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全文長 41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7 分鐘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精彩導讀

“每一位老師,對於為人師表都會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這些感悟都是伴隨著他們的教學之路點點滴滴積累的。清華附小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為自己的教師生涯寫下了10條感悟,與所有身處教師行業的同路人共勉。”




01 激情不老

這應該是為師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師的激情能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當一名好老師,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02 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這些只能靠不斷讀書學習獲得。老師和學生一樣,要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0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是靠培訓造就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競賽造就的。老師的確很苦很累,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培訓、活動,使得自己的空間所剩無幾。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會導致“膚淺後遺症”。

與其忙忙碌碌,疲於應付,不如圍繞自己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到一份屬於自己寧靜的心境,並置身其中朝著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

04 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己對話,你會獲益良多。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05 慎獨養身

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省,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

可以說,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06 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為師的座右銘。

竇桂梅說:“我經常告訴自己: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07 愛在細節

對待學生,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尤其對所謂的困難生,要學會做“雪中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痛苦中及時送去安慰的人。

08 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

竇桂梅:為師的10條警醒,與所有教師共勉!

09 合作共進

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

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靠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

10 海星角色

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延 伸 閱 讀

語文教師必須知道的七件事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換言之,要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哪幾件事?我的思考,呈現出許多關鍵詞。為免繁冗,姑且以母語、學生、讀書、教材、素養、研究課、修煉七方面加以統領。儘管有些地方可能語焉不詳,但可以說都是自身“內省”的真誠展現。


第一件事:認識語文的本質

對母語,要有一種敬畏與傳承。語文教師要樹立母語意識,語文學科教學要將教學目標指向母語學習。

站在講臺上,語文教師就是語文。教語文的你應該是母語的化身。

帶著孩子們行走的語文教師們,必須肩扛這樣的自詰:語文課,究竟應該怎麼上?語文課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學生應該怎樣學語文?為什麼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還寫不出一篇通順的文章、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母語,怎樣在兒童心中引起共鳴?

讓文字告訴兒童,必須往哪裡去,怎麼去。比如,“我的母語,我的祖國”,這樣的語言,愛國的情感自然浸潤其中,你怎麼能背叛你的祖國?

總之,母語教育的核心內涵是一種“生命意識”,是對生命的關注和敬畏。語文教師的使命,必須以此作為一切思考、研究和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


第二件事:學生,教學的全部意義

我曾經看到,一節低年級的課例上,發言的孩子能夠得到小紅花。老師總叫前面的幾個學生髮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紅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課後孩子向老師索要小紅花,但是老師不給,還說:“你要在課堂舉手發言才能給呢!”

我在反思,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時候,是否照顧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我們日常的教學中,是不是時常發生著類似的事情呢? 教師要小心輕放每一個孩子的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學生,是教學的全部意義。

為此,我們要肯蹲下身子,傾聽兒童的聲音;要挺直腰桿,做兒童語言的醫生,要把握好兒童教育的度,注意課堂上的“黃金分割”。

“我是教語文的”,還是“我是用語文教人的”?這個回答體現學生在你眼中的位置。


第三件事: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學校教育目的是什麼?培養終生讀書人。

身為語文教師的你,自己讀書,自然也帶著學生們讀書,於是這樂趣、光彩與才幹,便因為分享而具備了雙重的快樂。

在我看來,讀書就相當於備課,工資再低也要買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讀書相當於精神美容,終日忙忙碌碌,閒暇時間很少就要擠一點兒,佔一點兒,搶一點兒時間來讀書。

讀有字之書是光合作用,讀無字之書是一種化學反應,教師一定要關注周圍的世界。還要給兒童文學保留一個特殊的位置,和學生一道在閱讀中呼吸.

當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販賣者,而是具備了文學的柔軟和公共知識分子的情懷,和學生一道從閱讀的港口出發,書籍就成了師生集合心靈的船甲板。


第四件事:擁有面對文本的力量

手捧教科書的教師,要懷著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閱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裡面,或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裡的巨大財富。

為什麼手裡的教材那麼多,當我們真的要選出幾篇好好精講的時候,卻又不知何去何從,覺得無從下手?

