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教師基本功從“迴歸說課”開始

竇桂梅:教師基本功從“迴歸說課”開始

課程改革到今天,回味我們自身專業的時候,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一副好口才——我們這些從事著語文教學的教師們,不能不思考,自身的“武功”到了何種境地。好比說課,就是體現教師口才的標誌之一的基本功,成為學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是一種回味,一種反思,更是一種提升。

一、什麼是說課

何謂說課?遍閱多年前不同的人給出的不同定義,發現雖然表述的形式不同,但所含蘊的意思卻沒有太大差別,就我個人看,“說課”,可以簡單表述為“把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對教材的分析、對學情的把握、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向同行或者專家學者表述的過程。”這是一種不同於備課和上課的,展現自己教學思想和教學能力的特殊的形式。

一句話:說課就是說“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

二、為什麼要說課

1、有利於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說課時,把說的展示出來。對方呢,把你展示的評價出來,把對你的評價再反饋給你。這也體現出教師的教研過程更多的是在行動研究的層面上,如何通過說課教師能認真地對某一課題進行深入,就能形成一篇頗有學術意義的個案分析,這樣的個案推廣開則有利於一個學校或一個區域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我們學校,以及我們所在的海淀區說課基本功展示中,我們能夠看到教師們的這種轉變。如:數學學科和科學學科,教師已經有意識從分析學生前測情況進行教學研究,使教學研究與教學設計有機相結合。但是,也看到老師們的研究有時還只停留在模仿的層面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教師深入的學習和思考。

2、有利於對課堂的聚焦探究

第一,教師通過語言的媒介作用,明確自己的教學意圖,闡釋自己教材處理的方法和目的,將備課的全部思維過程表達出來,讓聽者聽明白,懂其理。在這裡,授課老師的隱性思維變成了顯性思維,必將有助於老師對課堂的整體理解和全面評價。從而使教研的主題更明確,重點更突出,實效更顯著。

第二,同行專家通過傾聽教師的闡述,瞭解教師對待課程深入的思考,以及教學行為背後的理論支撐點。從而從“根部”對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診斷。

3、有利於課堂多向度的觀察

不論什麼樣的課堂,一旦完成,它就是死了的課堂,就算完美到極點,那也只是一種毫無懸念的完美。這就是課堂的侷限性,所以有人說,課堂是遺憾的藝術。但說課就不一樣了,針對不可完全預知的學情,老師可能有好幾個設想和猜想,老師斡旋於其中,像一個將軍,排兵佈陣,這就使得課堂的走向,有了可能,有了豐富,有了選擇,有了懸念,有了生氣。這就是個體說課中的多向度。

三、如何說課

如何說課,正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一樣。以評價標準為綱,只能夠保證完成說課任務。僵化於教條之內,不僅讓自己的說課缺乏生命,也毫無特色,更有悖於教學研討的目標。那麼怎樣的說課有效、精彩,為聽說課人帶來更大收穫呢?

(一)教材分析“透”

怎麼才算讀透?就是對教材把握的準度、高度和深度。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準確的解讀,不能淺化也不能偏頗,要有自己的見解。在高度把握的基礎上,再結合學段目標、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的前後聯繫、篇章結構特點等等進行適度解說。所以,說課的正式環節一般應該從對教材的介紹入手。

要知道,教材中的課文原來是一篇篇散落在不同領域的,沒有聯繫的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並沒有想到他們寫的文章會成為課文,只是編教材的人選編了他們的文章而已。它們原本作為社會閱讀客體而存在的價值,可稱之為“原生價值”。可這些文章一旦進入語文教材,成為課文,它們的價值就發生了增值和變化。它們保留了原本所有的“傳播信息的價值”——“原生價值”,同時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價值,即“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這種“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們所謂的“教學價值”。 解讀教材時,能夠這樣瞻前顧後就更好了。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梅花魂》“說教材”環節為例:

