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各个银行存款现在都在加息,是这样吗?为什么?

手机用户52152208155


近段时间,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尤其是普通定期和大额存单利率都有较大的上浮。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是如此,起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就不会这么干,因为它们资金充裕,普遍没有揽储压力。



由于存款利率太低,大多数老百姓的理财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存款理财化趋势日渐明显,相信今后地方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那些几乎没有网点及营业部的互联网型民营银行来说,只能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或者是更高成本的创新型存款来达到吸金目的。

于是,也才有了亿联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达到了5.45%,蓝海银行的5.4%等。更有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利率普遍超过4.0%以上,成为当前普通投资者最为青睐的理财产品。也可以说是对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而对于地方中小银行来说,因为存款流失严重,吸收存款的难度系数加大负债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只得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缓解负债端的压力。另外,这些品牌知名度不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地方中小银行,为了揽储需要而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存款利率,也是不得以。

但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者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来说,在央行全面降准之后,自有资金更加宽松且充裕,只是苦于缺乏优质资产,资金一时放不出去,于是也会购买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


由此可见,是否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主要还是取决于资金压力、揽储需要,毕竟这是增加自身经营成本的。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理财市场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继续下跌,面临着下行压力很大,而银行存款利率明显上浮。越来越的银行在三年期利率上有所浮动,投资者可以锁定收益。


东震木


  一般来说,加息是对央行调高基准利率而言的,而对商业银行一般以上浮利率加以表述,因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围绕央行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

  那么各个银行存款有没有上调上浮利率呢?基本没有,依旧保持在2018年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并没有调高存款利率,因为央行并没有调整存款基准利率。

  而在央行窗口指导和行业规范中,以致商业银行不能任意的调整(调高)存款利率。目前的利率水平,普通存款据基准利率最高上浮50%,大额存单可以上浮到55%左右,如果你看到了银行存款利率远高于此水平,那么该产品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款,而是伪存款,挂存款的名号更好销售罢了,风险(主要为流动性风险)完全不在同一等级,比如智能存款和结构性存款。

  智能存款实际为创新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其性质更加偏向于理财产品,主要采用像二级市场债券交易收益权转让的方式,先用三年或五年存单错配来实现流动性,其流动性风险远在货币基金之上。但收益率也在货币基金之上,通常能达到3%到4.5%。

  同样结构性存款也非真正意义上的存款,而是与衍生工具相挂钩的理财产品,具有固定期限,流动性不行。同时收益率受相挂钩的衍生工具市场行情影响,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大。但收益率一般可以达到5%左右,类同于银行中低风险理财产品。

  那么这两个产品为什么能借存款命名呢?主要原因应当是监管不力,以致存在欺骗性质,其次是这两类产品底层资产为存款,本金受到一定的保障。

  但产品不管怎么创新,目前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总体没有变化,只是变一种花样玩存款罢了,投资者应当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基于目前高于最大上浮的都可以理解为理财产品,而非存款。


三人聚众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主要是两类朋友。

第一类主要是P2P理财者。自从2018年P2P发生暴雷潮以来,很多平时看不上稳健理财的朋友开始重视资金安全,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敢把钱存在银行了,这时候中小银行的创新型存款由于利率优势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另一类主要是保守型理财者。由于2018年9月发布的理财新规打破了刚兑,传统银行出于竞争压力,纷纷提高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50%左右,三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18%。保守型理财者由于观念问题,对上述创新型存款不一定能接受,因此大额存单受到他们的极大关注。

其实,民营银行的创新型存款由于抢购的人越来越多,利率也开始逐步走低,如振兴银行的振兴存1年期产品,满期利率已从几个月前的5.1%降到了目前的4.869%,提前支取利率也相应从3.8%下降到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