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国刘伯温是功劳最大的人之一,最后为何向朱元璋辞官回家?

文学痞子


刘伯温号称第一谋士,对明朝开国有很大功劳,为何朱元璋不重用他

懂历史的朋友一定很清楚刘伯温这个人物,他是明朝开国功臣,同时又是一位经天纬地的政治家。后世的人们总是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刘伯温的才能确实不凡。刘伯温不但熟读四书五经,还精通周易,善用卦象算命。除此之外,刘伯温还是个文学家,他做的诗词多是同情贫苦百姓的作品。

朱元璋造就听过他的名声,在创业初期,花了一番功夫才将他请到身边。刘伯温刚做朱元璋的下属就将统一天下的作战方针告诉了他。朱元璋大喜,认为有这样的人才为自己效力,平定天下指日可待。朱元璋出征之时,常常要刘伯温伴随其身旁,要他帮自己制定战术。因为刘伯温的效命,朱元璋将周围的敌人逐一消灭,并最后得到天下。

刘伯温既为明朝开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精通周易,擅长算命。按理说,这样一个人才在建国之后,应该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不重用,朱元璋也应该大肆嘉赏他。可是朱元璋却仅封了一个“诚意伯”给刘伯温。诚意伯并不是什么高级爵位,连侯爵都不是,只是一个最次等的子爵。刘伯温在朝中的官职也仅仅是御史中丞。这个职位放在后世也仅仅算个厅级干部,相比于宰相的官位差太远了。

为何刘伯温得到的封赏如此少呢?到底是朱元璋故意压制,还是另有原因。其实,朱元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最依仗的不是谋士文官,而是武将。所以在封赏之时,朱元璋尤其照顾上阵杀敌的将军。所谓的“开国六公”,也就是明朝官方宣称开国功劳最大的六个人。这六个人中只有李善长一人是文官,其余的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军。为何李善长是个文官,却能够位列“六公”之一,而且是六公中的第一位呢?

其实,朱元璋最信任的臣子就是李善长,别看李善长是个文官,平时打仗的时候,他只是处理后勤问题。但是在朱元璋的心里,他才是最可靠的臣子。正是因为这个相信,所以李善长能够位居宰相。刘伯温虽然劳苦功高,但是毕竟不是朱元璋的心腹,所以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点照顾。明朝第10个皇帝朱厚照就因为刘伯温功劳卓越,觉得太祖亏待他了,于是加封他为太师,并追谥“文成”。

其二,刘伯温被后人夸张化了,他对朱元璋的帮助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多。跟着朱元璋从头创业到尾的是李善长等同乡人,而刘伯温只是半道出家的同伴。在刘伯温加盟明军的时候,朱元璋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刘伯温的加盟也只是锦上添花,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刘伯温虽然一直随军出征,但他的官位仅仅是个参谋。

除此之外,刘伯温因为性格问题,时常惹怒朱元璋。公元1367年,当时发生了一起天狗食日现象。古代科技不发达,而且很迷信,所以人们都感觉到害怕,认为灾难要到来。刘伯温则上书说,这个现象出现,都是因为国家不太平,上天做出的警告。并要求朱元璋承担起错误,并祭拜神明,表示会好好管理国家。刘伯温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自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是在古时候,人们却相信了,人们都要求皇帝祭拜神明。虽然朱元璋按照建议做了,但是心中很不痛快,这种不痛快也转变为对刘伯温的不满意。

有一次,西北发生旱灾,刘伯温又上书,请求皇帝允许他处理监狱的冤假错案。朱元璋同意了。碰巧的是,案件刚刚处理完,一场大雨结束了旱灾。而这件事情之后,刘伯温也得到了皇帝的嘉赏。此后,朱元璋时常让刘伯温处理“旱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即使是现代科学家也没有办法每一次准确预测天气,更不要说刘伯温了。后来,刘伯温就真的错误预测了灾情。本来他对皇帝信誓旦旦的承诺过,旱灾会得到解决,但是并没有。朱元璋大怒,而身边的臣子也出面指责刘伯温,说刘伯温故意欺骗圣上。
墙倒众人推,刘伯温也没想到一次失误会使得自己遭受这么严重的责骂。当时刘伯温家中正好出丧事,他就趁机上书辞官归乡。朱元璋也不挽留,直接放他离开了。刘伯温一直活到64岁,按说这个年龄也是古代正常死亡的年龄。正史的说法,刘伯温是病死。但是也有人说,刘伯温被人毒杀,而朱元璋就是犯罪嫌疑人之一。到底朱元璋是否派人暗杀他呢?这个事情的真相可能没人能够知道了

用户1587312420983950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狡兔死,走狗烹,何况刘伯温在朱元璋当皇帝后还得罪了朱元璋,最后,落了个赐归的下场,当然我估计历史上,刘伯温肯定也向朱元璋辞官了,毕竟刘伯温是以算计出名的。

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刘伯温太聪明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从朱元璋对付开国元勋的手段也看清了他的为人所以选择了辞官避祸。

我认为不辞官回家就等着朱元璋杀死咯~回家起码还能活着。刘伯温太了解朱元璋了,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杀的功臣数不胜数,仅是“蓝玉案”杀的人数就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年少长安


