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回想8年前剛從學校畢業,作為一隻超級菜鳥,懵懵懂懂進入職場,鬧出不少笑話。

入職第一天,當時負責帶新人的主管剛好出差,經理隨手發我一張截圖,讓我和一個意大利客戶聯繫,協商售後問題,然後根據客戶反饋,做一個PPT給他彙報工作。看到QQ上的這個消息,我至少有5分鐘是處於懵逼狀態的。等我回過神來,頭頂上有無數個問題在盤旋。

“要怎麼給客戶打電話?我都不會說意大利語。”

”PPT要怎麼做呀?沒學過呀!“

”這個經理是個什麼樣脾氣的人呀?我要是搞糟了,會不會今天就讓我滾蛋呀?“

……

此時的我大概只有八個字來形容”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實在無從下手的我只好求助負責另一個區域業務的同事,他仔細看了經理的要求之後,迅速把工作要點羅列給我,並且提醒我要先查出意大利的電話區號,然後把公司公用的付費skpe賬號和公司PPT模板分享給我。

在前輩的幫助下,我就這樣磕磕絆絆地完成了進入職場的第一個任務。那個時候唯一的感受就是:職場新人不好當呀!

我相信很多職場新人都有這樣的苦惱,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到底要如何快速掌握工作的技能呢?

大石哲之在《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裡面提供了不少妙招。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是日本著名經營顧問大石哲之採訪多位管理諮詢師的親身經驗總結而成,真正幫助職場新人快速養成職業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開展工作遊刃有餘。

大石哲之通過採訪擁有15-20年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達人,彙總成4大類30個工作技巧,幫助你在職場脫穎而出。

一、溝通

你是不是也經歷過說了一大堆,但是對方依舊一頭霧水的情況?在彙報工作時,你有沒有被老闆打斷過,讓你直接說重點?是否經歷過當你辛辛苦苦通宵做出來的活動方案,領導依然不滿意?

這些狀況我都遇到過,後來才知道,其實這就是溝通能力不足造成的。然而,平時的我可是口若懸河,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怎麼就會出現溝通問題呢?

在職場中,溝通的目的在於用最短的時間,讓對方聽懂。大石哲之在《《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給出了方法。

1.運用PREP模式,先講結論

PREP原則:

Point=結論

Reason=依據

Example=具體事例

Point=重申結論後結束

從這四個單詞的字面意思可以知道,這個原則就是結論先行,然後羅列依據和具體事例,最後重申結論。

無論是領導還是客戶,都沒有太多時間去聽無關緊要的鋪墊。通過PREP原則,從最重要的結論開始,讓他們直接、迅速的瞭解必要信息,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2.讓對方聽得懂

以前公司有個慣例,就是開發新客戶時,喜歡讓工程師和客戶溝通,這樣可以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專業度。然而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即是工程師用最簡介的語言來給客戶解釋產品,客戶依然還是雲裡霧裡。

原來就是因為工程師的”太專業“,導致客戶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為了讓對方聽得懂,大石哲之提出:“以對方‘毫不知情’為前提,構建邏輯,組織語言。”

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認為對方是理解要陳述的事情,所以就必須以對方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為前提,從零開始說起。

我記得一個軟件工程師曾經說過:“我們做家用智能化產品的APP,就必須把對方當成一個70歲的老太太來看待,如果70歲的老太太會用這個APP,那基本上大家就都會了。”

3.超越期望值

想要超越對方的期望值,就必須先要理解對方真正想要什麼。

以前聽過一個笑話,大概意思是“ 我想要一個蘋果,你卻給了我一車梨”。

"做無用功“是很多職場新人經常犯的一個大忌。原本領導需要的是某一組數據,而你則一直在美化彙報數據的PPT上花時間,導致領導拿不到滿意的結果,這就是沒有理解對方的期望值。

而要超越期望值,就需要你在限定的時間內,給出領導需要的完整數據,還能補充相關的信息,幫組領導去優化方案。

“充分了解對方的期望目標和期望程度,絕不偏離。不斷給出超出對方期望值的成果。”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二、思考方式

