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我的一个菲律宾女性朋友Harana Crisanto,Crisanto是她的姓氏,几年前她被派往日本工作,后来嫁给了一位日本人Ikeda(池田)先生。婚后,她改随了夫姓,从Crisanto小姐变成了池田夫人,身份证件也变成了Harana Ikeda。

再后来,我的一位工作伙伴跟我说,她的表姐池田认识我,池田是谁?我想了半天,后来才知道,原来池田就是Crisanto。她结婚了,改姓了,所以我现在不知道她姓什么——这在菲律宾并非是奇闻异事。今天就来说说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菲律宾人的姓氏

都说菲律宾是东方“最西化”的民族,生就一副亚洲面孔,却个个都有个西班牙发音的姓氏,不是奥古斯汀、冈萨雷斯,就是洛佩兹或者桑托斯,这是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结果。

1849年11月11日,西班牙驻菲总督克拉维里亚颁布行政令,将姓氏引入了菲律宾。这项法令附有一个西班牙姓氏的名册,供菲律宾人挨村挨户的挑选自己的姓氏,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村镇人的姓氏都地同一个字母起首的西班牙姓氏的奇特现象。时至今日,菲律宾人的姓氏也大都还是西班牙姓氏。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图片与文字无必然联系

菲律宾人的姓名通常由名字+中间名(母亲的姓氏)+姓(父亲的姓氏)组成。妇女结婚后通常会改随夫姓,即名字+婚前姓氏+丈夫姓氏。

在菲律宾民法典(Civil Code of the Philippines)卷一第六章第十三款中,专门对菲律宾人的姓氏进行了规范。其中第370条及相关释义规定,已婚妇女婚后可以使用夫姓,但并非是强制性的。

达沃市市长莎拉·杜特尔特,婚前的名字叫莎拉·齐默尔曼·杜特尔特(Sara Zimmerman Duterte),杜特尔特是姓氏,中间名齐默尔曼来自她的母亲伊丽莎白·埃贝拉娜·齐默尔曼(Elizabeth Abellana Zimmerman)的姓氏。结婚后,莎拉使用卡皮奥作为姓氏,更名为莎拉·杜特尔特·卡皮奥(Sara Duterte-Carpio),卡皮奥就是她丈夫Manases Carpio的姓氏。

莎拉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维罗妮卡·阿凡希娜·杜特尔特(Veronica A. Duterte),中间名阿凡希娜来自于她的母亲Cielito Salvador Avanceña的姓氏Avanceña,两姐妹的中间名并不相同。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图片与文字无必然联系

多数情况下,女性结婚后,原生家族的姓氏就会变成中间名,除非正式场合或法律规则下,通常只以首字母代替。再往下一代,如果还是女孩,结婚后家族的姓氏就会在事实上消失。也因此有人开玩笑的说,菲律宾人其实不太喜欢生女儿,因为姓氏会消失得很快,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

菲律宾人姓名中透露出的信息

除了姓氏,西班牙对菲律宾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就是天主教。也因此,菲律宾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玛丽亚(Maria)和约瑟夫(Joseph,天主教译为若瑟)。

为了不重名,菲律宾人还开始了自己创造名字的历程,最有特点的就是Jejomar(杰约马尔),它是用三位天主教圣人耶稣(Jesus)、约瑟夫(Joseph)、玛丽亚(Mary)的名字缩写组合而成,这也是前菲律宾副总统杰约马尔·比奈(Jejomar Cabauatan Binay Sr.)的名字(华文报刊译为敏乃)。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图片与文字无必然联系

菲律宾人的姓氏同时也是家族和血统的标记。菲律宾第11届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Maria Corazon Cojuangco Aquino)的曾祖父许玉寰1861年从福建移民到吕宋后,按照当地习俗,把自己的姓名许玉寰三字连在一起,省略中间的“玉”字,再加上尊称“哥”(即许寰哥)作为家族的姓氏,闽南语发音被西班牙化后便成为Cojuangco。

阿基诺夫人的独子,第15届总统贝尼尼奥·西米恩·许寰戈·阿基诺三世名字中的Cojuangco便是其华裔血统的烙印。而他的名字Benigno Simeon "Noynoy" Cojuangco Aquino III,则分别来自于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和中文的组合,只有他的昵称Noynoy(诺诺)才是真正的菲律宾语。

