房中掌握正六角形是最节省材料的建筑结构;在成功学“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败”的谎言中一眼看穿1009这个精确得吓人数字根本无从推算;在澳门的赌场抑或自家的股票仓位上用着凯利公式玩得不亦乐乎;在出门郊游时,对着镜头巧用黄金分割率拍出朋友圈最高大上的照片……

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乃是世间第一个发现数之美的大神,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万物皆数”。在毕老的眼里,数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与数息息相关,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和懂得一些数学。

一次,毕老看到一个勤勉的穷人,想教他学几何,于是,为鼓励他学习,毕老说:“如果你能学懂一个定理,那么就给你一块钱币。”这样好赚的生意,这人自然是立马就答应了,可是过了一个星期,这学生却对几何痴迷不已,反而要求毕老教快一些,并且建议:如果老师多教一个定理,他就给一个钱币。所以,毕老很快就赚回了以前给那学生的钱。

孩子,同你讲这个故事是想要告诉你,别怕数学,别看到数字就发困,揉眼睛。学数学其实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很好玩的事。爸爸希望你能像故事中的那个勤勉的学生那样能开心地学数学,从内心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能在整天吃的到圆形蛋糕中,想到在同样周长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能在放学回家时,找到一条线段最短的路线。

另外,爸爸,还想借此告诉你,数可能的确不是宇宙的本源,但它却与世间万物都有着密切联系,是各个学科的基础。达芬奇就曾用大量的数学几何原理画出了不朽名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古典音乐大师巴赫则用精巧的构思与计算演奏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所以,每一个学好数学的孩子,都会在各个领域拥有不俗的成就。


数学严老师


学生时代,数学之难让很多学生痛苦不堪。随着阅历的加深,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发现很多人对数学痴迷,甚至废寝忘食。这样的事情让很多人不解,甚至嘲笑。虽然我对数学不痴迷,但对这样的事情表示十分理解。

一、数学是强大的通用工具

实力的比拼在于工具的强大,武功高强也怕灭绝师太手中的倚天剑。物流,出行有了轮船、汽车、飞机才十分便利。在保家卫国方面,千军万马不如一颗原子弹更有震撼!

数学就是这样强大的通用工具,在各行各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行业需要数学;IT行业需要数学;金融行业需要数学;彩票,游戏都需要数学。随着互联网兴起,大数据的来临,整个社会也从“文明”走向“数明”。



数学在各科建设发展都举足轻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酷爱数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是黎曼数学。生物基因序列的研究也依靠数学模型,数学公式。化学也充满了数学公式,数学思维,计量化学,分析化学大量运用了数学知识。都说科学的尽头是数学,没有数学科学寸步难行!还有语文,音乐,艺术都需要数学来推动发展。



二、数学很美,很有趣

这里就简单举一个大家熟悉的黄金分割点0.618吧,它是一个无理数。我们经常看到的电视、电脑屏幕,写字台面,书籍,门窗等其宽长比大多为0.618。还有火柴盒,国旗都恪守0.618的比值。



在绘画上,喜欢把最重要的部分布局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后的晚餐》应用了黄金比例布局,《蒙娜丽莎》中脸也符合黄金矩形。

在音乐上,也采用黄金比例。在巴托克的大量作品中,乐曲的高潮恰好在黄金分割点上,即乐曲总长乘以0.618得出的积为乐曲的高潮点。乐曲分为长段,短段也各自有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点让音乐之美更上一层楼。

数学很美,很有趣的东西太多太多!

三、数学很高端,也很平民

数学研究可以很平民,成本可以很低,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数学研究可以不需要高学历,很多年轻人容易在数学上获得成就。

数学上有很多神奇的数字,只要勇于发现,在平凡的数字中总能找到神奇有趣的地方。比如142857并不是数学家发现的,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组数字,具体神奇之处这里写不完。当然还有更多神奇之处等待着你的挖掘哦!还有无数的神奇数字等待你的发现哦!



