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師專業化、可持續與生命性發展內涵:職業、時間與本體(五)


6.教師專業化、可持續與生命性發展內涵:職業、時間與本體(五)

教師生命發展本質上是一種自主自為,是教師在既承認又突破自然生命與社會生命束縛與影響的基礎上,不斷放大與提升其精神生命價值與意蘊的過程。自主自為,強調的是人的主體性、主動性、自覺性與能動性,突出的是人對生命的自我把握,是人對自我及與客觀外界之間聯繫的一種主動掌控。

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為,“自主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本質。教師生命發展作為教師自身的一種自主自為,反映和體現的就是教師對自我生命的主宰與控制,其中包括自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塑造等,使自己真正成為生命發展的主人。這種發展不僅是教師職業內的類生命發展,更是教師作為完整的人的全部生命的發展;不僅是活在當下、面向現實的發展,更是瞄準明天、走向未來的發展。

在這當中,自我認識,實際上就是要不斷增強職業的自我意識,懂得“我是誰”?繼而要進一步認清自己的職業內涵與特徵。自我把握,就是要基於生命的每一天的發展,故而特別注意規劃和把握好生活中的每一天。自我塑造,就是要不斷地修煉和提升自己,煥發自身生命潛能的需要,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蘊。

通過以上簡要的論述,我們可以初步地看到,從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到教師可持續發展研究,再到教師生命發展研究,顯示著教師發展研究的重心轉換和指向變化。這種轉換和變化的過程,就其研究的實際情況而言,並不是單向單一的,而是雙向多向複合重疊的;不是單兵作戰和各個擊破,而是多路配合和交叉互動,進而從整體上使教師發展研究在寬度與深度得以不斷延伸和拓進。

在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生命發展不但不排斥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而且把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看成是教師生命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基礎。離開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來探討和研究教師生命發展,必然有悖教師生命發展的內涵與屬性,進而使之泛化成一般人或一般職業人的生命發展研究。

在此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一方面,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如果不從人性與人本的視界與高度予以生命的關照,那麼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就難以突破自身“瓶頸”、“高原”的限制與束縛,進而實現原有基礎上的鋪展與提升。另一方面教師生命發展又遠遠不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能包含和囊括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所關注和重視的其實主要就是教師職業生命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生命發展不僅關注和重視教師職業生命的成長與發展,而且在此基礎上,關注和重視教師作為人特別是作為教育職業人的全部生命的成長與發展。由此可見,教師生命發展的內涵是極其豐富和多樣的。

據此,我們可以給教師生命發展的內涵作一個簡要的界定:教師生命發展是教師生命在教育生活世界中的動態呈現和立體反映,是教師個體或群體在特定的教育活動過程中,以自身健康、和諧的自然生命和社會生命存在為前提和基礎,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生命發展(主要是專業化與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而實現推動學生生命發展的工具(外在)價值和促進自身生命發展的本體(內在)價值及意義的過程。

6.教師專業化、可持續與生命性發展內涵:職業、時間與本體(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