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市長任職狀況與領導力發展調查:中國女市長數量居世界之最!

點關注,不迷路!專注發佈體制內職場、時政動態、公文寫作

中國女市長是一個傑出的女性精英群體,女市長隊伍數量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以來,這一群體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中國現代城市治理、地方政府改革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力推動者和領導者,並在婦女參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中國女市長任職現狀怎樣,領導力發展呈現出什麼特點,其領導實踐又面臨哪些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進行調查分析。

對於女市長的調查研究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數據統計,在蒐集整理全國女市長基本資料信息的基礎上,就女市長的年齡、職務、民族、教育背景與分管領域等進行統計分析。本次調查統計的範圍,包括22個省的地級市及以上(州)的市(州)長、副市(州)長、縣級市市長、副市長,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的市長、副市長、所轄區的區長、副區長,以及內蒙古、寧夏、廣西、新疆、西藏5個自治區所轄市(盟、州)的市(盟、州)長、副市(盟、州)長、區長、副區長。其中,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及臺灣省未列入此次統計範圍。第二部分是問卷調查,主要就2015年以來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舉辦的兩期全國女市長領導力提升培訓班及學院其他培訓班次中參訓的女市長共80人進行問卷調查和開放式訪談。

一、女市長任職基本狀況

女市長任職狀況與領導力發展調查:中國女市長數量居世界之最!

(一)職務與各省分佈

在全國667個設市的城市中,共有776位女市長,其中地級市385人,正職23人,副職362人;縣級市391人,正職25人,副職366人。全國女市長副職共728人,佔93.8%,正職有 48人,佔6.2%。按照女市長人數在各省、市、自治區的分佈情況進行統計排名,其中山東省女市長人數最多為51人,西藏自治區女市長人數最少為2人。總體而言,東部沿海地區及長江流域女市長人數較多,內陸地區及西南地區女市長人數較少,整體呈現由中東部省份至西部省份遞減的趨勢。點擊閱讀:說點猛料,12小時內刪除

(二)年齡、民族、教育背景

從年齡來看,566位女市長提供了出生日期信息,其年齡均分佈在32-60歲之間,43-53歲是女市長年齡段的主體部分,共有422位,佔總人數的74.56%;42歲以下青年女性為81人,佔總人數的14.31%;54歲以上的女性為63人,佔總人數的11.13%。其中年齡為45歲的女市長人數最多,共有64位。

從民族來看,共蒐集到561位女市長的民族信息。其中漢族人數最多,共490人佔87.34%,少數民族共71人,涵蓋了19個少數民族,佔12.66%。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回族15人;蒙古族與土家族並列位居第二,均為11人;滿族位於第四,10人。其餘依次為壯族4人,朝鮮族、藏族各3人,白族、黎族各2人,畲族、哈尼族、佤族、景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仫佬族、京族各1人。少數民族女市長主要分佈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如新疆、寧夏、 甘肅、雲南、西藏、貴州、四川、廣西、海南、湖南等地。

從教育背景來看,546位女市長履歷中顯示了學歷信息,其中碩士學歷(含黨校研究生、在職研究生)人數最多,為278人,有效百分比為48.86%;本科為233人,有效百分比為40.95%;博士學歷人數為45人,有效百分比為7.91%;大專學歷人數最少,為13人,有效百分比為2.28%。就提供學歷信息的人群來看,女市長的主要學歷群體為本科與碩士;博士學歷人數超過大專學歷人數。高學歷成為女市長群體的重要特徵。

(三)黨派與分管領域

從所屬黨派來看,已蒐集到的526位女市長的黨派信息中,中國共產黨黨員共337位,佔64.07%;其他民主黨派共119人,佔22.62%,具體包括中國民主同盟25人、中國民主建國會25人、九三學社18人、中國農工民主黨16人、中國致公黨14人、中國民主促進會11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0人等共7個黨派;無黨派70人,佔13.31%。