為什麼回頭看看我們有些課,那些須“精讀”的文章,“讀讀,說說,議議”的環節一點不少,可給人的感覺卻是水上浮萍、流於表面——可謂“一葉障目”。這是因為沒有走進文本的內核。

好的語文教學,要把著教材的“脈”,找到那些體現“文化與精神”的,同時適應普遍兒童心性的、具有民族語言味道的“題眼”,能讓語文課走向文化與人格的高度。師生在這樣的語言情境中真正走過之後,解讀到的,定會留下最深的“印象”。

究竟怎麼解讀教材(文本)?

第一,文本究竟說了什麼?把原文讀通、讀順、讀懂。第二,文本想說什麼?弄清最初作者“想要”說什麼,一定有更本質、更客觀的東西,等待我們挖掘。第三,文本能夠說什麼?儘可能知道“大家”都在說什麼,這有無窮的可能性。第四,文本應該說什麼?教師應擁有個人解讀的能力,表明自己的立場,判斷究竟怎樣的解讀才是恰當的、正確的。


第五件事:公開課,生命試練的地方

“為什麼你不到30歲就評為特級教師呢?”老師們問這句話的時候,也許揶揄的成分多於羨慕。我想,答案也許就在這裡——如果說後來我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思想及風格,那是辛苦的“代價”換來的。這“代價”就是使公開課成為你的生活世界,即便沒人聽課,也要讓自己彷彿是站在公開課的講臺上,讓自己教室的門永遠向別人敞開。

“一定要爭取多上公開課。這是你最好的‘煉爐’。”這是我最想對青年教師說的話。有了“公開”的這面鏡子,你才知道怎麼不斷地修正,不斷地糾正自己,並改正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在教學中,我的確是把每堂課當作公開課來研究的。隨之而來的快樂是學生真誠的愛戴——因為他們能真正分享到你的知識與精神盛宴。他們敬重你,他們懂得你的每一堂課,都是“精心”為他們準備的。


第六件事:朗讀、語言與寫作的素養

朗讀是美好的。

觸摸母語最好的辦法就是讀。要做一個好的語文教師,自己必須先學會朗讀,進而才有可能談到培養會朗讀的人。

還要營造一個靜靜的“場”,學生自己沒有真正走進內心的朗讀,一定不能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因此,在有聲的讀前,或者讀後,讓學生有機會靜靜地“閱”——“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讓學生“靜思默想”的默讀,是語文教學不能拋棄的法寶。

優秀的語文教師,要追求成為“語言的大師”。

雖說現在,有了多媒體的加盟,學生學習方式越發自主,但再花俏的形式,也永遠取代不了教師語言的作用——不僅美在聲音,更要有內容以及精神層面的美感。優秀語文教師必須要有一副好口才。

教師應該讓筆靜靜記錄自己,並在寫作過程中不斷髮現和生成新的“我”。

可以寫一些“題外話”,“題內話”,“題後話”,就會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進一步由具體問題延伸拓展開去,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範圍上,去反思、重建課堂。


第七件事:修煉你的激情、思想與風格

如何喚醒並感染學生?教者的情感顯得至為重要。沒有激情的男教師就像立不起來的空麻袋,沒有激情的女教師就像沒有光澤的舊瓷器。要問激情是什麼?

第一是熱愛。現在,你自問一下:你熱愛自己從事的這份工作嗎?你在拼命給自己充電,刻苦鑽研教材之際,的確有壓力,但同時還有工作熱情嗎?第二是心態。對於優秀教師而言,你必須有能力排除影響你心情的不良因素,消化一些在你,在別人看來不能接受的事情,不使自己的情緒惡化。

真正的激情裡面一定飽含著思想。如何培養,並得到長久的發展?首先,要你的課堂你做主。要有專業自能,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技能體系;要有專業自信,通過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構積極的專業自信。要有專業自我,好的教師不能跟著風跑,不能不知所措。同時,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優秀教師,必須知道什麼是你該做的,什麼是你絕對不能做的。

無風格何以立身。“風格即人”。但當前環境,教師要真正擁有特色,很困難。今天的教育環境,要求多了、束縛多了,教師成長的空間反而更小了。再加上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壓力,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但是,你仍然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要讓缺點成為特點,教學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取悅於所有人,要“融會百家、自成一家”。要讓性情成為性格,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課即人,人即課。每一節課,都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屬於自己的獨特存在。風格,令你在萬萬千千的教師中,得以被賦予存在的獨特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