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我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知識和人才,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讓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通過提升新時代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吸引優秀人才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教師的創新創造活力,真正讓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下得去、教得好”。

一、政治地位,提升教師崗位上的崇高感

新的國際國內形勢、新的歷史任務,對教師的培養和選用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教師的時代使命越發突出。

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中,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到了突出位置。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九個堅持”之一,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八個堅持相互支撐的。其他八個堅持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師隊伍建設則成為落實這些要求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力量。因此,必須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崇高感。

教師政治地位仍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一些地方對教育不夠重視,二是各級各類學校黨建不健全,三是地方教師節流於形式等。

因此,要把教師隊伍建設這個基礎工作落實好,就必須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要讓教師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節日,對於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和獎勵;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建立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政治水平、政治意識,讓教師多參政議政,把政府和學校、教師聯繫起來,增強教師的教育責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地位提高了,廣大教師才能夠心無旁騖,有職業上的崇高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執著於教書育人。

二、社會地位,提升教師事業上的幸福感

中國曆來有尊師重道的傳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師被賦予國家幹部身份,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教師有了較高的社會聲望。

現今教師社會地位出現下滑現象,緣於多種原因:

一是教師功能逐漸單一化。傳統上教師是備受尊崇的聖化形象,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社區裡文化人的代言者(鄉賢),在農村地區甚至成為意見領袖,有一定的權威性,社會地位較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教師的部分社會功能被消解,成為單一的專業化人才,社會威望在某些方面有所下降。

二是教育消費引致教師身份的社會認知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消費市場逐漸形成,消費者的話語成為教育決策與執行的重要參考。對有些教師而言,教師職業不再是“明道之業”,而是“生存之業”,出現個別教師進行有償家教、推銷學習資料、照顧特殊背景家庭孩子等不良現象。對部分學生和家長而言,教師既然是在提供服務,就應該滿足各種需求。加之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批評也越來越多,對教師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教師正常的課堂教學管理也會招來無端指責。久而久之,教師不敢管理學生。對社會來說,教師職業不再“與道相關”,而是“與利相隨”。

三是學習路徑多元化。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學校不再是學習者唯一獲取知識的通道。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等現代技術來學習,改變了教師的“先知者”身份,教師知識權威有所下降。在一些院校,還出現了“在校不上課”“在課不聽課”等現象。

四是教師收入待遇水平問題。相比較而言,經濟地位成為制約教師社會地位提升的主要瓶頸。收入待遇問題一直是廣大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是影響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和教師隊伍穩定性的最直接、最現實的關鍵要素。相關數據顯示,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的其他行業專業人員相比,實際工資差距仍然客觀存在,義務教育法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要求,在一些地方仍未實現。

我們既要更新理念和認識,糾正過度的教育消費觀念和邏輯,還必須使教育財政投入向教師傾斜,切實提高教師收入待遇,不折不扣落實現行的補助、獎勵和各類保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非在編教師要加快入編、同工同酬,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與水平,讓教師重新獲得社會威望。我國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從制度角度對教師的社會地位進行了明確規定,教師地位的確認有法可依,教育職業有了較強的穩定性和專業性,有了與其他國家公職人員同等的社會地位。全社會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努力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加強正面宣傳和政策引導,讓教師在事業上有幸福感。

社會地位提高了,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位教師都會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並不斷完善自己。

三、職業地位,提升教師職業上的成就感

當前,教師職業地位不高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專業發展通道不暢。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聘用仍然是教師職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二是學校教師評價出現泛化。教師承擔很多教學之外的工作,影響了教師對教學教研活動的時間投入,也弱化了教師工作的專業性。

三是部分教師專業地位不明確。傳統的以戶籍學齡人口數量為基數、以生師比為標準的教師配置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學齡人口流動性和新課程改革的挑戰。一些地方和學校為了解決教師短缺問題,使用各種形式的臨時聘用教師,甚至出現教師勞務派遣模式。

四是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歸屬感不強。教師對自己社會地位的認同,還體現在自身參與學校管理、在辦學治校中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但在一些學校,教師沒有充分參與到學校管理中,甚至對學校的教師考核考評制度都不瞭解。

因此,必須打通教師職業發展的通道,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讓教師參與學校管理,與學校改革發展融為一體,增強教師歸屬感、責任感和自豪感,增加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機會,正確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努力提升教師職業地位,提升職業吸引力,讓教師在事業上有成就感。

從教師的角度看,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這三“位”,絕不是教師等來的、要來的,靠的是教師紮紮實實的業務能力、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熱愛教育、淡泊名利的堅守,敢於面對挑戰、迎接新時代的創新精神,把有“位”和有“為”緊密結合起來。

當今,一些地方的積極信號正在釋放,教師職業回暖,吸引力增強,教師隊伍素質逐步提升,人民群眾對好老師的期盼正在實現。有了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做人力支撐,就能夠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他們腳踏實地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職責和崇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