在分管領域方面,部分女市長提供了分工信息,其中30位女市長在分工領域中填寫了全面工作。對其餘調研對象提供的分工領域內容,進行詞語頻次統計,其中頻次較高的是衛生(273)、文化(252)、教育(250)、計生(249)、體育(235)等。進一步對這些分管領域進行合併,發現有522人次分管衛生/計生領域,315人次分管食品/藥品/質量監督領域,269人次分管文化/精神文明/文物/信用等領域,251人次分管教育/民教領域,243人次分管廣電/影視/新聞領域,235人次分管體育領域,215人次分管商貿城建領域。此種統計結果顯示女市長分管領域更多的是教、文、衛、工、 青、婦、兒等方面,但同時也可以看到,她們也開始突破傳統的工作分工,向全面工作和其他傳統上由男性分管的領域發展,其參與政府治理的領域和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二、女市長領導力發展

(一)領導效能感與決策影響力

領導效能感即個體對自己所擁有的領導能力的信心。領導效能感是女性領導開展領導實踐的動力來源。首先,領導效能感影響女性領導的行為選擇。認識和感知影響行動,人們往往回避那些他們認為自己難以達成的任務,而選擇那些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勝任的活動。領導效能感強的女性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在領導活動中往往勇於承擔重任,直面挑戰,不畏困難。其次,領導效能感影響領導者的思維模式、情感傾向以及行為的持久性。領導效能感強的人會將注意力集中於所要完成的任務上,有較強的目標意識,對領導活動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領導效能感弱的人會更加關注可能的失敗和不利後果。同時,領導效能感影響領導行為的持久性。當面對困難時,那些對其能力懷疑的人會懈怠甚而放棄,而具有較強領導效能感的人則會以更大的努力去迎接挑戰,直至完成任務。

領導活動紛繁複雜且充滿挑戰,勝任這一崗位需要高度的自尊和自信,需要較強的領導動機和願望,需要強大穩定的心理狀態和抗壓能力,問卷調研發現,女市長普遍具有較強的領導效能感、主體意識和政治抱負,勇於向世俗和偏見挑戰,堅定不移地實現人生理想。98%的女市長“對於工作,總是充滿信心”,“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85%的女市長不認同“女性領導不如男性領導能力強”,95%的女市長認為自己“一直都有值得追求的目標”。

女市長較強的領導效能感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教育影響。如前所述,高學歷是女市長群體的突出特徵,她們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問卷調研中,幾乎所有女市長都選擇了“讀書時,成績很好”。可見,從教育中獲得的能力和自信克服了傳統刻板印象對女性的不利影響。

第二,學生時代領導力培養。青少年時期往往是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領導素質和潛能也往往在這個階段得到開發,在學校或社團中擔任學生幹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探索政治參與性實踐活動,有助於女性獲得領導自信和領導能力。問卷中80%的女市長在讀書時“擔任學生幹部”。

第三,挑戰和歷練。從女市長成長路徑和任職經歷來看,大致劃分為機關路徑、共青團路徑、高校路徑、科研單位路徑和國企路徑。無論經歷哪種路徑,95%的女市長都坦承“工作中,曾遇到很大的挑戰”。研究顯示,關鍵事件對個體領導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生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重大的事件、變化甚至是挫折,這些事件、變化和挫折常常是其人生的轉折點。經歷了這些,領導者的價值觀、人生信念和目標、生活態度和工作觀念、行事方式、領導風格等常會發生改變,領導者會重新建構自我認知和信念體系。比如在克服挫折和完成任務中會更強化自信心,在經歷困境後會激發潛能,總之,女性領導自信的形成往往是通過成功的經驗和實踐磨礪建立的,成功孕育成功,自信催化自信。

最後,榜樣的作用。模仿成功是達到成功的捷徑。良師和榜樣,尤其是女性榜樣對於女市長積極的自我形象和高度自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其進取的動力之源,強大的成功偶像對幫助她們穿越領導工作中的困境意義重大。訪談中,許多女市長提到人生榜樣在其成長道路上的作用,他們或是幼年時代的父母,或是青年時代的師長,或是從政道路上的領導。許多受訪女市長提及男性領導,從他們那裡學習領導經驗和從政智慧。但調研也發現,女性上級的榜樣作用更加凸顯。在問卷調研中,95%的女市長回答在上級中“有出色的女性”。正是這些優秀的女性領導給予女市長在領導實踐中以鼓舞和力量,讓她們得到啟迪,獲得前進的勇氣和信心,對她們形成領導信念、價值觀和態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心理品質在女性領導的成長髮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縱觀女市長的成長曆程,雖然其人生道路各有不同,但是自信、堅定的信念、較強的領導動機、意志力以及超乎尋常的努力是贏得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儘管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擁有這些品質,但女市長卻在成長的關鍵歲月獲得了它們,並在經歷一些難以忘懷的關鍵事件後,在職業生涯的成熟期愈益明朗。