《梅花魂》位於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組第6課。本組教材圍繞“月是故鄉明”這個專題,選編了四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情以及抒發情感的不同方式。《詩詞三首》為遊子思鄉之絕唱,《梅花魂》由思鄉情昇華到了愛國心,從情感與表達方式上傳承前篇,也為兩篇閱讀課文做了鋪設。本文是歸國華僑陳慧瑛的回憶錄,寫了遠在異國的外祖父通過梅花寄託款款思鄉情,濃濃愛國意。第一和第三件事直接表達這種情感,其他三件事屬於間接表達。課文高度的審美性和思想性,給學生以有益的薰陶。

這位老師關注了本課的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的前後聯繫,以及思想感情,表達方式上的變化等等,這都不錯。當然也可以進一步圍繞題目進行解讀。梅花作為花中四君子,已經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代表高風亮節獨特的意象。圍繞這樣的意象,作者所寫的三件事彼此之間是怎樣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為題目中的“魂”字服務的,這些如果能在解讀教材的時候再好好加以推敲,相信不僅教材定位能夠說得更準,而且說課中的教學設計也能站在更高的視角上進行。

(二)學情定位“準”

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對學習者知識水平起點的分析。奧蘇伯爾說,一個概念要獲得心理意義,必須於頭腦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實質的必然聯繫。如:三角形的面積是與矩形面積相聯繫的。缺少矩形面積公式這一固著點,三角形面積公式很難獲得心理意義,只能機械識記。同化(擴大相似塊,建立連接點)、順應(消除結構差,建立生長點)的概念。具體包括學習者頭腦中是否存在與新知識有邏輯關係的知識——上位、下位,還是同類?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層次是否合理。試想把蝙蝠與麻雀視為同一類的學生能否很容易的理解蝙蝠不是鳥,而是哺乳動物。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新知識的輸入進行定位,當新輸入知識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時,原有知識水平與輸入知識水平之間的“差異”會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語言發展。

2、對學習者技能水平起點的分析。一要明確技能之間的層次;二要明確技能掌握的程度。“略微提前”理論:只有當輸入的信息與已有的知識結構之間即有一致又有不一致,才能促進心理的發展。

3、對學習者態度起點的分析。指學習者學習的興趣,情感態度認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認識上的盲點等。

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原始概念是隱蔽的,要想辦法讓它們“暴露”出來。只有有了明確的問題和目的,調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才會比較強。

(三)目標闡釋“清”

目標不是作樣子,在表述的時候同樣應當陳述清楚。需要提示的是,目標切忌過多,目標多了等於沒有目標。一堂課不可能承載那麼多的學習目標,要依據課型的不同,內容的不同而定。當過老師的我們都知道:說話聽音,鑼鼓聽經。目標明確,重難點就清晰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教學重點”一定是教材的具體內容裡的,“教學難點”是從學生角度出發的學生學習著眼點。

還以教師說《梅花魂》的“教學目標”為例:

1.體悟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領會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和頑強不屈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第一條,“領會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想必說課教師一定是明白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但作為聽眾呢,聽了你的目標,我們依舊不知其所以然。表達方式是託物喻志、還是以物自況,是正面表現、還是側面烘托,是借景抒情、還是直抒胸臆?包括第三條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是需要體現六年級的“有感情”是什麼梯度,這裡的“感情”究竟是什麼。關注點應是“如何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訓練哪種方法技巧?”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几分鐘的說教材,實際上作為語文教師最重要的解讀教材的能力,會聽課的老師一下子就能從中分辨出高下。

(三)教學流程“簡”

這裡的“簡”不是簡單而是簡約——教學流程緊緊圍繞目標與重點,進行簡約的環節設計。教學流程展現的是教學過程,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學設計的優劣以及教學理念都在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說課稿的優劣百分之八十由這一環節決定。因此,說教學流程是說課的重點環節。那麼如何說好教學成流程呢?我想,好的教學流程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清晰具體。要想讓聽者通過你的說了解你的教學實際,教學流程的設計一定要清晰完整。具體而言,要從新課的引入開始說起,然後按照教學設計逐步展開,以及課堂小結、課後的鞏固練習,作業佈置,板書設計等都是必須要說的內容,而且還要說出各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但是,切忌把說課稿設計得天花亂墜,讓人聽得眼花繚亂,像一幅“課堂暢想圖”。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經得住推敲。雖然說課不像上課一樣立即付諸於實踐來檢驗,但是一定要符合教學規律和實際情況。根據學段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學生的情況來設計,寫出條理清楚、有理有據、重點突出、言簡意賅的說課稿。

