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戰場出現一款衝鋒槍,這款衝鋒槍就是歐文衝鋒槍,歐文衝鋒槍是澳大利亞設計和生產的第一款本土衝鋒槍,當年主要是用於澳大利亞,因此二戰中並不是很出名,但是這款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非常有效,受到士兵的喜愛,被澳大利亞士兵譽為軍人的摯愛,堪稱是二戰中最好的衝鋒槍之一。

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採用自由式槍機,射擊模式可以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在機匣的內部是一個獨立式的隔室,這種隔艙的設計能讓槍機在機匣內的活動是密封的,這樣的好處就是防止灰塵或泥漿等汙物通過拉機柄槽滲入槍機內,從而影響槍機的故障。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整槍的空槍重量為4.23千克,安裝上彈匣重量為4.86千克,長度為813毫米、槍管長度為250毫米,在槍托的尾部,有一個非摺疊式金屬槍托,這個槍托類似於英國的斯登衝鋒槍。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供彈方式上,採用了頂部供彈的方式,頂部供彈的設計除了意大利在一戰時採用的M1915衝鋒槍外,在衝鋒槍領域是很罕見的,當年之所以要設計成頂部供彈的方式是因為想要利用地心引力來提高供彈機構的可靠度,這是什麼意思呢?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的拋殼機構在彈匣插座的下方,當擊發之後,彈殼會靠自重向下拋殼,從而提高拋殼效率,在當時這個設計還是很有想法的,這裡就有個問題了,如果側著發射或者是倒著發射,那怎麼依靠重力拋殼呢?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的在彈匣上設計裡一個拋殼挺,這個拋殼挺會利用彈匣內的後一發子彈,或者是打完最後一發時利用託彈板把空彈殼向上頂出拋殼口,讓空彈殼拋出去,所以側著打,或倒著打拋殼都是沒有問題的。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彈匣採用的是33發的雙排彈匣,通過擊發機座左側的快慢機操縱桿選擇擊發模式,可以選擇半自動發射,在半自動狀態時扳機的行程只有一半,而在全自動狀態時必須把扳機壓到底才能進行全自動射擊,而在全自動模式下,扳機只扣下一半,也是隻能半自動射擊的。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發射採用的是9×19mm的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射速為700發/分鐘,槍口初速度為366米/秒,最大射程200米,有效射程123米。而在射擊上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彈匣安裝在正上方,那麼應該如何瞄準呢?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的片狀準星和覘孔式照門都設計的向右偏,用來避開上方彈匣瞄準,並且瞄準和射程表尺是固定的不可調整,所以在瞄準的時候需要把槍向側面傾斜瞄準,這種方法在瞄準時很不方便,所以服役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抵在腰部射擊,在後續還為這款衝鋒槍添加了一把刺刀,用來進行叢林使用。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整體結構堅固耐用,單支售價為30美金,雖然比當時售價才9美金的斯登衝鋒槍貴了不少,但是比售價跟一輛福特汽車一樣的湯普森衝鋒槍便宜多了,再加上在惡劣環境下可靠性非常高,所以服役之後獲很多國家的認可。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歐文衝鋒槍外觀都作了烤藍處理,後來在參加東南亞叢林作戰的時候,對金屬部件外部塗上了綠色或者是沙黃色的偽裝油漆。而上方的供彈方式讓它的橫向空間很小,所以歐文衝鋒槍比司登衝鋒槍更適合叢林作戰。

二戰澳大利亞歐文衝鋒槍,在東南亞的叢林戰鬥中深受好評

而隨著戰爭和武器的發展,歐文衝鋒槍顯得越來越過時了,所以在1966年陸續被改進版本的F1衝鋒槍取代,直到1968年,歐文衝鋒槍和F1衝鋒槍也比不上更好的L1A1步槍或M16A1步槍,所以這兩款衝鋒槍就一起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