然而,與女市長較強的領導效能感相比,女市長在本地區社會發展、政策制定實施中的決策影響力似乎稍有不足。在“您對本單位的決策能產生很大影響”這一問題上,30%的女市長認為與自己的領導實際不太符合,其中5%的女市長為副廳級,25%的為縣級市女市長即副處級。從中可以看到,決策影響力似乎與女市長的職級成負相關。影響女市長決策影響力的因素是多面和複雜的,訪談也發現,正副職、分管領域、年齡、任職時間、領導班子中主要領導的態度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女市長在領導實踐中發揮決策影響力。值得關注的是,在“同事們對您都很佩服”“您往往是同事們的主心骨”這兩個選項上,分別有31%、28%的女市長認為不符合自己的實際。

(二)領導力的性別特色

女性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與男性相比,女性做事認真敬業,有韌性和耐力,同時女性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如幫助他人、分享與合作,有親和力,在心理和思維模式上具有很強的悟性和直覺思維能力,情感豐富,善於表達。這些特性使女性在領導工作中善於創造人性化的環境,有助於溝通協調、凝聚團隊,有助於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贏得他人的認同感。此次調研結果顯示與既有研究的一致性。問卷中,女市長自我評價較強的是團隊意識、奉獻精神、胸懷豁達、堅持力,而認為較弱的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決斷力、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力等,調查也顯示出這些選項在正廳級、地廳級、縣處級女市長之間存在差異。在“即使有風險,也能果敢擔當”這一選項上,有35%的受訪者認為不符合自己實際。可見,應對複雜局面、駕馭全局、培養決斷力和進行膽商開發對於女市長而言尤為重要。在學習力方面,女市長普遍注重學習,並視其為成長髮展的重要動力,在問卷調研和訪談中,幾乎所有的女市長都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的人”,尤其重視人生體驗式的學習,善於從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溝通協調是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女性善於溝通。女市長日常工作中要面對複雜人群和紛繁事務,與上下左右的有效溝通是其領導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女市長的溝通呈現出哪些特色呢?問卷顯示,在“您常常會主動聯絡領導,向領導彙報”這一問題上,38%的女市長選擇是,62%的女市長選擇否。與此同時,在“您常常會主動聯絡和看望同事”這一問題上,81%的女市長選擇是。可見,女市長同上級領導溝通的積極性與同下屬同事溝通的積極性存在差異。

(三)身份認同與性別角色期待

身份認同即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對自我在社會群體中的角色及規範加以識別和內化的認知、心理及行為選擇。性別身份是身份認同的重要內容。性別身份認同是個體對自我所歸屬性別的覺知,它是個體基於生理特徵、社會期待、自我覺知和經驗等形成的性別角色認知和情感心理傾向。女市長是女性中傑出的代表,在社會中廣受關注,女市長的身份認同受到領導和性別雙重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與一般女性不一樣的特徵。

一方面,她們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普遍具有較強的性別自信,調研中90%的女市長“常為身為女性而自豪”。52%的女市長認為“在工作中常會想到自己是女性”。

另一方面,領導只有崗位之分,沒有性別之分,女市長在競爭激勵的仕途中只有能力優先,沒有性別優先,47%的女市長認為在領導實踐中,並沒有強化自己的女性身份。

在對理想女性的角色期待上,出現頻次最高的是“誠信、大度、獨立、堅韌、可信賴、善解人意、有追求、責任感、正派、自信”,62%的女市長認為“剛強、果斷、競爭性、溫柔、優雅、細膩”不符合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和性格特徵,98%的女市長認為“敏感、順從、可愛”不符合理想女性的形象和性格特徵。從問卷調研可以看到,大多數女市長突破了刻板印象和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但是似乎也並沒有認同如“競爭性、剛強”等傳統意義上男性化的性別特質,而是具有中性化的性格特質。