了解一下亲和数的发现史会更加有意思,约320年毕达哥拉斯发现人类第一对相亲数220和284。直到1636年,费马发现另一对相亲数:17296和18416。1638年,笛卡尔发现一对相亲数:9363584和9437056。1750年,欧拉一口气向公众抛出了60对相亲数,引起了轰动。然而更加有意思的是1866年,只有16岁的意大利小青年发现1184与1210,仅仅比220与284稍大一些的第二对相亲数。可见数学可以很高端,也可以很平民。



数学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战神拿破仑日理万机,还在研究数学,才有拿破仑三角形。每一道世界数学难题都会有无数动人的故事,很多人为此废寝忘食的攻克,前赴后继永不停歇!

数学的广泛强大应用,美丽而有趣,再加上人人皆可研究,自然引来很多人痴迷其中。

最后欢迎大家补充、交流、评论。


徽乡小居


数学的确很高深。即使是已经研究一生数学的数学家,仍然可能只限于了解、熟悉数学的少数分支,甚至对于离得较远的数学分支里的艰深的而抽象的概念、理论,听起来依然有像听天书一般的感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自从二十世纪之后,全世界已经再也没有那种能真正称得上全才、可以在任何一个数学分支里完全自由闯荡而丝毫不受拘束的数学家了。尤其是处于顶端的纯粹数学,它与流行音乐、实用经济学、应用科学等等,甚至与应用数学也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通常不能给研究它的人提供很高的经济待遇。然而,纯粹数学也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它那超乎寻常的魅力。举一个小例子吧,大家熟知的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居然也一度被欧几里得几何的魅力所吸引,对几何证明等等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正是靠着这份独特的魅力,纯粹数学才从一代一代的人类中吸引到一批又一批爱好者投入其中,只为那点难以言表的乐趣而献出自己的一生。吴文俊先生的夫人曾多次对我说过,研究数学的人没有几个人是能够真正出头的。的确,她这句话说出了许多终生没有大成就的数学家们的艰苦历程。我和我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迷恋数学而入了这一行的。希望今后依然有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罗阳人家张明尧


数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并非是一门“高深学科”。

各行种业都离不开数学,因为离开数学什么事都做不了,这说明数学的重要性及普遍性。

有很多人都把数学想错了,有人想得太简单,认为数学就是“算术”,所以对数字敏感,算得快数学就好,这是把数学想得太简单了,当你真正了解数学本质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数只不过是其“最基本功能”而已,它的真正功能是它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有人把数学想得太复杂了,认为有太多公式符号要背,真的记不住呀,那么“高深”学科研究它干嘛?数学高深么?它只是积累得太多,而这些积累都是一代代人的成果,你不知道公式和符号背后的意义,不真正去理解它,只知道背最后学得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

数学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符号,公式着故事,你只要真正了解了就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去研究它,有些问题看似毫无用处,但真正用到时你会发现它是很好的工具,这也是为了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书虫数码评


数学是很高深,但也很美,这种美只有深入地了解了才能感受到!

在上学时我们都会学到数学,接触到很多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当然也离不开很多数学题,当我们解答出这些数学题时,就非常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有时候比物质奖励都让人期待!

更重要的是,数学是人们了解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科学家发现的科学理论都离不开数学这种工具,我们现代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种概念,从航天飞机等高科技的发射上天,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同时,数学也很美,很有趣,有人甚至隐藏着宇宙奥秘。比如说黄金分割点,我们熟悉的圆周率,无理数定义等,当然还有高深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等概念更是解决了一些无穷尽的问题!

而我们每天都在用的电脑也与数学息息相关,它所使用的二进制数学是计算机运算的基础!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发展研究,没有数学的进步,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好的工具去认知世界!


宇宙探索


你体验过只通过自己努力解决一件问题的舒适感……

那是种怎样的感觉呢?

就是有种感觉自己有能力了,很强大的感觉,让自己感觉……就是很爽吧!

当你循序渐进,解决了一道数学题,在你认为很难,但是你自己却亲自处理掉一件难题之后,这种感觉是真的很美妙的。

不仅仅是数学,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也会有这种美妙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不会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你发现你能解决很多问题时,你就会充满自信!

