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一代名将,福康安到底是怎样的人?

sbwsw


一,出身显赫的贵胄

福康安姓富察氏,其先祖在努尔哈赤时期就率领部下来投,授为牛录额真。福康安的曾祖米思翰是康熙早期的得力大臣,力辅康熙削藩。伯父马齐是康熙朝后期的重臣,但因为力主八阿哥胤禩继位而不为雍正所喜,到雍正末年致休。

福康安的祖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与雍正皇帝是儿女亲家。李荣保的女儿嫁给雍正第四子弘历,即死后谥为“孝贤”的乾隆元配富察皇后。富察皇后是福康安的姑姑。福康安的父亲就是乾隆朝为“十全武功”做出重大贡献而位及人臣的傅恒。福康安自己也是乾隆朝的名臣,历任督抚而后至军机,授武英殿大学士。

二,爱摆排场的浪荡公子

福康安的出身显赫,又得乾隆的格外喜欢,所以为人难免爱摆排场,有点骄横。民间传说连福康安的轿夫都高人一等,在西征中索贿夺掠,被当地官员抓获,最后竟然以放掉轿夫而摆免地方官员收场。

《啸亭杂录》记载福康安声势大,又爱排场,竟然让人有机可乘,被人冒名而向官员收受贿赂,最后被抓获。可见福康安也确实有这样的情状嗜好,被人摸得一清二楚。

三,能征善战的将军

福康安的一生可以说是征战南北,戎马倥偬的一生。除了镇压各地民变,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役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被授云贵总督,缉蜀中匪徒。甘肃回乱,台湾天地会,无一不有福康安转战其间。廓而喀进犯西藏也是福康安带兵平定,尽管清军也损失惨重,不过总算是保住了领土完整。

四,身后荣耀的异性王

福康安生前已被授爵为贝子,这确实难得的殊宠了,除了福康安还没有宗室之外的人在活着的时候得到这个爵位。嘉庆元年,福康安病死,乾隆帝下令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这简直就是空前绝后,冠绝百僚了。


沅汰


福康安,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他不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名将,同时他的家世也很显赫,福康安的父亲是大学士傅恒,而傅恒的姐姐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嫡妻皇后,就是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所以福康安就是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因此他和乾隆皇帝还是有些亲戚关系。

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大学士、一等忠勇公,1767年,福康安被封为三等侍卫,到1770年,福康安为一等侍卫,次年又被封为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

后福康安在金川之战中,立下大功,平定金川后,乾隆皇帝封福康安为三等嘉勇男,同时也赏赐福康安很多物品。而福康安也有户部右侍郎改为左侍郎,之后又升为镶白旗蒙古都统,没多久福康安又升为正白旗满洲都统。

因为福康安在金川之战中立下大功,同时也由此战让乾隆皇帝看到福康安的军事能力,乾隆皇帝也因此非常看中福康安,所以被他赏识的福康安得以在仕途上接连升迁。到1778年时,福康安被任命为盛京将军。

两年后,福康安成为了一个封疆大吏,被乾隆任命为云贵总督,掌管军政大权。1781年时,福康安又改任为四川总督兼成都将军。

而后福康安的官职又屡有升迁,不断受到加官进爵,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朝廷重臣。

后来福康安在甘肃田武起事,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中皆立下大功。

福康安也因功更加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重视,福康安也被先后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忠锐嘉勇公、领侍卫内大臣。

后来乾隆皇帝破例封福康安为贝子,乾隆皇帝这个做法也让福康安成为第一个宗室之外的人,活着的时候就被封为如此高爵之人。


不过福康安因为是将军,所以他长期的处于作战状态和东奔西走,时间久了,福康安就在行军的时候得了病。不过福康安并没有因为生病而休息,相反的他还继续指挥作战,最终导致福康安积劳成疾而离开人世。

平定苗疆后,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死非常难过,因为福康安对大清朝当时的功劳,所以就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谥号为文襄,并且还得以配享太庙。