(四)成功歸因

女市長與男市長成長髮展的路徑存在差異,女市長受制外部環境因素影響較多,其中受政策的影響較大,正是由於政策優勢使大批優秀女性走上領導崗位,貢獻她們的聰明才智。

在回答“您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主要原因時”,92%的女市長選擇的是“得益於國家政策好”, 72%的女市長認為是“機遇好”,其次是“領導的幫助和支持”“朋友/同學/同事的幫助和支持”“父母和配偶的支持”,只有8%的女市長選擇了“自己能力強”“自己努力上進”。但是,女市長的成功歸因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女市長的深層心理認知,即存在典型的女性歸因模式。研究認為,對於成功與失敗的歸因存在不同心理認知模式且有性別差異。一種是積極歸因模式,即把成功歸為內在原因尤其是“能力”這個內部穩定因素,而把失敗歸為外部原因,如“沒有運氣”等外部不穩定因素。

另一種是消極歸因模式,即把成功歸於外部原因尤其是運氣,而把失敗歸於內在原因如能力差等。消極歸因模式對個體的心理傷害是嚴重的,是取得成功的障礙,也就是說如果個體將自己的成功歸結為運氣、機遇等,不但不能強化個體的成功,反而會降低自己的成就期望和自信。一般而言,男性傾向於積極的歸因模式,而女性則傾向於消極的歸因模式。

(五)心理壓力與情緒管理

積極健康的心態是女性領導獲得事業成功和收穫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證。問卷中85%的女市長對“現在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很滿意”,但與此同時,也發現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壓力。探討女市長對壓力的感知以及壓力來源,對於促進其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作為具有多重社會角色的群體,女市長普遍非常珍惜自己手中的權力,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和使命感,70%的女市長認為“和其他角色相比,工作角色最重要”。但她們在發揮自身獨特作用的同時,也承受著男性主流社會期待帶給她們的種種困惑、內心衝突和壓力。90.4%的女市長認為“一路走來很不容易”,40%的女市長認為“工作壓力相當大”,20%的女市長不滿意“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此外,10%的女市長坦承“時間管理不如他人”。

女市長心理壓力的來源何在?

結合問卷調研和訪談,發現以下兩個方面較為突出:

  • 一是家庭與事業的衝突,雙重角色的矛盾。

如何合理定位角色,如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維持平衡,似乎永遠是女性領導發展中面臨的重要課題,尤其是今天,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更凸顯了女性的多重社會角色,同時社會治理和領導實踐面臨的艱鉅繁重任務更需女市長為事業傾注全力。女市長必須肩負事業與家庭的雙重擔子,否則,不僅自己內心愧疚,也會招致社會的譴責。因此,大多數女市長要比男性領導付出更多艱辛和努力,要承擔來自家庭、社會和自身的多重壓力。問卷中幾乎所有的女市長都認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工作中您一向精益求精”這一選項,40%的女市長認為“非常符合”自己的領導實際,53%的女市長選擇了“較為符合”自己的領導實際。問卷中55%的女市長否認配偶在家庭中“承擔著大部分家庭事務”。可見,家庭、事業的超負荷運轉帶給女市長較大的心理壓力。

  • 二是選拔任用機制的模式化。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缺乏科學有效的培養選拔任用機制,在領導崗位的競爭中,女性往往處於劣勢。90%的女市長認為“提拔女幹部的難度高於提拔男幹部”,前述統計數據也顯示,副職是女市長任職的顯著特點,且多分管科教文衛領域的工作。其對女市長的影響是多面的。一方面有利於發揮性別優勢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其缺少歷練,難以積累在急難險重環境下,在關鍵重要崗位開展領導活動的經驗,從而有可能加重社會對女性整體工作能力的懷疑,導致其上升空間狹窄,而且長期下去有可能導致其壓力不斷增強併產生挫折感。

(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領導學教研分部主任、教授張素玲;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劉秀霞;

原題:關於女市長任職狀況與領導力發展的調查分析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