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城中村,這可能是21世紀中國最高級的貧民窟。 有多少外地人的武漢生活,都是從城中村開始的?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武漢一直被外地人扣著“中國最大縣城”的帽子,密密麻麻的城中村落如星羅棋佈佔據著三鎮。據相關調查,武漢城中村的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最。 在武漢逐漸蛻變為1.5線城市的過程中,那些沒有及時跟上都市發展進程的舊有村落就逐漸被城市包圍起來,形成所謂的“城中村”。小河西村、東湖村、羅家墩、關山村、復興村等城中村星羅棋佈,以一種尷尬的姿態融合在現代都市之中。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如今在武漢已經很難找到廉價租房地了,隱藏在這片繁華區域中的小河西村、陳家灣、熊家嘴等地,都曾是武漢低價房源的大本營,有很多低價房也日益消失在舊城改造的大潮中。 然而一輪又一輪的拆遷大潮侵襲後,小何西村卻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存活了下來。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從Google衛星地圖上搜索武漢,這座城市的版圖將呈現出斑斕複雜的肌理形態,在距離光谷2公里的位置,就是傳了多年會被拆除的小何西村。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小何西村(暗紅色區域) 在樓宇遍地的雄楚大道上,小何西村這個名字很田園風的城中村顯得格外突兀。就在這裡,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城市蟻族,有各種原因讓他們選擇蝸居在此。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住在小何西, 有3塊5的熱乾麵,也有昏暗的澡堂子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頭頂上密佈的電線如蜘蛛網般錯綜複雜,盤踞在大路兩邊的電線杆之間。不敢相信這片區域住著4萬居民,來來去去,這裡是很多人在漢的第一個落腳地,每被問到為什麼選擇這裡,他們都笑而不答,理由有太多。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佔據著城市的核心地段,工作生活兩便,這裡市井氣息濃厚,是五湖四海美食的聚集地,吃穿用休閒保健等生活齊全,房租等生活成本相對較低。 這裡有3塊5的熱乾麵,這裡有麻辣燙、豆腐腦、醬香餅。這裡有五元錢一次的澡堂,散發著溼漉漉的發黴潮溼的味道。這裡有永遠煙霧繚繞而又人聲鼎沸的麻將館,麻將館的地面上落滿了菸頭、瓜子皮,口香糖的屍體。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這裡有無處不在的燈光昏暗的玻璃屋和玻璃屋裡的影影綽綽。這裡也有最廉價的生活用品店,兩元店,計生用品店。這裡永遠嘈雜、昏暗,塵土飛揚。很難想象就在2公里之外的光谷,是武漢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五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高檔住宅…… 可能幸福之處就在於他們至少擁有城中村這樣一個五花八門而又無奇不有,五色斑斕而又五毒俱全的都市收容所。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幸好人的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也正是由於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從這裡看武漢, 像是兩種時代的交界,相隔卻不過30年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因為樓和樓之間捱得近,房間自然也就沒有太多陽光,陰暗是城中村房子的主色調。建築密集擁擠,加建多,這種樓也被戲稱為“握手樓”、“一線天”,從下往上看到的世界,真的像結界一般。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小何西村隔壁就是新建的高檔小區,新建的樓盤價格已經逼近2萬一平了,僅一牆之隔,彷彿就是兩個世界,村裡的人可以到新小區做做保潔門衛,而新小區的居民可能永遠也不會踏入小何西的地界。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互相交錯的線網,彷彿小河西頭頂的藩籬,晚上空調經常會自行關閉,因為電壓不穩。由於“其他原因”經轉手好多遍的網吧如今早已人去樓空,只剩紙漬斑駁的玻璃牆,最早的停業通知還停留在2014年。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從這裡看武漢,就像是兩種時代的交界。 兩種時代的交界,相隔也不過30年。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工作在光谷,家住小何西村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城市更新換代,地價不斷上漲,小河西村作為一個廉價的租住地,成為了武漢大多數畢業族的租住場所。工作在光谷,家住小河西,可能大部分住在小何西村的群體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囿於光谷的高房價,他們只能在謀生城市租住著廉價的安身之所,在城市和城中村的夾縫中生存。城中村作為他們在武漢的一個起點,雖然它不夠光鮮,但是對於快速讓自己融入這座城市,已經足夠了。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這裡什麼也不缺,菜市商儲、洗衣房……生活配套健全且廉價,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被巷口的美食叫醒。