先说说刘伯温吧,元末明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大明朝的开国元勋,殿堂级人物。朱元璋,将他比喻成自己的子房,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前朝军事诸葛亮,后朝军事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厉害之处,刘伯温也和诸葛亮一样,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闻名于世。

再聊聊朱元璋吧,大明王朝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政治家(这是在最前面哦),战略家,军事统帅。朱元璋这个人草根出身,后机缘巧合下当了推翻元朝起义军的领导人,再后来就是当上了皇帝了。朱元璋当皇帝后,其实对天下百姓来说,功劳还很大,估计农民归耕,奖励百姓开荒,大修国家水利工程,提倡富民,打土豪,减免付税,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使得当时百废待兴的国家,恢复生产,走向正路。但是,朱元璋在他儿子朱标和马皇后死后,可以说简直就变了一个人,弑杀成性,搞死了不少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和一些对大明忠诚的文臣武将。

古代名言,狡兔死,走狗烹,何况刘伯温在朱元璋当皇帝后还得罪了朱元璋,最后,落了个赐归的下场,当然我估计历史上,刘伯温肯定也向朱元璋辞官了,毕竟刘伯温是以算计出名的吗,所以说,远离朝堂是刘伯温唯一的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有不同见解之处,希望留言,共勉共学,向前进,谢谢!!!





于归思霏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

这句话是民间对刘伯温的评价,辅助朱元璋夺得天下,后来有斩断全国各地都有龙脉,刘伯温可以说是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人物了。对于明朝的建立,我想他的功劳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的,但就是这样一位身居高位又有着大功劳的人为何辞官回家了呢?

一、功高盖主,急流勇退

一位智比诸葛亮的人我想他应该不会一个傻子,特别是前朝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刘伯温应该清楚的明白自己身处的环境。身为朱元璋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他为朱元璋制定了平定天下的关键一步,并多次纠正了朱元璋在军事上的错误,明朝建立后又恢复科举等等。

刘伯温对于明朝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的大的,但是这也是最不利了,因为功高盖主啊,就比如汉朝的刘邦,之前承诺好好的,没想到最后还是把韩信等人给杀了。

我想这是刘伯温辞官回家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辞官了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啊。

二、朱元璋的疑心

历史上对于朱元璋性格的叙述最大的一点就是他的疑心了,刚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像打天下时与身边的勇士谋臣称兄道弟,而是开始清除身边所有能对自己的权势产生威胁的人。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的真的没有错,面对这样疑心重的“老板”,整天提心吊胆的你心里面能够好受吗。所以,早就看穿这一切的刘伯温提出了辞官回家。

但是,事与愿违,即便是辞官回家的刘伯温也被胡惟庸给毒死了,这里面要是没有朱元璋的授意,谁也不信。

有人说明朝成立后,刘伯温就持才傲物起来了,我的猜测这应该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吧。

沉淀历史


以下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喜勿喷。刘伯温此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以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能与诸葛亮并列之人手段自然不会太差,以他的智慧不可能没有看出朱元璋称帝后期的一些变化,极为嗜杀当年的老兄弟、老功臣,可谓是“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

当然这只是其一,这第二呢就是当时的丞相李善长手中权利极大,让一直想集权的朱元璋很是不爽,于是想借助刘伯温之手与之抗衡甚至除去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伯温何等聪明人物自然能看出此间门道,但是他真能按照朱元璋之意除掉李善长吗?狡兔死,走狗烹,谁能保证李善长完蛋后下一个人不是他,毕竟李善长完蛋后,也就只有他会对皇权造成威胁。可是如果这样拖延下去也不是办法,那么就只有一条路了,辞官!

总结一下,辞官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保命吧!当然也不是没有刘伯温厌倦官场尔虞我诈的日子,想退隐山林的可能。


w珂大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家,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多次称之为:"吾之子房也。"

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助朱元璋成就霸业,以神机妙算,远筹帷幄,著称于世。

明朝建国后,在当时有两个政治集团,一个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一个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两个集团明争暗斗,你来我往。

朱元璋本身的猜忌,杀害的功臣不在少数,狡兔死,走狗烹。再加上刘伯温精通天文,天文学在古代历来都是帝王之学,为皇帝所忌惮。

所以远离朝堂是必然之举,也是明智之举。



品史君


1 刘伯温深知“飞鸟尽,宝弓藏”的道理,借历史上君主杀功臣的例子。例如越王勾践杀大臣文种。

2 刘伯温刚正不阿,在平时,得罪过李善长,胡惟庸等人,而李善长胡惟庸又是当时的大权在握者。

3伴君如伴虎,说不定皇上哪一天一不高兴就满门抄斩


助力SH


他看透了朱元璋的❤,说了犯大忌。不说欺君。离开老朱是最好的选择


壮志雄心电子商务


不辞官回家就等着朱元璋杀死咯~回家起码还能活着。刘伯温太了解朱元璋了,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杀的功臣数不胜数,仅是“蓝玉案”杀的人数就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辞官回家的刘伯温还可以安享晚年~


事说历史


因为他是神人啊他算出来了狡兔死走狗烹姓朱这老小子肯定要杀人,不走傻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