比如《三角形邊的關係》一課,安排了這樣的教學流程。按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拓展知識的層次安排教學活動。問題從學生中來,但最終又落實到學生中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邏輯性強。

2、詳略得當。說課畢竟不同於上課,不是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操作到位,再者,說課有時間的限制,一般是15分鐘,這就要求說教學流程的時候,既不能太概括,三言五語說完了,讓聽者不知道教學的思路,也不能太具體,因為它不等同於課堂實錄,像上課一般師生問答展示。所以,說課中的教學環節一般應採用概括與具體相結合,對於非重點或次重點的內容,可用概括的介紹一帶而過,而對於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則要詳細闡述,說清楚其中含蘊的小的教學環節,以及每個環節中教師是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預測達到的學習效果等。此外因為是說課,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都還只停留在預設的層面上,對教學時間的掌控也是教師的主觀願望, 因此,在教學設計應留出機動時間(3-5分鐘),並設計機動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設計合理使用,切忌將40分鐘滿滿地平均分配到各個環節中去。

尤其是,教學重點,以及難點,甚至容易引起歧義的地方,教師要展示幾種教學預設,並分別針對不同的預設寫出自己不同的指導對策。

還以《三角形邊的關係》一課為例,教師將教學重點定位在“探索三角形邊的關係。”與之對應的教學環節“問題在探究中解決”計劃安排26分鐘的學習時間。 而且在說課中用絕大多數篇幅來說明自己是如何落實這個重點的。老師安排了(一)實驗感知(二)合作探究兩大教學環節,並且將實驗及探究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教師預設的處理辦法,明晰地表達出來。

(1)展示學生比較基礎,有疑問或不成熟的想法。

學生髮現:2根太短、1根長不能圍成。

讓有發現的學生彙報為什麼不能圍成。

(2)展示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的情況

預設一:不能圍成

提問:是不是其它情況都可以圍成三角形了?

學生彙報:兩根小棒之和等於第三根,也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展示數據和小棒圖。

預設二:能圍成

有的學生因為實驗誤差爭論能圍成,讓這樣的學生進行拼擺。

學生在辯論中辨析了實驗錯誤的原因。

感悟到:兩邊之和小於或等於第三邊,都不能圍成三角形。

(3)展示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情況

提問:說說你還有什麼發現?

學生髮現了:兩根小棒之和大於第三根,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拿著實驗數據邊拼擺,邊彙報自己是怎麼發現的。

感受到:只要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就能圍成三角形。

你看,讓聽課人一目瞭然。而除了重點之外的內容則一語帶過。總之,說課過程中能否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但反映了說課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說明了聽課者理解教材的準確性和實際處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課才會說得精彩。

3、理念點睛。說課是一種特殊的教研活動,除偶爾用於評比外,更多的時候是教師之間互相研討、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於完善的一種教學研究形式。無論目的是什麼,說課都要求教師在一定的高度上對教材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個理性的思考。所以,說課稿有別於教案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強調說“理”, 即不但要說“教什麼”和“怎樣教”,更要說出“為什麼這樣教”,說課者在講述教學流程的過程中,要針對重難點環節談明白自己理論支撐。以便聽者從中看到說 者對教材的理解深度以及對教學的認識高度,從而產生共鳴。

如,在英語學科《Water》一課的設計中,教師嘗試運用建構主義的教學理念,在語篇“Water”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實現有效的語言建構。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又肯定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求學生:(1)要用探索法、發現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2)在建構意義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去搜集並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3)要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儘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繫,並對這種聯繫加以認真的思考。教師要求自己:(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2)通 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3)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於是在《Water》一課中:

Pre-reading (讀前)

教師出示地球儀,鏈接了以往學生對於水的知識。初步建構歸於水的詞語體系

While-reading(讀中)