现任菲律宾副总统莱妮·罗布雷多(Maria Leonor "Leni" Gerona Robredo)的姓氏Robredo是她已故的先生菲律宾前內政部长杰西·罗布雷多(Jesse Manalastas Robredo)的姓氏,这个姓氏的中文是林炳智。林炳智先生的祖父在20世纪初从福建省移民到菲律宾,并且有一个闽南发音的中文名字Lim Pieng Ti,西化后就变成家族姓氏Robredo,因此莱妮也被称为林炳智夫人。

菲律宾人的昵称是用来社交的

当然,如果你以为上面这些就是关于菲律宾人名字的全部解读,那就错了。昵称也是菲律宾人名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菲律宾,无论是平民还是总统,不分长幼,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昵称。这里的昵称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小名,它更多的带有社交属性。

中国人在彼此联络时会说,我是马丽亚,叫我小马或者丽亚就好了。而菲律宾人在联络时却说,嗨,我是清清,(清清是谁)?玛丽亚·冈萨雷斯。

这似乎就是菲律宾人昵称的迷之存在,昵称跟名字毫无关系,却又成为名字的一部分。在直呼姓氏过于正式,直呼名字又过于随意的情况下,昵称就肩负起了既亲切又友好的重担,不仅被印在名片上(用引号表示),还被很多公司登记在花名册里。

比如前面提到的前总统阿基诺三世,Noynoy(诺诺)就是他的昵称,有意竞选下届总统的参议员小马科斯,同僚们都叫他邦邦(Bongbong),却很少有人喊他小马科斯先生。

再比如,菲律宾第13届总统约瑟夫·埃赫西托·埃斯特拉达(Joseph "Erap" Ejercito Estrada)常被称为Erap,Erap从后向前拼写便变成了Pare,在菲律宾语中是哥们或搭档的意思。

最年轻的菲律宾亿万富翁埃德加·西亚二世(Edgar J. Sia II),大家都叫他Injap,昵称来自于他父母血统的组合。他的父亲有一半中国血统,在菲律宾语中,Instik(In)表示华裔,他的母亲则有一半日本血统(Jap),组合在一起便成了Injap。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图片与文字无必然联系

除此之外,很多菲律宾人的昵称是自己西班牙本名的简化。比如,菲律宾有数不尽叫Junjun(君君)的男士,他们通常是家里最小的男孩,继承了父亲的名字,即在父亲名字后面加上Jr。Jr是Junior的缩写,取前三个字母Jun,再加上菲律宾人喜欢响亮的双音节词,“君君”就成了他们的昵称。

除了君君,菲律宾还有一大堆由玲(Ling)、东(Dong)、晶(Jing)、清(Ching)这样的发音重叠组成的昵称。比如玲玲、东东、晶晶、清清。有一次,我问一位菲律宾朋友,为什么他的昵称是“东”,他回答说:因为我姐的昵称叫“玲玲”——这在我们中国大概就是王东和王玲的兄妹组合吧。还有“乒乒”(Bing)和“乓乓”(Bong)也是不能不提的精典昵称[捂脸]。

菲律宾打拼深度技能——解读菲律宾人名字背后的信息

图片与文字无必然联系

每个名字都蕴含着父母的喜好

最后,说两个经典的例子。

据说,菲律宾拳王曼尼·帕奎奥之所以给女儿起名叫Queen Elizabeth(伊丽莎白女王),是为了表达他对英国王室的热爱。

北苏里高省第二区的众议员Robert Ace Barbers(艾斯·巴波尔斯)就更具代表性了,他名字中的Ace就是我们俗称的扑克牌里的“尖儿”,所以如果意译的话,他其实是叫“罗伯特·尖儿"。

这还不算什么,他的四个孩子的名字都和他一样,全叫罗伯特,唯一的区别是,老大叫罗伯特·王(Robert King Barbers)、老二叫罗伯特·黑桃(Robert Spade Barbers)、老三叫罗伯特·勾儿(扑克牌里的J,Robert Jack Barbers)、老四则叫罗伯特·尖儿(Robert AceBarbers Jr.)。不得不感慨,这真是智慧在民间,把幽默发挥到了极致,要说这家里没有桥牌爱好者,我是打死也不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