数学在你不断地探索时,难度越来越高深,你解决的问题越难,你就越会有一种现在至高点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另你沉醉。

有人把这感觉称之为成就感!其实这就与打游戏是一样的,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而且确认自己能获得,这就是一种自信的感觉。

自信不仅能吸引人,最主要的是能让自己感觉很舒适,很美妙!所以更容易让人沉醉!

所以想想你自己打游戏的时候,打dota的时候gank死对面的时候,你是不是同样也非常的高兴,感觉很爽?!


小P蜀黍


正因为数学很高深,才会让很多人痴迷且废寝忘食啊。

数学是开启一切的钥匙,更准确的说是解释一切客观事物的工具。

正是因为数学的深远,有很多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让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其痴迷和钻研。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以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这使得数学的发展关乎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在物理、化学、航天、工程、材料、加工业等行业。可以说很多领域之所以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就是因为数学的停滞不前。


正是由于这种特质,使得纯粹的数学研究者们更加伟大,正如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大部分领域都是站在了数学研究的肩膀上。


对于数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言,每每在领域内攻克一个小小的难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无比成就感的,因为可能一个小小的成就就能推动某个领域的一次变革。在这些科学家的心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远远重要于那些世俗间的成功,毕竟一个普通人的成功只能改变一个人或一家人的命运。而一个科学巨匠,却可以改变全人类的命运。



未泯双瞳


人,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无论做什么,想干好什么,天赋很重要。爱好并不等同天赋。有的人,若在某些方面的爱好与在此方面具备的天赋恰好吻合,那么,在从事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或工作,或者参与这方面的活动时,就可能很容易使他(她)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其产生的结果可能也会容易使人满意。相反,没有天赋的努力往往比具有天赋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可能会差的很多。数学做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如此,更需要具备天赋。

解答数学题,往往困扰我们的是方法,为了寻找到解答方法有时会花较长时间,花几小时或几天时间并不算什么,有的真的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才能找到。

比如,下面这道趣味数学题,只希望找到下面这道题所使用的算法:

某商品单价的取值范围是:1.28≤单价≤1.32,对于任意给出的一个不小于100倍单价的金额,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算法,在15秒以内均可以求出正整数的数量来。(注:①、须保证:数量Ⅹ单价=金额;②、单价及金额只限两位小数以内,为了计算方便,任意数金额限定在15位数以内)


祥润花园


的确数学裉高深,但非常有趣,深深地吸引着我,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我读小学时,那时分为初小和高小。高小课程有语文算术自然地理和历史。我觉得自然最有兴趣,自然课里有热空气上升一节,学校在儿童节:放了孔明灯:,自此之后对大自然发生了浓厚兴趣。被虹吸管现象吸引,后来长大了,发明了虹吸管水泵,利用水力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到了初中,被一本叫做趣味化学实验的书吸引。爱上了化学,以为化学是最有趣的了。后来看了"昆虫的故事″又对虫子发生了兴趣。之后看了"趣味物理学″又认为物理学最有趣。之后又看了"趣味几何学”和"趣味代数学"又对数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之后之后不可能没完没了,但还是没完没了爱上了无线电和电子技术,又学会了食用菌仍栽培。还爱下象棋。并认为今次来到世上没有白费了。之后还是之后订阅了"科学爱好者”杂志。对数学发生了更浓厚兴趣,接触到了许多数学话题,象费马大定理,六角幻方,地图四色问题等,比以前各种爱好更为有趣。142857是有趣的数字,我发现了153846和769230也有同样性质。历史上"十五个数的游戏”,使几千万人疯狂。魔方使许多人废寝忘食。我连续几天几夜不断努力,发现了"十八个数游戏”。为什么对数学痴迷,甚至废寝忌食。因为投资成本很低,只用紙和笔。甚至可以一无所有。在各种场合:都可劳动创造。


cx1944


我感觉自己很平常,就是喜欢数学,我就上到高中,刚要接触微积分就拜拜了。然后就在我儿子高中时,我说咱们来一题最难的几何题。结果是我比儿子多用了20多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