結合水在每個地方、水很有用、水被汙染三個中心句,通過看圖、列表、討論、對比、連線,讓學生在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的同時建構了關於水的句型體系。

Post-reading (讀後)

最後請學生在小組中就“現在所知道的水”做自由發言,寫“節水倡議書”建構關於水的運用體系。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撐之下這一課的設計既讓人感到有據可依,同時是一個聽課者學習提高的過程。但不管用哪種理論,都要說的具體、令人信服。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教學流程中各環節的教學設計依然是說課重點,不可堆砌過多的空洞理論支撐,闡述要簡明扼要,尤其是這個“理”要貼肉,最好體現學科本身的“理”。

(五)教學設計“新”

這裡的“新”不是花樣的翻新,而是指教師自己對教學獨特的理解,以及相關的獨特的創意——教師大膽改進教材中的實驗,採用學生可行的,實驗操作,一點一點地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好奇與邏輯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好教材的基礎上用教材教。

一天的課聽下來,往往是很多節課,很累。每堂課都是精心準備的,但當靜下來細細想想每堂課的時候,更多的是記不住講了什麼——模糊一片。然而,也有這樣的情況,當沉澱後,有的課的某處創意和設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便是創新的地方,不同於千篇一律流程的獨特之處。

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說課藝術,它也貴在創造、貴在靈活、貴在特色,這也正是同樣一個內容,不同的說課者會有不同的說課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圖索驥,墨守成規,死搬硬套說課的條條框框,說課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標本,沒有一絲活力和魅力可言了。所以,說課一定要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不違反說課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擴大創造的空間,說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若干說課的環節或對某些環節作些拓展,以及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精彩 的導語和藝術地運用好多種教學媒體等等。

四、說課的形象

常言說:三分戲,七分演。說課也是如此。在精緻的教學設計之外,教師該如何說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這裡的形象不是比哪位選手漂亮,而是我想,可從以下方面關注:

語言——話劇演員著力在用語言表達情感,像廣告裡說的:“沒聲音,再好的戲也出不來。”教師呢,最重要的同樣是語言。老輩人形容教師,是“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難磨一張嘴”,這不無道理。說課語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獨白,這類語言是說課中用到最多的,比如:教材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概括介紹的教學環節、說課中闡述的教學理念等等,都要用獨白式的語言;另一種是教學語言,這類語言主要用在模擬情景的時候,說課者以課堂上教師的身份說出來,彷彿面對的是學生。這時,不但要打動聽者,而且還要讓聽者推測到在課堂上也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所以,設計既要精彩,還要精彩地表達。

關於語言這裡有幾個友情提示:1、聲音要自然;2、語速要適度;3、語言要變化;4、感覺要興奮;5、手勢要大氣。

自信——說課時既不能面無表情、平淡呆板,又不能拿腔捏調,像面對幾歲的孩子,要親切而不失莊重,文雅而不失幽默。因為說課是說給同行聽的,說給領導聽的,說的過程不是先知在佈道,也不是專家在培訓,更不是學生在求教,是介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設想,喚起聽者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探索更合理的教學設計。所以,說課者給自己的身份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當然更不能妄自菲薄。尤其是在答辯的時候,更應該注意謙虛但不自卑,義正詞婉,理直氣和。

細節——比如多媒體的使用。不宜過於繁複,讓畫面代替思考。但也不宜一張白紙、兩袖清風。再如板書,字的筆順一定要正確。明顯感覺年輕教師書寫方面要下功夫,字跡工整,美觀,有體為好。還要注意寫字用時的把握,不能因為現場的板書耗費大量的時間,讓聽者處於長時間的等待中。

關於說課,以上淺言陋語所談的僅僅是屬於技術層面的東西,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頭的。那就是一個教師平時的積澱。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迴歸說課,並不是回到說課本身,而是通過這些基本功的訓練,努力做一棵樹,把根深深地植入讀書與反思的泥土中,總有一日能枝繁葉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個我們所依附的力量,總有一日會離我們而去。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機會展現真我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