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要不要還給老師?

最近網上對戒尺要不要還給老師進行了一番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好像還在不斷摸索的階段。在我接觸教育之初,就倡導要提高幼兒園老師的福利待遇和知識技能水平,這個階段對老師的考驗尤其高和全面,所以特別佩服能做好這個崗位的幼師們。

四年多的時間,也接觸了一些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沒有權威,也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我深知校外輔導和各大教育機構不管是藝術類還是文化類,真正有情懷的老師不多,也難怪,我們從學校到社會,一路走來,也要養家餬口,養活自己,誰能不為了利益動心呢,從進入教育這個行業,就一直在看各種關於教師技能的書,關於孩子,關於教育的書,越看越發現老師真的太難做好了。然而,校外各種輔導班特長班的門檻實在太低,又是比較難招人,好不容易招到一位差不多的老師,可能都沒有什麼經驗,就迫不及待想要讓他上課,考察標準似乎只有一個,就是“教師資格證”,這是一個似乎太不負責任的門檻,說到這裡,既然被學生,家長稱一聲老師,就應該學生的利益和其他的利益衝突的時候,請先以學生為重,因為你選擇這個職業,否則你可以不要做老師。

我厚臉皮說自己是老師,其實很多孩子的問題背後反映的都是家庭的問題,父母的問題,我一直都用賞識教育,但是難免極個別孩子沒法管,因為家長的素質真是不敢恭維,其實孩子都是好孩子,沒有不想變好的孩子,只有不懂的家長。

關於要不要把教鞭還給老師的討論,最開始,我是贊同適當鞭策,現在更傾向於賞識教育,不管哪種都需要方法,孩子都是想做好學生的。傅斯年說:中國的父母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教他如果做父母的好孩子,而不是做一個獨立的人。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斷學習進步,父母是,老師亦是,在教育的路上,我一直立志做孩子們的好老師。

關於戒尺,不是還不還給老師的問題,好像老師和家長一直都處在一個脫節的過程當中,老師害怕家長,家長害怕老師,最終,把責任推給了孩子,真心希望,有孩子的家長都能反思自己,交給老師就請信任老師,在老師的領域,應該比你專業,更希望老師反思,進入這個行業就要把老師做好,否則請你遠離孩子。

戒尺要不要還給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