福康安能死后哀荣,说明他是有功劳和地位的。他东征西讨,曾参加四次地方的起事民变,并且都立下大功。福康安也以他的军事能力成为了乾隆皇帝在军事方面非常倚重的大臣。


而小说、影视作品中的福康安,其故事情节则是虚构出来的,所以正史中的福康安和小说、影视作品中的福康安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孚鉴


在清朝历史上,福康安还是很牛的,能打仗,会打仗,而且还是竟打打仗的人,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将军,同时也是权势很大的人物。

福康安全名叫富察福康安,是满族镶黄旗。作为满族皇室直系子孙,福康安从小就被选进宫中,被乾隆皇帝亲自教导,待之如同亲生儿子。在福康安13岁时,福康安继承了云骑尉这一爵号,被授予三等侍卫受命乾清门行走。公元1769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四年,擢二等侍卫御前行走,乾隆三十五年擢一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受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由此不难看出,福康安深受乾隆喜爱,仕途一帆风顺。

福康安对乾隆皇帝非常忠诚,在乾隆朝期间,是乾隆最得力的一员战将。从乾隆三十八开始福康安就开始独立领军作战,在四川平叛期间,福康安亲率八百士卒夜间冒雨攻打叛军,,被乾隆嘉许为:壮军威,破贼胆。此后,福康安先后指挥了平定大小金川,台湾林爽文起义,西藏驱逐廓尔喀等系列战斗,为巩固清朝统治,维护国家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福康安每战之后都能妥善处理战后事宜,稳定民心,恢复生产,政务能力也非常突出。以此,在乾隆朝期间福康安是一个不择不扣的权臣,是第一个在宗室之外被活着封为贝子的大臣。





懂知识的小胖子


戏说历史,历史总是被戏说!历史上真正的福康安又是怎样的呢?福康安本叫傅康安。他的父亲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乾隆朝,和珅牛逼是有目共赌的,但是在福康安眼里什么都不是!他是清朝历史第一个被异姓封王的人,在他之后就只有僧格林沁了。

他出生第三天就被乾隆封为三等侍卫。在清代,贵族元勋的子孙被封为侍卫也很平常,是统治者拉拢的手段,但是一出生就被封为三等侍卫且跟皇子一起读书的却绝无仅有的。他是一个常胜将军,百战百胜,平定大小战役几十起。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并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和和珅同流合污,也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满腔仇恨。他一生和和珅斗智斗勇,因此在官场上一直和和珅对着干。

但他也有历史的局限性,狂妄自满,不能接受新的事物,睁眼看世界。当年平定大小金川时,英国曾经派遣马戛尔尼特使访华。在访华期间,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观看英军的火器表演。福康安则非常高傲的说:我看也罢,不看也罢,火器向来没有什么稀罕的。由此可见,福康安还停留在弓马骑射的水平。

福康安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这一切都是得到了乾隆的庇护,所以也有人说他是乾隆的私生子。





中华历史明镜


福康安(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广西、广东)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出从阿桂用兵金川,事后即任封疆大吏。再从阿桂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破石峰堡,封一等嘉勇公。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经略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   因为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帝追思爱妻娇子,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以求安慰。  

 

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对他更是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   福康安19岁时,即以头等侍卫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福康安作战英勇,足智多谋,但生活奢侈,他统率的大军所过之处,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前线血肉横飞,而福康安的兵营之中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但乾隆对福康安的信任却丝毫不减,他承认自己和福康安的感情有如家人父子。乾隆早就想封福康安为王,让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于是便令福康安率军作战,建立军功,以作为封王的基础。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都精心为他挑选将领,选派劲旅,使其必胜。而其他将领也迎合乾隆旨意,有意不取胜争功,以归美于福康安。不幸的是,乾隆还没来得及封福康安为王,他就去世了,对此乾隆悲泪长流,赠谥文襄,追赠嘉勇郡王,配享太庙。

