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中國古代三國時期是一個烽火連天、戰亂不休的年代,也是英雄當道人才輩出的時代,尤其是三國之一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英名流傳千古,但是不光諸葛亮一人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它的後代也是為國盡忠戰死沙場,是漢室的忠烈英雄。人們都知道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綿竹市還有一座紀念諸葛亮後人的諸葛雙忠祠。

在三國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加上後主劉禪寵信宦官,冷落賢臣,蜀漢政權逐漸走向衰落。公元263年,三國曆史上的最後一戰爆發,曹魏伐蜀,魏將鄧艾領兵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蜀,在今陝西文縣至平武奪取江油,攻佔涪城,劉禪派諸葛瞻、諸葛尚父子率軍至綿陽與魏軍激戰,蜀軍被敵破先鋒後退守綿竹,鄧艾派使者前往蜀軍營中勸降,諸葛瞻怒殺來使,並於魏軍決一死戰,戰亂中諸葛瞻中箭身亡,其子諸葛尚也戰死,於是綿竹關失守,鄧艾率軍入成都,後主劉禪領眾臣投降,蜀漢滅亡。

諸葛瞻是諸葛亮與其夫人黃月英唯一的兒子,諸葛瞻8歲時承襲了其父武鄉侯的爵位,在17歲時迎娶蜀漢公主,成為駙馬,又身居多個要職,加上其父諸葛亮的聲望,是蜀漢重要的大臣之一,他自幼聰慧,謹遵先父遺訓,為蜀漢盡心竭力,戰死綿竹關時年僅37歲,而諸葛尚是諸葛瞻的長子,死時僅19歲。

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諸葛瞻、諸葛尚畫像

諸葛瞻、諸葛尚戰死綿竹關後,其墓地也建於此,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和憑弔諸葛父子為抵抗外敵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為國盡忠的事蹟,便在墓地上建了一座祠宇,就是今天位於四川綿竹的諸葛雙忠祠,它與紀念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相距僅90多公里。該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同治、光緒年間各有重修擴建,它與成都的武侯祠一樣,都是四川境內重要的三國曆史文化遺蹟。

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諸葛雙忠祠大門

在雙忠祠的大門兩邊,一左一右各有“忠”、“孝”兩個大字,大門柱子和門上各有一副對聯:“春秋祭祀穠雙模,父子忠魂歸一抔”、“一門三世英風挺,萬古雙忠大節標”。說明了諸葛瞻、諸葛尚父子同葬一處,後人對諸葛亮一家三世忠貞的敬仰之情。

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拜殿

大門後正對著拜殿,拜殿上方有兩塊牌匾,分別是名人題刻的“漢室忠烈”、“魂壯綿竹關”,殿中是諸葛瞻、諸葛尚父子二人的畫像,在拜殿一側的草叢中有三座石像,石像人物稱跪地、捆綁姿勢,被人稱為“蜀漢三叛”,分別為叛將博士仁、糜芳、郝普,此三人因背叛蜀漢被後人不恥。

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啟聖殿

在拜殿後是啟聖殿,殿內正中是諸葛亮和黃月英二人坐像,左右兩側是諸葛瞻和諸葛尚,不僅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後代子孫也為國捐軀,英勇戰死,實為悲壯,一家三代忠烈滿門,可歌可泣。

諸葛雙忠祠——紀念諸葛亮子孫的專祠

諸葛亮、黃月英塑像

諸葛雙忠祠自晉建墓清建祠以來,凝聚著無數蜀人對漢室忠烈的崇敬,同時也負載著一種崇尚忠貞正義的民族精神,如今已是憑弔忠烈遊覽三國遺蹟的勝地,對三國曆史文化感興趣的人,此處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