大石哲之強調說:“ 思考方式是推進工作的基礎。”

一旦工作中缺乏思考,失去邏輯,就會陷入盲目的泥沼中。開展工前,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去理順工作的流程,確立目標。只有這樣,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

1.“雲、雨、傘”:提建議的基本原則

“天上出現烏雲,眼看就要下雨,帶上傘比較好。”

“烏雲”代表現狀描述,“快要下雨”是根據烏雲得來的分析,而“傘”則是行動。

在工作當中,當我們向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一定完整使用.“雲、雨、傘”原則,現狀描述,現狀分析,提出行動,三者缺一不可。

在報告中,大石哲之建議通過“添加標題”的方式來區別事實現狀和意見建議,這樣就能夠容易明白報告中的內容,不會造成誤解了。

2.假設性思考

每個月的月末,我們都要做下個月的業績計劃。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會隨口報一個數據出來,領導就會在反問我,這個數據的依據是什麼?這些業績你打算從哪些客戶那裡拿過來?果然一問三不知。

後來,經理教我一個方法,就叫“推導法”。

“先做假設”:假設下個月能做十萬美元的業績。

“研究關鍵點:梳理手頭客戶情況,大致瞭解哪些客戶會貢獻業績

”調查分析:與客戶聯繫,確認訂單意向

“數據反饋”:根據客戶情況調整業績目標,或者另行開發新客戶

從假設的結果下手,去推導出實行的方案,讓數據有事實支撐,同時不斷去調整這個結果,這樣整個工作的流程變得流暢,而且不會出現方向偏離的問題。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三、資料製作

1.學會抓重點,速度定輸贏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想要盡善盡美,這個時候就不免瞻前顧後。然而,在職場裡很多工作都有一個“deadline",超過這個時限,再完美的工作也毫無意義,所以我們無須去追求完美。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最後期限到來之前,儘快完成任務。

堅持“Quick and Dirty”原則,抓住工作的重點,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在職場上,我們要專注於工作的內容,這不是說形式不重要,只是當時間上不允許的時候,就不必糾結於形式了。

學會抓重點和運用軟件的快捷操作,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四、職業精神

1.創造價值

職場中的價值是什麼?

是完成公司佈置的任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公司創造效益,這就是職場的價值。

“職場人不是‘消費者’,而是‘生產者’。”

當客戶不滿意你熬夜做出的方案時,那你的方案就沒有產生價值。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委屈,認為自己付出了努力,卻得不到認可。這不過是一種自我滿足罷了。

真正具有職業精神的人,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為公司創造價值為目標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2.“承諾力”

在尋找供應商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那種隨口承諾,卻無法兌現諾言的人。明明說好週四交貨,到了週三下午才慢吞吞告訴我們,要下個禮拜才能交貨。對於這一類供應商,基本上是不會有第二次合作機會。

這個承諾是根據實際的工作能力,與對方協商得來,它並不是信口雌黃。一旦作出承諾,那麼就必須遵守。即是中間出現了很多問題,也要想辦法去解決。

什麼是承諾力?

對工作的承諾力就是“必須完成指定工作”的能力。”

只有兌現了諾言,才能得到別人的信賴。

3.具備專業精神的團隊合作

在一個團隊當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會有職場菜鳥,這是不是就代表菜鳥微不足道呢?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菜鳥在團隊裡面同樣擔任重要的位置。一些看似簡單的資料搜索和數據整理,如果做不好,必將影響團隊最後的工作成果。

只有不專業的團隊或者個人,才會出現邀功請賞,為了個人,不惜犧牲團隊的利益。

專業的團隊,每個人都會分工合作,盡力做好各自手頭上的工作,發揮自己特有的價值,為團隊作出貢獻。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中,大石哲之雖然總結的是諮詢行業的工作技巧,但是卻在任何行業都能行之有效,並且一生受用。這四大類基本工作技巧幫助我們快速完成工作任務,提高自身的職場競爭力。


靠譜的職場技巧,讓你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