“每天7點半起床,8點出門,還能過個早,騎共享單車到光谷上班,時間也過的不緊不慢”。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尋訪期間,一位眼神犀利,走路帶風的大姐突然走過來拉住我說:“租房子吧,考公務員還是考研喲?還沒找到地方住吧,來來來,我有幾個房子帶你克看一哈,有30到80的日租房,不付押金滴,我站在一旁有點懵,還沒和大姐說過一句話,但她那一連串嫻熟的發問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步子,跟著大姐向出租屋走去。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小巷深深,拐角連連。而大姐似乎也心有所指,只管領我穿街走巷,兩旁的角落裡垃圾死肆意堆積,老鼠發出“唧唧唧”的聲音,讓人不寒而慄。像走進一個迷宮,如果不是經人指引,半個小時肯定是走不出去的。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二樓,不足10平米的房子,一張木板床、一個椅子,一個書櫃,灰暗潮溼,房間裡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泛黃的燈管,透過防盜網從樓道里看向窗外,龐雜紊亂,怎麼也看不全。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走出這棟樓時,跟很多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打了照面,時下正值湖北省公務員考試前夕,每年夏季,這裡都湧動著這座城市最新鮮的血液,很多考研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在這裡度過最艱難的幾個月。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在擁擠、髒亂破敗的巷子間穿行,撥開層層外殼,捕捉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有意或無意地改變著自己和這座城市的一切。 “我是從小何西村走出來的”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曾經多次想著離開武漢的人如今定居在光谷,還可以很自豪的對周遭的人說一句:“我是從小何西村走出來的”,就像城中村裡的人想出去,外地的人想進來,但終歸一句話,他們到底都離不開這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很多門面的店主換了一個又一個,沒能找到網傳的巷口豆花西施,甚至連豆花也沒有找不到了,一家剛剛搬來的重慶傷心涼皮店主說:“這邊一個月租金2500,現在剛開始,生意還算過得去,以後會更好吧,如果小河西村不拆的話”。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如今的你,是否還在城中村?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曉峰 即將步入畢業後的第五個年頭,眼看著武漢三環外的房價從五六千飆升過萬,一年的工資除掉房租生活,也就購買一兩平方。畢業後的前兩年和一群大學同學蝸居在小何西村的兩室私房裡,雖然環境噪雜,但畢竟三五百的房租對剛畢業的漢漂來說,實在實惠。前後換過一兩次工作,一直在光谷附近,如今光谷附近的房子乃至廟山都高攀不起,只能著眼於四環外的蔡甸新城…想到那句:回不去的故鄉,很難留下的武漢,時常會辛酸。沒有爹拼,凡事靠自己,不敢談戀愛不敢參加各種活動,就為了能在這個城市有一席落腳之地。 @某某 06年畢業,小何西村140一個月,帶獨立衛生間和小廚房,鄰居就是大學同學,一到晚上整樓整樓的呻吟聲。 @張威童學 14年吧,剛畢業,找工作,去小何西村的的一個單間,好像650把。住了3天,覺得這不是想要的,然後離開武漢去了深圳,半年後回到武漢至今。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就是用戶名 想當年剛畢業的時候,十個同學裡面起碼有一半都在那裡租的房子,最便宜的有150一個月的,應該沒有更低的了。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liyaseven 在小何西村裡蝸居了兩年,和童鞋一起合租,再到單租一間房!從單身到戀愛到分手……這裡有我太多青蔥歲月的回憶!晚上掛著睡衣出門吃宵夜,感覺的就像自家院子一樣隨意!各種小吃,各種特色小店,每種美容美髮店,各種網吧……夏天,出租屋裡根本沒辦法住人,那時候小何西村裡裝了空調的出租屋很少,都是自己租窗機回家!所以每個夏天的晚上基本都是在網吧包夜度過的……後來因為工作了搬離了小何西村,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一想到那裡還是滿滿的回憶…… 城市向左,城中村向右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下午六點半的城中村口,人流就像潮水一樣不斷地從地鐵口和公交站湧出來,拍打著遠處的高樓大廈,把每一個忙碌的人,沿著擁擠狹長的老街道,送回到他們的出租屋裡去。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今天,城中村正在一點點地從大武漢版圖上消失,無數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如舊社會孩子光禿禿的腦袋一樣冒出來。想要在這座城市落足的人在拆遷隊伍的追趕下尋找著最後的城中村落腳。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十三五期間,武漢將完成中心城區剩餘的49個城中村改造,到2020年,武漢中心城區的所有城中村將被拆除完畢。

5萬人在距離光谷2公里外的小何西村,卻從未對它說一聲謝謝!

或許再過些年,有些人將會搬離城中村,住進規範的小區,或者買到一方屬於自己的房子;有的人會離開這座城市,扔掉夢想,回到故鄉…...但是別忘了,我們都欠它一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