身世之谜  传说说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从小就被乾隆皇帝带入宫中培养。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帝对他十分器重,先后封他做御前侍卫统领,后来又升其为户部尚书,封其为贝子,乾隆还想封他为王。只是碍于朝中大臣们的说法,不好无缘无故的封赏,于是,他便为福康安挑选精兵良将,让他带军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军功。眼看就可以封王了,这可惜福康安没有这个福,没有等到封王就在军中因病去世。乾隆无奈之下,只好追封其做了郡王。对此,后人还曾做诗讽刺说:“家人燕儿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单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意思就是说乾隆因福康安是自己的儿子,一直想封他为王。但是,清朝自三藩之乱后,曾立下异姓不王的祖训。而乾隆帝执意加封福康安为郡王,说明乾隆与福康安之间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后人经过研究乾隆皇帝同傅恒一家特殊的关系发现,乾隆同福康安之间确实有一些说不明白的地方。一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病死之后。乾隆皇帝前往傅恒府上吊唁,曾作过一首悼亡诗。诗中说“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前半句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但后半句“汝子吾儿”四个字却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乾隆称他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呢?是褒扬厚待忠臣之举,还是其中确实蕴含着什么隐情。  

 此外,福康安从小就被乾隆接到宫中亲自培养,对他极为器重,先后任其为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太子太保恩宠可谓隆极一时。但奇怪的是乾隆居然没有招这位恩宠有加的青年作驸马。从福康安的其他兄弟来看,大哥福灵安,被封为多罗额驸,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二哥福隆安,被封为和硕额驸,历任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作了额附,以乾隆对他的宠爱,没理由不许一位公主给他。而且当时乾隆的宫中确实也有一位与福康安年龄相当的格格尚未出嫁。据说福康安的父亲傅恒还曾经入宫向乾隆请求,让福康安娶公主做为额驸。但乾隆只是微笑不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乾隆帝对福康安另有安排,还是因为福康安确实是龙种,不能够再娶公主。

  而且,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恩宠也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朝臣。福康安小的时候就被乾隆带到内廷,亲自培养。待之同诸位皇子没有差别。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皇帝又对他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福康安生活豪奢,常常引来地方官员的不满,地方官员曾都次上奏福康安收受贿赂,索要财物的过失,但乾隆却此丝毫不加责怪。这又为福康安的身世之谜埋下一个疑点。   

从上面的证据来,可福康安的身世确实值得怀疑,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证据,学术界还无法确定的说福康安就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有人说,乾隆对福康安破格提拔是因为乾隆与福康安生母的私情,更有人说,福康安实际上就是乾隆帝的亲生骨肉。但是,从其一生中的累累战功中就不难发现,他的荣誉受之无愧。   

乾隆三十七年,清兵再次进攻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九年,甘肃伊斯兰教徒起义,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五十六年,尼泊尔廓尔喀族入侵,这四次战争福康安都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后两次战争,清军都获得了重大胜利,乾隆帝甚至要封福康安为王,但考虑到富察氏一们太盛,就没有落实。但是,乾隆帝将三个六品官缺赏给福康安,让他从家人中挑选。对他的恩眷可见一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尼泊尔王公的战争中,福康安曾经率兵打到加德满都,是我国反侵略战争中非常漂亮的战役,是使国人扬眉吐气的战役,因此,福康安也应归于民族英雄之列,迎为名垂青史的爱国将领。

  

与其父一样,福康安也永久地留在了祖国的西南大地。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奉命带兵镇压苗民起义,初战告捷,并被乾隆破格封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但是就在成功指日可待的时候,嘉庆元年,由于长途跋涉,和紧张作战,福康安病倒了,但他仍继续督战,于五月,病逝军中。

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郡王,并建立专祠以致祭。福康安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安定边疆的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大风起兮偶飞扬


也算为国家的领土完整做过贡献的人


暹罗行者


不是说乾隆的私生子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