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视界」正本清源: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保险?

引言:谈及保险,可能现在仍然有人对其具有排斥感。然而,纵使有误解、有排斥,当今的保险行业依旧发展迅猛。

根据中国保监会在2015年发布的数据,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保险费收入占GDP的比重)都较高。保险大国日本高达10.8%,英国紧随其后,保险深度为9.1%,美国则为7.3%。在这些发达国家,保险深度居然都这么高,可见保险是一个规模极大、在各国及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体行业!

「曙光视界」正本清源: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保险?

为什么保险业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主体行业呢?

究其原因,我的看法是:“因为保险是必需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需要保险。”

为什么在我国仍然有些人抵触保险?我最常听到抵触保险的四种说法是:

1、疾病、意外都是“小概率事件”,没必要浪费钱。

2、得不到赔付金,保费就白交了。

3、自己有社保,不需要商业保险。

4、如果自己死亡或者重残,有保险又有什么用呢。

在评析这四种心理之前,有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保险是什么?”

保险是什么?

「曙光视界」正本清源: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保险?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风险管理机制,这种机制早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已经诞生。最早的保险是海上保险,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集结签订契约,签约的个人一旦遭受损失,损失由全体签约人共同承担,这是保险最原始的形式。原始的保险中已经蕴含了保险的一个基本功能——风险均摊,将个体所遭受的损失在集体中分摊,从而弥补个体的损失。这表明,保险是一项具有社会经济互助性质的活动。

从原始保险发展至今,保险这一概念具有了现代特征。通常的说法是: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对被保险人因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或对人身伤亡和丧失工作能力给予经济保障的一种制度。

从保险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保险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它是给人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社会机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保险?

对我们来说,购买保险需要缴纳保费,保费数额明确,而且保费一般不高,这是“目前的少量而确定的消费”。如果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事件发生,是我们人生中的重大变故,需要花费大数额的财力去解决,而且这个数额还并不确定,对于我们而言是“未来的大量且不确定的损失”。如果事先买了保险,一旦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事件发生,保险公司就需要向我们提供赔付金,这个赔付金的数额基本是等于或者略低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所以保险的重要功能体现在“以目前少额而确定的消费,去抵消未来的高额而不确定的损失”。

「曙光视界」正本清源: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保险?

显然,保险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机制。

人们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缴纳保费,一旦其中某个人遭受损失,保险能够集中其他参保人的经济力量,来弥补某个个体的损失。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机制,对每个社会个体而言,都大有用处。

破除对保险的四种误解

保险,毫无疑问是一种伟大而有效的社会机制!这种能有效分散风险的社会机制,能够轻而易举地消除前面对保险的四种误解。

——你觉得意外变故是小概率事件?但谁能保证这个小概率事件绝对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假如变故发生,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在风险面前,个人或家庭可能会脆弱到不堪一击。

——你觉得如果没有赔付金保险就白买了?但是,你所交的保费对于你来说是“目前少量而确定的损失”,

这个“损失”并不影响你的生活,但你用这一少量损失所预防的,是可能击毁你和你家庭的不可预知的重大损失。

——你觉得有社保就不需要商业保险?社保是国家给人民提供生活保障的福利性制度,非常有用,但是,社保只能“保基本”,对于损失较大的事件,社保不能充分弥补个体所遭受的损失。并且,社保的保障范围是确定的,并不能对所有的风险都进行保障。

——你觉得保险的赔偿对你没用?然而,对于家庭的经济支柱而言,保险所给的补偿有时并不能给你本人带来什么,然而却能给你家人带来重要的经济支撑,保证整个家庭能够正常生活。此时的保险,难道不是实实在在地体现了“责任”与“关爱”吗?

「曙光视界」正本清源: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保险?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的寿险原保费收入达到了21692.81亿元,保险在中国迎来了发展的兴盛期。这说明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更多的人开始接纳保险、了解保险、喜欢保险。

正如我一直强调的,保险是一种具有风险分散作用的伟大的社会机制。这种社会机制的存在,让个人的力量在面对无常生活所带来的打击时,不会被瞬间击倒,而是在社会上其他众多个体所形成的集体力量的协助下,以较低的损失来应对重大打击。这种有效的社会机制,是我们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需要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离不开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