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甸尾村是峨山彝族自治县最北端的一个彝家山寨,距县城45公里,距镇 政府所在地甸中5公里。

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的甸尾村彝语名“迭咩”,荣登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云南省一批摄影界的精英,怀着浓厚的兴趣,于2019年4月20日组团到此参观学习,进行传统文化采风活动。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天公作美,大地生辉,一大早,大家如约而至,迎着大好春光走进这向往已久的中国传统村落,受到身穿民族盛装、热情好客的“迭咩坡”(彝语:甸尾人)的友好接待,迎宾会上古乐队奏响了欢快的迎宾曲,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让所有来宾们感受到迭咩坡的热情好客,如同回到老家,见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采风时,目睹一栋栋彝族特色的古民居,土墙黛瓦,“三间四耳倒八尺”的建筑风格遍布全村,那“四合五天井,走马窜过楼”的接待室让大家耳目一新。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彝族花鼓舞动作热烈奔放、铿锵有力、节奏明快、舞姿优美,伴随着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已有百多年历史。跳舞时,花鼓敲起来,彝族人豪爽的生格就从这迷人的花鼓舞张扬开来。鼓敲彝乡情,舞出民族魂,花鼓舞不仅跳到省城,还跳到北京,参加庆祝国庆50周年大典,成为内聚团结,外树形象的一种载体。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大娱乐更是彝族人最为普及的传统舞蹈,人数多少不限,大家围成圆圈后,双手击掌或击烟盒作拍节,听四弦声翩翩起舞,时而欢呼时而吟喝,不仅愉悦身心,更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彝族大妈人老手巧,打草席、打草鞋、编草墩的动作十分麻利,纺织出的物品件件精美,双双巧手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纺织着新的希望,引导人们记住那浓浓的乡愁。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彝族刺绣技艺精湛,彝族服饰鲜艳夺目,彝族人爱美,总是把自已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彝族人爱花,总是把各种花样刺绣在服饰上,服饰因花的点缀而美丽,人因花服饰的陪衬而显得楚楚动人,一个彝族人就像一朵花,纳苏彝族花围腰最具特色,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到云南调研,峨山纳苏彝族花围腰被选中带回北京,珍藏在国家博物馆,今天让大家真正见识了彝族服饰的诱人魅力。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让人振憾的还是那条古老的茶马古道,古时候甸尾是滇南一带客商往返昆明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一级一级的石阶路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苍桑巨变,见证着夕日的辉煌、曾经的显赫,见证着今天的繁荣富强。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美食美味出自贤慧的妇女之手,男子汉们的火竹水烟筒,拉近了主客的距离,增进了友谊之情,满斟玉林酒开怀畅饮,品尝彝乡味其乐无穷,执情动听的敬酒歌唱起,让大家未饮先醉。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走进甸尾村就像走了一座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无论村庄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丰富的物产,诱人的民俗活动都散发出迷人的色彩。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生生不自的迭咩坡忠实在守护着这方净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依旧,静谥而富有诗意,甸尾因古朴而生辉。

美丽乡村丨甸尾村民俗文化采风记实

这次采风活动,大家受益匪浅,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异地他乡不一般的风土人情,通过大家一天的辛苦劳作,用镜头揭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真切的感受到了甸尾那独特的魅力,大开了眼界,大饱了口福,虽忙忙碌碌,收获多多,一致赞叹:不虚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